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个“孩子”的战争



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一些提起便愁眉不展,说不清爱恨纠缠的关系?比方说和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孩子?……


提到这段关系,或者关系中的这个人,你都忍不住愤懑不平:“ta为什么这样对我?ta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真的是很恨ta啊……”


在这愤怒的背后,看似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但是随着咨询工作开展越久,就越会发现,这些爱恨交缠的关系,本质上,其实都是两个“孩子”的战争。


两个,心理上的孩子。


小桃讲起她的母亲的时候,看似麻木的表情里,夹杂着极具攻击性的愤怒:“我有的时候会想,她怎么不死了呢……她根本就不爱我,她从来就没有爱过我……我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家庭,为什么要摊上这样一个妈……”。


如今已过30岁的小桃,在一家大型国企担任文职工作。在这看似安稳的背后,小桃的内心却并不安稳,甚至可以说是兵荒马乱:30几岁了,从来没有谈过男朋友;好朋友的数量为零;有社交恐惧,几乎不去参加任何聚会活动;厌世情绪强烈,对任何事情对提不起兴趣……


小桃把自己的处境,全部归罪于自己的母亲,她认为,母亲对自己的暴躁、苛责、抱怨等,是这一切的源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小桃几乎不与母亲共处一室、几乎回避所有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时机、不满的时候也会顶撞母亲、等等,与此同时,她的母亲,则会指责她不孝顺、不懂事、“良心被狗吃了”。


在小桃与母亲的关系中,战争的硝烟未曾间断,而且这两年,还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小桃的推断,其实不无道理,她确实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太多来自母亲的错误对待。


在小桃的记忆里,母亲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夸过自己;而且经常是一有什么不满,就将怒气发泄在她的身上,挨顿骂是轻的,很多时候也会遭到母亲的抽打;“你怎么这么没用、我怎么能生下来你这么个蠢玩意”,是母亲对小桃最常见的评价……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有点类似我们作画的过程,孩子是宣纸,家长是画笔,父母亲的人格是这幅画的创意


一对人格健康的父母,会带给孩子很多爱,也会不失规则的建立,所以画笔呈现出来的,将会是一幅灵动活泼而又不逾矩的彩绘,这就是孩子的人生底色。


而一对人格不太健康的父母,会给孩子很多忽视或者伤害,那么孩子的这张宣纸上就会呈现出一幅漏洞百出的破败惨象,而孩子的人生,也注定要对这幅画不断缝缝补补。


小桃的母亲,给小桃营造的世界,就是一个四处危机四伏、不断被人挑剔、自己毫无价值的世界,这些对世界的认知,伴随着小桃长大。


虽然早已斗转星移,三十载岁月倏忽而过,但小桃心中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从来没有变化过,在她成人的外表下,其实安住一个惶惶不安、充满愤怒、时刻恐惧的小女孩


也正是这个曾经被挑剔的小女孩儿,一直试图去反抗母亲的暴力,释放积满心中的愤怒。


在小桃眼中,母亲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是一个不配做母亲的人。我们暂且把这些评价,称为母亲的A面。


母亲的B面,则是在小桃的心理咨询师眼中,它这样呈现的:一个从小就被送人的弃婴、贫穷的家庭经常让自己吃不饱饭、找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做老公的可怜女人。


由于重男轻女,小桃的母亲在她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人了,而收养她的家庭,养父母是一对残疾人,没有能力生育孩子,同样也没有过多的财力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小桃母亲还没有上完小学,就中途辍学了,帮着父母做农活,换生计。


让我们把故事暂时停一停,来感受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九、十岁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在这个养父母双双残疾的家庭里,自己成了主要劳动力,别的孩子都能读书,她却只能去田里干活,可能还会被同龄的孩子骂“野孩子”……想想看,这样一个孩子,内心该是一种什么状态?


内心充满恨,对亲生父母抛弃自己的恨;心里也充满委屈,别的孩子都能读书,自己却只能下地干活的委屈;或许,还有一点不服输的心态,想着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对吗?


事实上,小桃母亲,也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某种命运,至少在她自己看来,嫁给一个有稳定工作的城里人,就是人生中胜利的一大步。可小桃母亲不清楚的是,这看似不错的婚姻,实际上是一颗地雷,隐藏了更深隐患。



亲密关系的创伤,其实可以通过亲密关系修复。如果小桃母亲,找到一个很爱她,全情接纳她的男性做丈夫,或许她从小抛弃和被忽略的所带来的人格缺陷,会慢慢生长完整。


但遗憾的是,小桃母亲却找了一个常年与她异地、还有无数花边新闻的男性做先生,这样的遭遇,只会让她童年的创伤雪上加霜,愤怒、委屈都随之成为几何级数字暴增。


一个人的愤怒和委屈如果不发泄出来,就会转向内部攻击,大多数的结果就是变成严重的抑郁症,最糟糕的可能就是自杀。


不过,小桃母亲没有把这些情绪留在体内,她选择向外发泄,她唯一拥有的发泄对象,就是她的孩子——小桃。


小桃母亲大概也知道,其实小桃真的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她的心智就是忍不住去朝她倾泻自己的愤怒和委屈。


小桃母亲的潜意识里,对亲生父母的恨意,连绵不绝,当她把这些恨意都甩给小桃的时候,小桃实际上扮演了她的亲生父母的角色,去承接了这些恨意。


也就是说,这场冲突中,小桃母亲是一个孩子,而童年的小桃,无辜地成了她母亲的母亲。


尽管小桃也明白,母亲有她自己的经历和局限,但是她不明白的是,“她为什么明明没有办法做一个好母亲,却还偏偏要生我?”


其实,小桃很可能误解了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或许从来就不知道,自己不会成为一个好母亲。


换句话说,很多成年人大概都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的内壳里,住着一个渴望被爱被安抚的孩子。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关于个体心理发展,有一个名词叫做“固着”,它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在某个心理发展阶段,如果得到过度的满足,或者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受挫,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特征,很可能就不再发展了,而是停留在相应的婴幼儿早期。


在佛洛依德看来,一个孩子在出生到一岁这个阶段,属于“口欲期”阶段,形成的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依赖与分离”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被母亲正确地对待,这个孩子就会体验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是可信任的,母亲是爱自己的,那么这个孩子就可以学会很自由地依赖和很自由的分离(断奶),ta独立的人格就会打下良好的根基。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没有被很好的对待,比方说像小桃母亲一样遭遇到被抛弃,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机,而且潜意识会一直渴望与父母的链接,那么她的人格可能就会固着在这个阶段。


也就是说,在她余生,她与亲密关系中的人,可能都在试图寻找早年去父母的链接,所以就会建立一种相对比较病态的“依赖共生关系”。



当小桃的父亲,没有办法满足小桃母亲对依赖共生关系的渴求时,她便把这种关系的渴望移植到了小桃身上。而且,她从童年习得的对爱的表达,就是“苛责”、“鄙夷”等方式,所以她把这些方式也都复制在了小桃的身上。


小桃这位已年满60的母亲,大概从来都不曾知道,她的内心里其实住的是一个不满一岁的小孩儿,而她的女儿小桃,也因为她的人格特征,心理年龄停留在了童年早期。


硝烟弥漫和冲突升级的战场上,实际上,就是这样两个孩子,在打得头破血流。


在关系中,每当“受伤的小孩”出现时你的反应是什么?后来你是怎么处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时候说“羡慕嫉妒恨”最正确?
暖心理|暖文 ·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你的婚姻早注定!
为何你爱的孩子要了你的命?带负面情绪的家庭教育是最无用的
和妈妈和解,我做不到
出轨:伸向子宫外的肚脐带
后妈不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