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学步(172):雾里看花或迷眼 也许细节露真颜

一般认为高端玉器绝古无疑了,因为动辄几百上千万,高高在上众目睽睽怎么可能不古呢?似乎也是。不过揣摩总是辨古最好的学习,悟“道”方得古玉之真谛,揣摩悟道方不失为真正一赏。

高端“东周黄玉兽形佩”自然难免博得一片惊叹仰羡(图1):

图1-1

图1-2

赏古,当然要参考“传承有序”的故事,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承有序”的故事,因为故事毕竟都是由主体的人来演绎的故事。既然是古,毕竟要平心静气地赏玩一番,以不失对曾经经历千百年沧桑的古物的诚敬。

回观如此高端古玉,怎么有诸多欠协调的感觉呢?形而下处辨迹痕,形而上方赏神韵(参见《古玉学步(88)》)。且不论沁入、包浆的皮壳之神韵何处所在了,单从工艺方面似乎就存在违背古代工艺特征的痕迹,显得颇为突兀了(图2)。

图2-1

图2-2

瑞兽玉佩共有五处镂空,其中兽口部、下颚与前肢合围部、前后肢合围腹部三处为同一工艺类型——造型镂空(图3),头肩胛部位与尾臀部的两处镂空为同一工艺类型——器内镂空(图4)。

图3

图4

器内镂空源于西周,延于春秋、战国及其后的汉代。西周玉器以镂空来区隔器表上的线纹,突显复杂的纹饰组合,因此镂空部位多位于玉器内部,称为“器内镂空”。西周玉器的镂空以桯具配合三角棱条状工具制作而成,镂空处往往状如逗点,别具特色,称为“逗点镂空”(参见)。东周(春秋战国)及其后,这种镂空工艺有所发展,桯具或为管钻替代、三角棱条状工具或为金属线拉丝替代。无论是桯具还是管钻,其开孔必须是圆形的;无论是三角棱条状工具还是金属线拉丝,其切割边缘必须是成“线”的——这些是时代工具的局限、或者说时代工艺痕迹的特色,必须工痕如此,如出其右,则疑窦顿生。

工痕遍布,但选一处。下面选瑞兽臀部的镂空作为工艺分析(图5)。

图5

镂空的开孔显失圆融,既非桯具痕迹、也非管钻痕迹,那是何种工具留下的钻痕(图5-1)?

图5-1

镂空的切线边缘参差显失“线”状,切线末端收工含混不清,既非三角棱条状工具痕迹,也非金属线拉丝痕迹,那是何种工具留下的切痕(图5-2)?

图5-2A

图5-2B

分别参考一下三角棱条状工具和金属线拉丝的痕迹特征(图6),切线利落、收尾直接、工上见锋。或以为器有高、下,工有粗、精,此瑞兽玉佩工艺欠精罢了。非也,工艺所留痕迹与工具的时代特征和性能相关。非时代工具所留痕迹,这样的高端古玉莫非也时髦地“穿越”吗(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图6-1

图6-2

比较一下更清楚(图7)。

图7-1

图7-2

其余阴刻线软弱疑非古砣痕迹等诸多疑点,不再赘述。

真的到代高古,即使无限挑剔,都不会留下哪怕一丝一毫的疑问。这样的不协调是确实存在呢还是无端生疑呢,还是留给见仁见智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琢玉痕迹之显微研究与应用
从殷墟出土玉器看先人制玉技术(三)
玉器“拉丝工”辨伪
从镂雕工艺看古玉
商代玉器边饰镂空分享
7.春秋玉器线条(三).doc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