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以江西】 ① 远古遗踪

何以江西

江西,我的家乡;江西省博物馆,我的家。在这里,穿越万年,细品赣鄱文脉;在这里,追古问今,抚触历史智慧;在这里,认知江西、了解江西、读懂江西!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何以而立、何以而兴、何以而今,【何以江西】带我们共同探寻、求索,开启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寻根之旅。带着“我从何处来”的疑问,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01

江西最早的人类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襟江带湖,山川形胜,具有适宜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距今大约50万年前,一群直立人出现在江西西北部的潦河流域。他们傍水而居,生存繁衍,是迄今发现江西最早的人类

安义舒家垄、郭家村、回春寺、野鸡垄等地点的网纹红土地层中,发现了砍砸器、石球、石片等打制石器,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02

从游居到穴居

距今约 200 万年前到距今1万年前后的久远岁月,被称为旧石器时代。在这段占据人类历史99%的漫长时间里,人类逐渐完成了能人-直立人-智人的演化。在江西,已经先后发现了十余处旧石器时代的地点,以河流为中心,江西这片土地上开始有了越来越多人类生存与开拓的足迹。

人类进化示意图

江西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区域

旧石器时代早期,江西所处的华南亚热带地区植物繁茂、食物资源充足,是早期人类居住与获取食物的理想地带。他们在靠近水源的河谷地带居住,利用河滩上天然的砾石打制大型石器,如砍砸器、大尖状器、手斧等,以适应森林环境劈砍、砸击、挖掘等活动的需要。常常,二三十人规模的族群游动而居,依靠着采集植物、捕猎动物的攫取式经济,向自然环境争取着生存的机会。潦河流域的安义、靖安、奉新,袁水流域的新余等地,都留下了江西先民早期历史印记。

安义樟灵岗遗址采集大型石器

到了距今5万年至2万年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从早期智人(古人)发展成为晚期智人(新人),是我们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与早期大多平原居住的旷野类型遗址不同,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江西先民大多生活在山地洞穴之中。赣东北的万年吊桶环下层遗址、乐平涌山洞,赣西的萍乡竹山园洞便是其中的代表性遗址。先民们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共存共生,既是彼此的伴侣,又是生存竞争的对象:以动物为食、为衣,利用兽骨、兽角制作生活工具。

万年吊桶环遗址。其下层遗址出土有一批打制石器、骨角器和兽骨,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兽骨以鹿科动物最多。

乐平涌山洞遗址

萍乡竹山园洞遗址采集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遗骸,包括有东方剑齿象、犀牛、貘、猪、鹿、灵长类、啮齿类动物等。

小贴士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 200 万年前至距今1万年前后,属史前时代早期,占人类历史的99%。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 、狩猎 、渔捞等活动 。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我国南方首先建立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包括有灵长目、食肉目、啮齿目、偶蹄目、奇蹄目、长鼻目等族属,以大熊猫、剑齿象最具代表性。从更新世早期至晚期,我国华南地区的古人类几乎与这个动物群共存,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环境,以及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其中,东方剑齿象、巨貘和中国犀等在更新世末期灭绝。

从50万年前到2万年前,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从直立人到智人,江西先民筚路蓝缕,依托自然环境为自己、为族群奋力争取着生存的空间,又用朴素的智慧和探索的精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文明的曙光正穿透原始的迷雾,文明之路徐徐开启。

参考文献

崔涛、李超荣《江西首次发现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国文物报》2015年7月31日第2版

彭适凡《江西历史从何写起——江西旧石器文化遗存述评》,《南方文物》2004年第4期

李超荣、徐长青《江西安义潦河发现的旧石器及其意义》,《人类学学报》1991年第1期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6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约50万年前 原始人曾在江西猎杀巨兽(图)
4万年前,江西曾是大熊猫故乡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我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包括哪些
文明的曙光(1)——旧石器时代
在这里,重返石器时代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