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物志 | 应县木塔

按语


2021年8月23日,“栋梁——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趁着2022年春节假期,观看了这一展览。

■ 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 海报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教书,1950年10月26日拍摄

文献展第二单元《书写中国建筑史与破译天书》介绍了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期间,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研究构建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历程。该单元展品中包括佛光寺大殿测绘图纸、现场影像资料以及应县木塔手稿原件等一批珍贵资料。今天,我们介绍应县木塔。

■ 落日下的应县木塔

在华北地区,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梁思成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将它记到了本子上。1933年,梁思成辗转来到应县,并在这里工作了7天,把木塔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和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

■ 应县木塔立面渲染图,梁思成和莫宗江绘,193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 应县木塔剖面图,梁思成和莫宗江绘,193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梁思成说:“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在2016年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历史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因其所在地而被俗称为应县木塔。佛塔在东汉前期随佛教传入中土,虽然中唐至五代时佛教一度式微,但宋代复兴佛教,各地兴建了不少佛塔。由于佛塔来自印度,为避免与皇帝城内的鼓楼与城楼作比较,高的佛塔多建于郊外。

■ 应县木塔

历史上的应县,汉置剧阳县,为雁门关以北关外地区的一个小县城。晋朝废,唐朝置金城县,后为应州治,明朝废县入应州,1912年民国时期改为应县,民国期间隶属于察哈尔省。1949年起,属雁北专区。1952年废察哈尔省,随雁北归为山西省管辖。1970年,属雁北地区。1993年,撤销雁北地区,划入朔州市管辖至今。总面积为170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327973人。

明代田蕙撰写的地方志《应州志·营建志》记载:

佛宫寺在州治西。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塔曰释迦,道宗皇帝赐额。元延二年,避御讳改宝宫为佛宫。

应县木塔的建造时间是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并由辽道宗赐名为“释迦塔”。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契丹及辽朝第八位皇帝(1055年8月28日-1101年2月12日在位),在位长达46年。他是辽兴宗的长子,契丹名查剌。

■ 应县木塔

塔上的匾额有金代明昌五年(1194年)、明昌六年(1195年)、元延七年(1300年)、明代正统元年(1436年)、成化七年(1471年)等记载修缮时间的题记,在确定了该塔的修缮年份的同时,也确定应县木塔的建造时间不会晚于金代明昌年间。但是,至今未发现辽代的文献记载,有学者认为应县木塔的建造时间应在金代。

■ 应县木塔上的牌匾

学界大多采信辽代始建的说法。应县木塔故而被认定为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 特种邮票:应县·释迦塔

在金代和元代时,应县木塔位于一座名为宝宫禅寺的寺庙当中。元顺帝时期,应县附近曾连续7天有强烈地震,但并未对木塔造成严重损坏。明朝时,宝宫禅寺在地方志中的名称变更为佛宫寺,但具体改名时间不明,应县木塔也因此得名为佛宫寺释迦塔。

■ 应县木塔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登临应县木塔,并题写了“峻极神工”的匾额。挂于第五层南侧外檐。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这段时间称为永乐盛世。

■ 明成祖题字牌匾“峻极神工”

正德年间时,明武宗朱厚照登临应县木塔后题写了“天下奇观”的匾额,挂在第四层南侧外檐东侧和西侧各挂有一块“金城”(唐代时应县木塔所在地为应州,而应州内设有金城县)和“雁塔”(秦汉时期应县木塔所处地区为雁门郡)牌匾。当年塔与寺庙均曾被修缮。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11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享年31岁,年号“正德”。

■ 明武宗题字牌匾“天下奇观”

■ 应县木塔上的牌匾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同治五年(1866年)时曾对木塔和寺庙进行过修缮,但此时寺庙的规模已经大不如前。

■ 应县木塔和寺院

■ 应县木塔和寺院

1926年,应县木塔曾在军阀混战中遭到多次炮击。1928年和1929年,应县木塔的塔顶和屋面被小规模维修。

1935年,应县木塔再次被维修,这次维修当中村民采用风水先生苏墨的建议将1722年加固的夹泥墙和斜戗拆除,这一“维修”对木塔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仅十余年之后塔身发生了扭动。梁思成对此尤为惋惜,称此次维修“比民国十九年战争中弹时损害尤烈,可谓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

■ 应县木塔旧图,来源于陈明达著《应县木塔》

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县曾在塔内召开“万人大会”,每层都安装了喇叭、坐满了群众,木塔承受了很大的重量。

结构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佛宫寺内,塔的南侧为佛宫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内有四大天王殿;东南侧为钟楼,西南侧为鼓楼,均为二层单檐歇山顶式方形建筑;山门外有一座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建的三门四柱悬山顶牌坊。

■ 佛宫寺大门

■ 山门外的三门四柱悬山顶牌坊

■ 佛宫寺内的大雄宝殿

应县木塔是一座楼阁式木塔,全塔通高67.31米。这个高度是梁思成于20世纪30年代通过逐层相加的方式测量出来的,当时甚至人工爬到塔顶测量了塔刹的高度。2006年的卫星测量数据为65.86米。1933年10月《大公报文艺副刊》刊登了一篇署名林徽因的文章《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文中写道:“我最初对于这应县木塔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热心,原因是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起,对于这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原来,梁思成前一年读到了一份日本考古学家有关中国的考古报告,得知应县有一座辽代木塔。当年9月营造学社便前往晋北调研,最后花了一个星期对木塔做了详尽的测绘,其间梁思成曾亲自爬上塔刹测量,还碰巧遇到一声惊雷。

■ 应县木塔塔刹仰视,左下角人物为莫宗江,梁思成拍摄于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应县木塔由下至上依次可分为台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

台基

木塔修建在一个高约4米左右的石砌台基上,共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为边长40米左右的方形基座,四个方向均建有月台;上层台基呈八角形,直径35.47米,在正东、正西和正南三个方向建有月台。上层台基的各角和月台各角均有一块突出的角石,角石上均有辽代的狮头浮雕。南面月台下方镶嵌有两块碑记,西侧为“重修释迦塔寺记”,东侧碑额可辨认内容为“释迦塔寺碑”,在此五个字前还有三个字无从辨认。

■ 应县木塔的两层台基

【塔身】

台基上为木构塔身,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直径30.27米,外观看共有五层,由下至上略有收分,第一层至第四层的每层内部均建有一层作为上一层基座的暗层。

木塔的设计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全塔共用斗拱54种,是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塔身由下至上共使用了54种斗拱,这些斗拱为木塔提供了良好的抗震能力。斗拱是东亚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建筑屋檐的荷载经斗拱传递到立柱。斗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东亚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 应县木塔上的斗拱

第一层高11.5米,有三圈柱子,其中最外层副阶柱每面分为三间,中间一层为檐柱,每面也分为三间;最内侧为内槽柱,每面一间。内槽正中有一尊高约10米的释迦造像,顶部建有藻井。内槽的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壁绘有辽代风格的壁画,其中有金刚、天王、弟子、供养人等人物造像,但由于色彩过于鲜艳,可能是后世模仿画风重修制作而成的。

■ 应县木塔一层内的释迦造像

第二层以上各层平面基本与第一层相同,每层均有两圈柱子,外檐每面三间,四个正面有四扇格子门,四个斜面各有两扇,且两扇之间有一根心柱。各层顶部各有一层屋檐,每层在外侧均建有可供人行走的平座,平座外侧围有勾栏。塔身内的回廊有木质楼梯可登至顶层。

■ 应县木塔结构图


第二层至第五层的内槽均安放有塑像,其中第二层的坛座为方形,上方有一佛二菩萨和两尊胁侍菩萨的造像。

■ 第二层的内部

第三层的坛座为八角形,上方塑有四方如来佛造像,即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保生佛、北方微妙声佛。

第四层为释迦摩尼像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等造像;第五层为毗卢舍那如来佛和八大菩萨造像。其中第四层文殊普贤造像经确认为辽代所塑原品。

■ 第五层的造像


应县木塔共有54块明、清、民国时期的楹联和牌匾。其中在木塔第一层南门外挂有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所立的“万古观瞻”牌匾。第三层南侧檐下挂有一块木塔匾额中最古老的“释迦塔”木牌;东南面檐下挂有宣统三年(1911年)应州知事任绪瀛所写的“峻极于天”牌匾。

■ 塔身南侧的牌匾,2009年8月16日拍摄

■ 塔身北侧的牌匾

木塔第二层至第四层的南门各有一对楹联,第二层的楹联为: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

第三层的楹联为:

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

遥临恒岳苍苍岫㠉屹如屏

第四层的楹联为:

点崄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

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塔刹】

应县木塔的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制塔刹。塔刹高12米,整体由刹座、刹身和刹顶三部分组成。

木塔八角塔顶航拍

刹座由砖砌基座和铁质仰莲组成,上方承接刹身;刹身则由铁制覆钵和五重相轮组成,上方承接刹顶;刹顶由铁铸圆光、仰月、宝盖和宝珠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中心由铁铸刹杆串联起来。在仰月下有8条铁链分别和塔顶各檐角垂脊末端固定。

■ 应县木塔全景  牛力绘制

保护


建塔以来,应县木塔在炮击、风化和包括邢台地震、唐山大地震在内的多次地震的破坏下,塔身扭曲变形,并有100多处残损,塔内所有柱子全部倾斜,其中有12根严重倾斜,第一层就有3根;各层柱子当中,水平方向的偏移以第二层最为严重,竖直方向的偏移则以第五层最为严重,部分柱子甚至出现了撕裂的现象。

■ 应县木塔内部倾斜状况


1950年代时,当地政府曾对应县木塔进行保养。1961年,应县木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佛宫寺释迦塔文保碑


1966年6月18日,应县木塔的第三明层佛座下方被发现发现一个花式银盒,该银盒随后被放置在第二明层的一座佛像下方。

1974年,国家文物局对应县木塔展开了抢险加固工程。7月28日,在第四明层的一尊胸背部开洞的塑像中发现大量文物,并于当年9月14日发现了位于第二明层的银盒。考古队员发现的文物包括47件辽代刻经,30件写经和杂抄,8件刻书与杂刻,7件绘画和版刻印刷的佛像,共计66件的七宝(这里的七宝指的是金、银、琉璃、玻璃、贝类、赤珠和玛瑙)以及2粒舍利佛牙。经过鉴定,这些文物的入藏时间与塑像的制造相同,均为辽末金初时期。

■ 应县木塔内供奉的佛牙舍利

■ 佛宫寺释迦塔第二层的塑像

自1970年代起,有人开始提出关于应县木塔的维护方案,相关意见逐渐分化为落架、斜戗支撑加固和顶层抬升后二层落架等三种,并随之出现了大量相关的争执和讨论。1989年,应县木塔的相关维护调研工作开始进行。

199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2001年,国家文物局面向全国文物界以及工程技术界的专家学者公开征集应县木塔维修方案。2003年,为了保护木塔结构,应县木塔文保所撤下了木塔上的铁铃。

2013年2月,应县木塔周边环境整治规划制定完毕,并于2014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9月29日,应县木塔的维修方案《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被正式敲定,方案最终采纳了用斜戗支撑加固的意见。该方案于2013年上报国家文物局,并于2014年正式获批,同年12月维护工作正式启动。

■ 应县木塔和寺院

由于塔身已经向东北倾斜了约10°,自2003年以来,山西省文物局先后两次发文禁止游客登塔,但应县木塔文保所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一直允许游客进入木塔底部二层,直至2010年才做出每次最多20名游客登塔的限流措施。塔身的倾斜现在还没有补救和维修的办法,对于这样的古代巨作,谁也没有把握把它拆了再装回去。

2006年9月5日至7日,朔州市市委、市政府与应县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建塔950周年庆典。2011年时,游客一度被禁止登塔。2009年,应县木塔正式展开申报世界遗产的各项工作,并于2011年正式启动申遗进程。

■ 应县木塔

2000年3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发现木塔周围修建了大量不符合文物保护规定的超高建筑,此外还有一座1998年建造的工厂。2004年11月,应县政府决定对应县木塔周边的居民区进行拆迁改造。2005年6月起,应县木塔周边正式启动旧城改造项目中的拆迁部分,共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占地40万平方米,拆迁后环塔周围10万平方米的土地被改建为绿地和空地保护园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02
应县木塔
遍地古建的山西 为何此塔称得上登峰造极
世界最高木塔正在倾斜,千年国宝修缮困难重重
山西应县:木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