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狄浦斯情结,神话隐喻下的人性冲突 | 克莱茵工作坊第二天回顾



 

day 2


克莱茵理论与实务工作坊进行到第二天,正处在整个工作坊的“核心阶段”,这一天,Philip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神分析中最为核心的理论建构之一——俄狄浦斯情结



今天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  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现和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

💠  克莱茵及后克莱茵学派对俄狄浦斯情结扩展和补充。

 

课程先从索福克勒斯不朽的悲剧名篇《俄狄浦斯·雷克斯》切入,讲述了俄狄浦斯的故事原型及类似的故事在文学中的演绎。

 

Philip老师发挥了其“表情包男神”的独特优势,将拉伊俄斯弃子,三岔路口的冲突,斯芬克斯之谜,俄狄浦斯获知真相等故事关键情节以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娓娓道来,大家沉浸在原型的故事中,同时也对俄狄浦斯情结有了更多本源性的理解。


 


Philip老师授课中


同时,课上也提到了俄狄浦斯情结在其它的文学作品,譬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以及易卜生的戏剧《罗斯默庄园》中,均有俄狄浦斯情结的某种体现,这证明了弗洛伊德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论述,即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跨文化普遍存在的。

 

从文学进入精神分析的领域,Philip老师分别以弗洛伊德“小汉斯”的案例,“朵拉”的案例,以及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A太太和S先生的案例阐述了俄狄浦斯情结在临床中的呈现方式,以及我们可以如何运用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解与来访者工作。

 

全神贯注听课中


那么,在发现了来访者的俄狄浦斯冲突之后,应该如何对此进行工作呢?Philip老师在对S先生治疗案例的最后有这样一段陈述,或许能够部分解答这个问题:


 

他需要有人帮他处理他的俄狄浦斯情结,

他需要承认自己的攻击性,

将它与自己的人格更好的整合,

而分析可能帮助他实现这一点。

 

分析是达成对来访者理解的途径,而理解本身——包括对来访者外在环境和内部幻想的理解和揭示——即具有疗愈的作用。

 

上面说到了弗洛伊德用“小汉斯”的案例来证实俄狄浦斯理论,但弗洛伊德缺少更多的,和儿童工作的经验,因而从今天的眼光的看来,他对儿童心理的理解不免失之偏颇,而克莱茵则遵循着弗洛伊德的足迹,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的全新领域,并且在此领域内扩展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Philip老师在课上及课间回答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克莱茵对于弗洛伊德理论最重要的扩展之一,就是她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发生的时间远比弗洛伊德所说的要早,根据她对年幼儿童的观察,她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大约出现在六个月到一岁之间。

 

俄狄浦斯情结前提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克莱茵对“婴儿期幻想”的阐述,即婴儿也存在内部幻想,而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生早在婴儿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独自占有母亲,母亲除了自己之外还被其它的事物(或人)所占据,就开始了。

 

克莱茵学派的治疗师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另一个重要的补充,就是发现了“隐藏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与此明显相悖的一个临床事实是,在一些精神分析的长程个案中,并没有明显的俄狄浦斯材料的呈现。


学员学习剪影


对此,克莱茵学派的治疗师,譬如欧夏妮西和布里顿,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做出了不同的解析,欧夏妮西认为,儿童在偏执-分裂的心位即面临俄狄浦斯的冲突,会因为无法承受而处于一种分裂和失整合的状态,他们以此来防御俄狄浦斯情结带来的巨大冲突。布里顿则诠释了“俄狄浦斯幻想”,强调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最后又回到克莱茵,Philip老师诠释了“准爸爸”们在面临孩子出生,以及在孩子出生之后面临的内心症结和冲突,在最后的案例中,Philip老师分享了克莱茵关于早期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对于他理解个案的帮助,他说道:



 

如果没有克莱茵提出的

早期俄狄浦斯的概念,

我可能很难理解他,

但通过克莱茵的理论和督导,

我在某种角度上理解了(他)。


 

获得对来访者以致于世界更好的理解,这也许是学习一种新的理论能够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希望我们,都能在这几天的学习中,获取一种新的,克莱茵式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学员学习剪影



现场互动精选


学员:俄狄浦斯焦虑和偏执-分裂心位的焦虑的区别?


Philip:俄狄浦斯情结经常是与抑郁心位相联系的,因为俄狄浦斯焦虑是攻击所爱之人的冲突,焦虑产生于对这种内心冲突的抑制。这种冲突产生的前提是对于客体的完整的感受,即包括好的感受,也包括不好的感受,这种整合的感受是抑郁位置的标志之一。


而偏执-分裂位置的焦虑则更加原始一些,这是一种存在的焦虑,个体焦虑的是自己能否在坏客体的攻击下存活下来,尚未形成与客体整体的联结。

 

学员:我有一个关于超我的问题,就是超我究竟是内摄了好的客体而形成的,还是内摄了坏的客体而形成的?


Philip老师的回应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包括从内部幻想世界,内部经验去理解超我;从一个动态的,基于无意识幻想,此消彼长的内部世界去理解超我的摆动;第三个部分,Philip老师强调了这种内部体验的整合性和质量。


另外,老师也提到了在弗洛伊德视角下和克莱茵视角下对于超我的理解的差异,弗洛伊德强调超我是内摄的一个部分客体,而在克莱茵看来,超我形成于许多客体相联系的一个内部动态过程。


克莱因工作坊2017年合影


关于最后超我的这个部分是不是有点迷糊?没有关系,在明天的总讨论中,Philip老师将会就这一话题进行进一步解析,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小龙教客体关系啦,去年1分钟卖空 | 课程
七大视角全面理解“俄狄浦斯情结”
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怎么办?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焦虑
霍大同:两类母亲、两类临床(8.27直击稿)
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