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的回归,是瞬间的治愈

一个妈妈总是出于各种原因惩罚她的孩子,比如成绩不好、不做家务、调皮捣蛋等等,好像孩子无论做些什么,她都不满意;


一个小婴儿哇哇大哭,旁边只有他的妈妈在,“你哭吧,看你能哭多久”,妈妈一气之下把孩子锁在了房间里,自己在客厅坐了两个小时,孩子就哭了两个小时。


 

读到这里,你会不会纳闷,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不可理喻的妈妈?

 

潜意识的报复


故事一的妈妈是家庭主妇,丈夫负责挣钱养家,但是脾气不好,不仅平时对她和孩子很少有温情的关心,而且动辄喝醉酒打她。于是,这位妈妈的心中逐渐积累了大量对丈夫的不满,可她又敢怒不敢言,只好拿孩子撒气。

 

虽然这位妈妈的惩罚看似都很有道理,“你成绩不好,你不听话”,但是她在惩罚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对丈夫的愤怒指向了孩子。

 

妈妈也许没有意识到,但她在潜意识中实施了报复。



 

创伤的传递


故事二中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的丈夫也很年轻。事情发生的那天,她丈夫正好出去玩了,家里就剩下她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当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心头顿时腾起一股无名之火,“带孩子明明是两个人共同承担的责任,凭什么要我一个人来养?”

 

孩子的哭声唤起她内心的怨恨,可她又不能对孩子发泄,于是就上演了上面的故事。当然她也不好过,自己在客厅里气呼呼地坐了两个小时。



 

这位年轻的妈妈,她自己是缺乏父爱的,当时主要是她的妈妈在照顾她,爸爸很少管她。那天,她的孩子突然哭起来,当时的情境同样是爸爸不在,只有她在照顾,恰好再现了她过去的经历。

 

尽管她在意识中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好母亲,但是她当年没有得到父母亲很好的照顾,当孩子的哭声唤起了过去的创伤,无名之火一下就从她的心底喷薄而出,“我当时没得到的,你怎么能得到呢?”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的活动。

 

这就是创伤的传递。

 



前面的故事里,两个妈妈在潜意识中都对孩子怀有深深的敌意和嫉妒。这是否意味着,故事中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呢?

 

妈妈的回归


如果父母亲对孩子不好,他当然会感觉到,本能的反应就是哭。可是,有些孩子特别胆小,或者特别害怕父母亲,他的哭声可能就会渐渐变小,开始变“乖”,看似很听话。

 

孩子的天性就是淘气,如果一个孩子过早地成熟,过早地懂事,就往往意味着,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伤害,这是父母亲需要去反思的。



 

不过,孩子一方面很容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他又有很强的恢复力。以刚才的故事为例,如果这个妈妈学了一下心理学,开始意识到她对孩子的态度里可能伴随着自己未消化的情绪,她就能够改变对孩子的态度,而这一改变可以渐渐治愈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

 

妈妈离开的时候,孩子以为妈妈要抛弃自己,所以哇哇大哭,可是妈妈一旦回来,她对孩子充满爱的态度,可以瞬间治愈孩子因为分离而遭受的创伤。——温尼科特

 

妈妈的回归,是瞬间的治愈。


好妈妈,坏妈妈


有些人学了心理学,反而对于养育孩子更加的困惑,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她担心对孩子造成这样那样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很可能对他们的母子关系带来不可逆的影响。一想到这些,她们就特别的焦虑。



 

其实,不仅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妈妈也是如此。

 

有位妈妈学了心理学之后,对自己9岁儿子的态度开始改变。这个孩子马上就感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问妈妈:“妈妈,你现在怎么变成好妈妈了?”



 

透过孩子的话,我们看到他使用了分裂的机制。当他无法承受自己的妈妈不是他期待的妈妈时,他用分裂的机制把妈妈分成了两部分,一个是好妈妈,一个是坏妈妈,他只留下好妈妈在心中。

 

不过,当孩子把坏妈妈投了出去,他又哭又闹,让你睡不着觉的时候,父母亲要有能力接住。你要陪伴着孩子,和他去处理这些事情。如此,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坏就投射出去了,他内心留下的是好的部分,他就会安静下来。

 

相反,如果父母亲接不住,又把孩子投射出来的东西打回去的话,这个孩子就会哭闹的更加厉害。



 


为何我要高声讲话


一个大学生来访者在做咨询时,说话的声音总是特别大,大到隔壁房间的人都听得到。当别人提醒他小点声时,他还很诧异,我怎么觉得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呢?

 

他旁若无人的高声,他觉得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的感受,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会猜想他在小时候是一个哭闹不已的婴儿。尽管他哭闹的特别厉害,但仍然没有人会管他。长此以往,他的内心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只要我需要叫人,就一定要大声地叫,而且即便如此,也不一定会有人来。于是,他的声音总是特别的高。

 

你去了解他过去的经历,发现果然如此。父母在他10个月的时候离婚,在他1岁时把他送到农村,3岁的时候又把他接回来,之后还有很多段寄养的经历。他不断地被送来送去,照顾者换来换去,无论他怎么哭闹,可能都没有人会管他。于是,他就形成了这样的内部工作模式。

 

你们都听不到我,我只好拼命地哭闹。






扫描关注

施琪嘉茶吧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亲子互动,夫妻乾坤,

日常生活皆心理,电影绘画有玄机

艺术可科学,科学亦感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人父母的修行
精神分析与人的成长
有一种养育,是一种伤害
你的原生家庭,到底对你有多大影响?
压抑愤怒,那不叫“处理情绪”|周小宽
孩子得了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父母应及时反省这些教育方式,加快康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