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日读蝉诗,古人四首经典,蝉有何文化内涵?第四首讽刺绝妙

和尚有话说

 

罗大佑经典歌曲《童年》写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蝉是夏天的代表,有着真切的生活情味。

但是,在古人笔下,蝉却多暗示秋天,也多表达忧愁孤独的情绪。

台湾学者黄永武认为:在传统诗文中,蝉代表秋,是高蹈绝俗的隐士,是历经孤苦的受难者,在诗人笔下,蝉显得高洁而清瘦。

但是,在唐人罗隐笔下,蝉又是忘恩负义的伪君子。

今天,王和尚就以四首诗,来揭示蝉的文化含义,揭示蝉为何让诗人如此伤情和感叹。

王和尚解诗:蝉的文化内涵

1.闻早蝉 唐·陆畅

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

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

蝉鸣虽多在夏日唱响,但在诗人眼中,蝉多代表秋天,它容易唤起诗人对生命的注视,对时光流逝的叹息。白居易曾有诗“人貌非今日,蝉声似去年”,即表达出人生短暂,朱颜不在的感叹。读懂这一点,就容易理解陆畅这首诗了。

题目“早蝉”之“早”,是在秋初即出现的蝉鸣之声,它勾起了作者对岁月流年的感伤,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写景,要善于搭配和渲染。

比如“落日早蝉急”一句,落日苍茫之中,蝉鸣切切急迫,这种景自然就有一种孤独与苍凉之感。“急”,既有蝉鸣之声的细碎,也代表作者内心的焦躁与孤独。故而作者说“更愁”。

“客心闻更愁”一句,交待作者此刻的处境和心情。“客心”暗示他漂泊在外,漂泊之人心情本就孤独且迷茫,落日苍茫,蝉鸣如丝,就更增加了他的愁绪。蝉能引起作者哪些愁绪呢?

其一,蝉鸣代表秋天到来,代表时光的流逝。漂泊在外,虚度年华,诗人渐渐苍老,所以愁。

其二,蝉鸣增加了作者的孤独之感,使他更感伤漂泊在外的无奈。

其三、秋天到来,更引起他的思乡之情,让孤独之人,更加彻夜难眠,心情烦躁。

因此,从落日时分开始,一直到作者上床入睡,蝉鸣之声一直在他耳畔回响。“一声来枕上”,写出时间的流转和蝉鸣的刺耳锥心之感。在睡梦中,他看到故乡的秋天,那一片萧索更让他沉溺在思念与感伤之中。

这首诗以蝉鸣起兴,写旅途寂寞,感怀年华逝去,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层次分明而真切动人,故而诗意流畅,流转自然,浑然一体,让人有所触动。

02.早蝉 唐·雍裕之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蝉在诗词中,不仅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还有其他文化含义。

其一、蝉委蜕向上,饮露飞音,给人一种高蹈出尘的形象。虞世南曾有名句写蝉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即是此意。

其二:蝉虽然高洁出尘,但在秋天,它一样要死亡,因此蝉多代表哀怨与孤独,有一种“志士受难”的形象。李商隐就曾有是说蝉“本以高难抱,徒劳恨费声”,就是此意。

理解这些点,再看雍裕之的诗,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依然是抓住蝉鸣预示秋天到来这个含义来写诗的。蝉鸣声响起,预示着溽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夏日的苍翠与繁华也将渐渐消逝。时光无情的流逝,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故而他写道“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

首联用对仗手法,写出早蝉带来的变化和给作者内心的触动, “清溽暑”,驱赶走夏日的炎热,让人感觉清凉,也让人冷静自省,所以在作者耳中,声声蝉鸣在催促时光的的流逝,也提醒他生命的短暂。“促”字非常有力,也非常无情。

在第三句转笔,作者点出“志士”和“苦”,作者像蝉一样高洁自持,又像蝉一样孤独凄凉,故而平常蝉鸣,在他心中却有独特的感受。“偏”字即写出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对岁月及遭遇无奈的喟叹。

因为作者是“志士”,且心苦敏感,故而听到高蝉声忍不住泪流泫然。“初闻独泫然”这一句,有两个字值得推敲。

其一,“初”字,作者刚一听到蝉鸣就感伤流泪。“初”照应题目之“早”。且,蝉鸣声一起,作者即感受到“促流年”,这不正是作者如蝉一样具有预见性么?诗人的神经是敏感的,志士总是先人一步,看得长远。

其二,“独”字,秋天刚到来,暑热尚有余威,唯有作者感知到时光的促迫。这个“独”字,照应 “志士”,既有兀傲高洁之意,也有孤独凄凉之感。

03.晚蝉 唐·卢殷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轸:忧愁,忧伤。此处理解为加重会更通一些。

这首诗写旅途寂寞,光阴流逝,写得巧妙动人。

蝉虽然高洁孤苦,但是在卢殷笔下,蝉又转换另一种角色,让作者更显无奈和伤情。

前文已述,蝉多昭示阴阳消长的时间轮回,故而它在诗人笔下多显得孤独和感伤,最易挑动羁旅漂泊之人的愁绪。

蝉高居树上,声声哀鸣,夕阳西下,四处苍茫,行路之人遇此情景,怎能不倍感孤愁?首联诗意要注意两点。

其一,景色的渲染。心情不同,眼中笔下的景也不同,凄凉孤独之景也更能加重诗人的愁绪。因此,“高柳斜晖”,看似写蝉鸣之处,其实也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其二,漂泊的作者本就忧愁,却说蝉鸣“轸其孤愁减其昔围“,这就点出了蝉给他的触动,也为后文留下余地。减昔围:指身体消瘦。

蝉鸣已经让作者忧伤若此,但是它却变本加厉。作者说:秋蝉仍嫌作者的头发不够白,忧伤还不够,而故再三在树间来回乱飞。这一句是拟人手法,也是首联诗意的递进之法。蝉鸣已经让作者感到伤感了,何况它们还四处乱飞呢?

为何蝉四处飞更加让作者伤情呢?其一,忧愁本埋藏在作者心底,秋蝉飞舞,把作者的忧愁勾引出来,宣之于外,故而显得更加孤独感伤。

其二,秋蝉无情,丝毫不在乎作者的感受,并且立意要让他头发更白,蝉之无情就像无情的时间一样,让作者更清楚地感受到青春流逝的痛苦。

其三,蝉带声而飞,显得自由自在,更反衬出作者被旅途束缚的拘束之感,故而更加伤感无奈。

在这首诗中,蝉不是作者的知己,反而是他的嘲笑者,无情且冷漠,面对这样的秋蝉,作者怎能不烦躁和无奈?

04.蝉 唐·罗隐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这首诗则又是一种风格,变得犀利老辣。罗隐是唐末诗人,看到了社会崩溃,也见惯了世态炎凉,更憎恶那些虚伪造作的“衣冠禽兽“,故而他的诗多显得慷慨悲凉,愤激犀利,他的诗文也多是抗争之言。

作者借蝉的习性来讽刺那些忘恩负义之辈。蝉在登高嘶鸣之前,已经在地下蛰伏多年,身处滓浊,以土为食,可谓卑贱且阴暗。但是当它高栖树上,吸风饮露状若仙人之时,当它迎风嘶鸣,蝉须如文士飘带,潇洒度日之时,它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苦难与拼搏了。

作者说:天地对蝉是如此恩情深厚,滋养它让它活命,包容它,给它广阔的天空,但是蝉一旦身居高位,却变得自私而虚伪,如此之蝉有何高洁可言,有何值得赞美之处?

这样的诗是典型的翻案诗。翻案诗要写得巧妙且犀利,这样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罗隐这首诗写蝉,字字有根据,却又字字出新意,显得精准而锋利,故而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

因此,蝉在作者笔下,成为虚伪文士的象征,貌似高洁无欲,实则忘天地之恩,独享安乐;貌似潇洒绝尘,实则满怀阴暗,尸位素餐,盲目悠然。这样的人,自然要遭受罗隐无情的抨击与讽刺。

更多妙文

北宋最狂诗人,在酷热夏天写下两首经典,悲悯大爱,视李白为婴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日听蝉鸣  作者:丁丑【现代诗】
夏日蝉鸣
看齐白石笔下的蝉叫的正欢,听蝉鸣提醒我们现在依旧是三伏天
古诗《蝉鸣》外两首,文/广语
《夏天的蝉》《枇杷熟了》作者《饶鵬》
知识 | 张乃格:蝉与中国古代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