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学生学习心理

解读学生学习心理

优秀论文 2010-04-06 20:39:03 阅读46 评论0   字号: 订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们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观察,我们一定能从中发现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小缺憾。

一.解读学生懒惰的学习心理。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那怎样改掉学生学习上的懒惰习气呢?

   1.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改变不完成作业就睡觉、就玩的习惯。

   2.为自己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把他的名字或照片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与他做的一样了,就在自己的名字或照片上贴一朵小红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3.发现自己的可恶点。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二.解读学生自卑的学习心理。

自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一方面,父母和老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或极端严厉的惩罚方式,父母和老师的过高期望与要求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情结;另一方面,自卑也会有孩子自己的生活环境及条件引起的,如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人家的好,天生资质比别人差,或者生理方面有某些先天性的缺陷等。表现在学习上:胆小怕事,上课不敢表现,下课不与同学交流,有问题不敢问老师等等。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任何人都会有点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关键是我们要战胜自卑,迈向超越。”那么,我们应怎样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卑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一试:

1、自卑主要是由不正确的认识所引起的,澄清这种认识是消除自卑心理的关键。在课堂上老师要适当夸大自卑同学的优点,课后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2、      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经常对自己说:

“我能行!”和“我能够做好!”,不断给自己增加勇气,树立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以这种自信与自卑对抗,从而战胜自卑。

3、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以及其他人的评价。让学

生知道父母和老师说你不对和比别人差,其实并不是说你真的很差,而是为了给你一种鼓励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时的气话,并不代表他们的本意,我们应该分析他们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情境,对同学们的评价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三.解读学生嫉妒的学习心理。

 “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互相嫉妒

的心理,这里面有可能是由学生竞争而产生的附产品,也有可能是老师的偏爱产生的。嫉妒他们学习好,嫉妒他们表现好等等。

当你的学生有这种表现,我想我们可以做做这些:

1、  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

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

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3、  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

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我们要把平时的教学与学生的心理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双管齐下,努力创设和谐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学生的引路人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习惯良习教育
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答疑汇总陈默篇】家庭如何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