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种心态:成长型与僵固型

 

去年腾讯的创始人之一陈一丹先生创设了一个“一丹奖”,这是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奖金高达3000万港币,是诺贝尔奖金的3倍。

这一届的“一丹奖”,就颁给了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提出者——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教授。

僵固型思维到底在讲什么,能够让德韦克教授获此殊荣呢?让我们先从她的一个著名实验说起。

为了考察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德韦克教授找了几百个小学初中的孩子,先给他们做10道容易的智力测验题。

当这些学生完成后,一部分学生被夸奖“聪明”:“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太聪明了!”于是这些学生就被放到了非常有才的位置。而另一部分学生被夸奖“努力”:“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很努力!”

结果出人意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测验里,很多都不愿意再选择更难的题目,哪怕这些题目能够让他们学到新知识。

当研究者安排了一些很难的题目,所有的孩子表现都不好的时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对解难题再也没兴趣了,他们的表现也直线下降。即使重新做一些容易的题目,也很难让他们再有信心了。

甚至最后,当研究人员让他们在试卷上写下他们做这些题目的分数和感受的时候,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学生,有40%左右的学生都撒了谎:他们虚报了自己的成绩,而且都报高了。

相反,那些被夸奖很努力的人,却越挫越勇,他们保留着对解难题的兴趣,表现也越来越好。

这个研究是颠覆性的。它证明了:跟我们所想的不同,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会削弱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为什么表扬孩子“聪明”和表扬“努力”会产生这么大的区别?德韦克教授解释说,表扬聪明和表扬努力激发了他们不同的心智模型。

表扬“聪明”实际上暗示了这样的观点: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你聪明不聪明的方式。一旦孩子接受了“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这样的观点,而他们又被夸聪明,那他们自然就会努力维护聪明的形象。他们会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对自我的关注上来。这就是僵固型思维的特点。

相反,表扬“努力”却暗示着:人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既然人的能力并不固定,他们不需要有证明自己的包袱,自然就能把目光专注到努力本身。

关注自我证明,还是关注能力成长,是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重要区别。

一个有僵固型思维的人,在面对挑战时,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会担心困难的任务会证明他不行;而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却欢迎挑战,因为他会把挑战看作能力成长的机会。

僵固型思维的人,觉得努力是一件可耻的事,如果你需要努力才能做成一件事,说明你能力不够,所以就算努力,他们也会偷偷努力;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以努力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努力就是激发能力的手段。

他们对批评的看法也不一样。僵固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批评当做对他本人的负面评价;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批评当做是一种帮助人们改进的反馈。

看到别人成功时,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失败,因为别人做到了而自己没做到,那就是证明自己不行;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却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去吸取别人的经验,把它们变成自己经验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了,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的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

僵固型思维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这样的人生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自我证明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底层思维模型:成就高的那批人,全都有这种思维
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维模式才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分水岭
从小被夸“聪明”和“努力”的孩子,不用20年,差距凸显
表扬宝宝是门技术活!你的表扬方式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怎么让孩子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表扬孩子”和“鼓励孩子”差别到底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