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群福利】专业咨询师免费解答(第二期)



为什么明明是自己喜欢的人,

却故意冷落他。

面对不喜欢的人反而热情相待,

而事后往往后悔不已?

“喜欢”和“讨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这些行为和思维的背后往往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果能找出其中的缘由,人就可以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总而言之,心理学就像指南针一样,可以知道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他人。

 

学习心理学会让你理解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种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会让你更懂自己,所以我们创建了“原来你是这样的心理学”学习群,帮助大家更好、更专业、更系统地了解心理学。


我们也欢迎新成员的加入,加入方式请下拉到最后~


上一期,我们抽取了3个问题进行了免费问答。这一期,同样是群福利,我们抽取了4个问题进行了免费的专业咨询师解答,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案例和解答,希望大家可以从回答中找到自己对教育孩子困惑的答案。

             


Q1:


12岁的女孩子很困惑,班里的同学都不能好好在一起玩了,男孩在一起就有人起哄GAY,女孩在一起就起哄拉拉,我该如何引导孩子?


回答:


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说,父母是会有非常多的顾虑。因为父母不仅会担心孩子在情感上受到一些伤害,而且也担心她们会投入到一些情感的关系中。


在引导之前,可能需要先考虑怎么样去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困惑,就是了解她是否在人际关系方面上有遇到困难,或者她是如何看待他们班级里其他同学这样起哄的状况。她是不是对某些情形有些望而却步。


所以需要父母先跟她做一些交流,掌握到了她真正的困惑的核心才能够帮她去解决问题的。所以在引导之前可能要先尝试跟孩子尽可能多的交流,交流的重点是让孩子能够表达她的感受。




Q2:


6岁男孩,和小区周边男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经常被欺负,他依然愿意贴脸上去跟他们玩。甚至有的小孩在他头上画了很多水彩笔印,回家也不说,还是我们发现的。孩子被欺负,我们当然看不惯。但是小孩子的世界我们大人也不能过多干扰。


我只想知道,如何让他在保证社交和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够保护自己,知道什么样的人该交往,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以免以后成为贴脸的小跟班?


回答:


家长看到孩子受欺负,都会心里不舒服。需要在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后,平静的与孩子交谈下。听下孩子的感受,是不是与大人一致。6岁的孩子渴望伙伴关系,他们有时为了维持关系或融入集体会对自己的利益有些退让。属正常现象。


孩子身上的小彩印,需要判断是他们游戏的结果还是孩子被欺凌。如果确实孩子自身边界不够清晰,身体和心理受伤害的情况依然喜欢维持关系。家长需要给孩子些指导,增强孩子的自主性和自身边界感,并在家庭生活中充分尊重孩子,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但如果不是欺凌,孩子只是在群体中属于从属位置,他自身没有感觉到太大伤害,可以放手让孩子发展自己的社交关系。





Q3:


9岁男孩,完美主义。班上的画画特长生。黑板报主力军。但是因为看不惯和他一起画黑板报同学的画画水平,每次画完黑板报后回家发脾气,说接受不了,好痛苦。现在干脆放弃画黑板报了。


怎样才能让他有团队合作精神,接受别人的不完美?


回答:


接受别人的不完美需要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又需要从小被父母接受开始。因此,也许这个孩子首先需要的是父母能够接受他自己不足够好的表现。


如果父母认同这一点,也许可以从眼前做起,比如他现在因气馁而放弃,这就是一个不足够好的表现,如果父母能从情感上接受他这个表现,去了解他的难处,让他有所表达,也许能够明白孩子的情绪并不单纯是因为黑板报这个事件。


孩子的情绪实际上是在求助,这是一个改善亲子关系的契机。    




Q4:


3年级男生,很容易因为小事哭,从一年级到现在。最近班上一孩子总是去捉弄他,朝他做一些搞怪的动作,他很受不了,觉得很烦,除了哭之外,还推翻桌子或者破坏公物,无数次谈话疏导都无效。


他这种行为是情绪的表达有问题吗?还有现在捉弄他的孩子不捉弄他了,他自己课堂上反而转过去去找他,还觉得很烦。


回答:


孩子哭和破坏公物的行为,一方面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和家庭以外的人建立关系,在和小朋友的社交过程中,孩子自我的意识比较弱,面对捉弄的情况,没办法应对,所以采取了上述的方式来宣泄他的情绪。


孩子需要学习健康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另一个方面,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在向家长发出寻求理解的讯号。其实对于同学的捉弄,他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在不知所措的心境下,采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时候是需要家长去理解他的无助,需要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家长也可以适当的教孩子如何去应对这些情况,所以在这个时候采用讲道理的方式,往往是行不通的。


家长要学习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反应及心理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懂得叛逆比顺从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伤
送给正在为孩子而困惑的家长朋友们[咨询心得]
“情绪与压力讲座”简要回忆录
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这个方法简直太有效
父母疑惑“我也和孩子交流,但孩子不理我”,其实是这3点做错了
“今天你自我关怀了吗?”天使心理专家为患儿家长疏解不良情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