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上甘岭:秦基伟的“添油战术”VS“范佛里特弹药量”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参战70周年,特推出吴东峰最新力作《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本文节选于秦基伟传记《一条大河》初稿,作者吴东峰是曾任新华社军事记者的军旅作家。当年著名的上甘岭大战,震撼世界,扬名天下,志愿军英雄事迹几近家喻户晓。

但由于历史原因,志愿军中指挥作战的指挥员的事迹则披露不多。秦基伟将军不但指挥了上甘岭大战,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40多天的上甘岭日记。吴东峰先生在本文中以秦基伟日记为经线,以上甘岭战役亲历者的口述为纬线,史实与细节互证,思想与情感并联,战将与英雄共鸣,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可歌可泣的上甘岭战役进展图卷,同时也展现了一代名将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四)战将秦基伟与上甘岭之战

提要: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弹药量”,遇上了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的“添油”战法。上甘岭之战看谁打得精?


目前五圣山前沿537.7高地的战斗进行到一个极其复杂艰难的情况:这样伤亡大,战斗不能迅速的结束,而敌人的力量并不大,我们的后续力量即将发生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手段和方针必须明确。越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求各级指挥员想办法、出主意,吸收下面的意见,但问题恰恰不是这样,而是提出了许多的问号和怀疑,在战术思想上有分歧……..
——秦基伟1952年10月14日日记
   
添油战术就是往火炉里一点一点添油,添一点,就被烧一点,你添的越多,就被烧得越多。

“添油”战术历来为兵家之大忌,但15军军长秦基伟却在上甘岭战役中成功地运用这一战法。秦基伟认为,要打好上甘岭坑道作战,关键在于要保持坑道内的有生力量。如此,就必须不断地利用坑道反击地面上敌人的进攻,而当我受到损失时,又能源源不断地向坑道输送和增援兵力。
1952年10月20日,秦基伟召集军领导紧急会议,主题就是专门研究“如何解决当前困难,保证45师打好仗?”

经过研究,秦基伟最后拍板决定:一、由军直抽出人员补充前线的战斗部队;二、对全军部署作了重新调整,让担任防御的部队和担任反击的部队专门化;三、集中精力,集中兵力,一切为打好这一仗而奋斗.......
     
秦基伟分析说:“兵力机动在战争中,尤其是防御作战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你得看准了再用兵力,这一点算是上甘岭制胜的一个法宝。打仗没有后劲不行,作为战役来讲尤其要有后劲。” ①

坚守坑道口的八连炊事班战士

15军参谋长张蕴钰认为,这次会议对保证上甘岭战斗的胜利至关重要,是上甘岭战斗由被动转为主动的一个转折。根据秦基伟军长的指示,15军军机关和军直属队抽调了1200多战士,为45师补充了13个连队。张蕴钰晚年曾对笔者说,把军部的警卫连都拉上去“添油”了,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魄力啊! ②

时任15军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回忆,秦基伟军长看得更远,记得他在会上还说:“这个反击作战的成功或失利,不仅关系15军和全兵团,而且对整个朝鲜战局影响更大。刘少奇同志作报告时专门提到,志愿军在朝鲜一年多的积极防御作战,打破了历史上‘没有打不破的防线’的军事论点。今天,志愿军的防御是打不破的, 中央负责同志这种估计和勉励,给我们增加了力量。我们必须以实际的胜利战斗,巩固好我们钢铁般的阵地,给克拉克一个迎头一棒。”

车敏瞧回忆,上甘岭之战爆发后,秦基伟就及时指示军政治部,把基层干部分三批:一批在阵地上;一批在师、团待命;一批留在军里集训,保留一批战斗骨干,训练一批战斗骨干,准备随时“添油”,以应付日后旷日持久的大战。

车敏瞧

秦基伟很满意车敏瞧的安排。他说:“打仗是要死人的。特别是基层干部伤亡大。打起仗来,战士要靠干部带。从这个意义上讲,打仗也就是打干部。这场战斗会越打越大。要交代下边,连队不能打光了,要注意留‘种子’。要及时把那些战斗骨干提起来。我们的武器装备虽然不如敌人。但我们的优势是士气很高,我们的战士们懂得为谁当兵打仗。”
  
秦基伟还指示政治部要大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政治部的《战场报》,要及时宣扬英雄事迹。他说:“你们印的‘参考消息’,可以发到师,有的还可以发给团长、团政委们。让大家看看美联社都在鼓吹些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③

武器装备的“添油”同样至关重要。当秦基伟命令军司令部要加强45师炮火支援时,参谋长张蕴钰提出:运送炮弹困难很大!秦基伟当场在军作战会议上,命令29师:“你们抽出3个营,由师政委王新带队运送炮弹,军部干部战士、文工团的男女演员,全部参加。”④
   
坑道的后勤供应问题,是当时遇到的新课题。为了解决坑道严重缺粮、断水的情况,后勤部门绞尽脑汁,采取“接力运输”和“匍匐前进”等手段,把所需要的物资送往坑道。

军后勤部长尤继贤向秦基伟提到,后勤部门官兵为了向上甘岭“添油“物资,有时伤亡比作战部队还高时,秦基伟动情地对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我们要给后勤记头功!”  ⑤
官兵通过攀岩的方式完成增援和物资补给
有一次,从上甘岭下来的干部向秦基伟汇报坚守坑道的官兵情况:数日吃不到水,吃不上饭,得不到主力的支援,独立坚守阵地。秦基伟十分感动,立即把放在行军床下的那筐苹果拉出来,叫司令部的同志送到阵地上去。警卫员说:“首长,这苹果又大又红,肯定甜,拿几个下来你留着吃吧!”秦基伟摆摆手:“一个也不要动,到了坑道里,就是救命果啊!”

时任15军司令部参谋桑传宝回忆,那些日子,秦基伟口述,叫他写了好几张挂条,放到送苹果的筐子里,大意如下:

坚守在五圣山上的英雄们,我衷心感谢你们的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在半月的苦战中获得歼敌1.2万的辉煌胜利.为全军争光为烈士们复仇,继续战斗下去,再接再厉将进攻的敌人全部歼灭在我们钢铁阵地上,不恢复全部阵地,不停止战斗!

我没有别的东西,只将我私人所买的水果、糖、罐头、梨全部送给最前沿坚守坑道及连续反击敌人的最可爱的人,希望你们收到这些礼物后,更加顽强的战斗,争取早日恢复全部阵地。
     
桑传宝回忆说,从此,凡是慰问团送来的东西和军长自己花津贴买的东西,他都要积攒起来,都装在篓子里。秦军长都一一郑重地在写好的挂条上签上名,派人送到前线去。其他军领导也纷纷这样做。⑥
    
时任45师宣传科长李明天回忆说,电影《上甘岭》中“一个苹果”的故事,并非虚构。不过,他一直坚持认为,坚守坑道的官兵在路上拣到的那个苹果,就是秦基伟军长送的那筐苹果里漏出来的。李明天说:“因为那时前线送去的水果大部分是萝卜,很少有见到苹果。不是秦军长那筐苹果,那又从哪儿来的苹果呢?” ⑦
顽强战斗与生存
在秦基伟号召下,15军在紧张战斗中,展开研究战术、战法的活动:突击队研究在敌火下如何运动;运输部队研究如何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坚守分队研究如何用“小兵群”和“添油”战法,对付敌人的大集群冲击;暂时转入坑道的部队,研究如何配合突击队反击……

在上甘岭战役中,29师部队以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精神,配合兄弟部队共同作战。根据兵力部署要求,29师以一个团配属44师,坚守在西方山;以2个团配合45师、后又配合31师战斗在上甘岭。战役处于最艰苦的阶段,29师把上万斤的萝卜,西红柿送到45师;在大反击前,师政委王新亲自率领2个营,把几万发炮弹和手榴弹送上五圣山,他说:“在战斗中,只要上级一个命令,没有说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战斗!”

秦基伟甚至把自己的警卫也送上上甘岭“添油”了。

“这是上甘岭战斗的关键时刻的一条大新闻!”时任15军《战场报》记者的李天恩回忆说,“我们真没有想到军长会下这么大的决心,把他指挥作战的‘老底子’、‘贴身兵’都掏出去了。首长送警卫部队上前线,这是对一线作战部队最大的鼓励!”

15军警卫连,不是一般的警卫部队,在朝鲜战场除了日常担任保卫军部首长和机关外,还要随时执行艰巨和复杂的特殊任务。这是秦基伟从华北打到长江,最后打到四川,与他一起南征北战,同生共死的“老底子”。

在上甘岭大反击前,秦基伟考虑再三,毅然决定,再从军机关和直属分队组织报名参战活动。他强调:“警卫连四个排无一例外!”军警卫连共抽调了79名战士“添油”上甘岭。
上甘岭的我军前线指挥所

时任15军警卫连指导员王六,是秦基伟浴血太行时的老警卫员,曾在飞机轰炸下,抢救过秦基伟。两人感情很深。王六报名到一线阵地,秦基伟把自己珍藏了6年的一支派克笔送给他,鼓励他在战斗中加强学习,不断进步。没想到,这竟是永别——王六牺牲在了前沿阵地上。⑧

“添油”变“加油”。部队越打越精,越打越有办法。秦基伟很快就把几个齐装满员的连队,秘密地运进前线的坑道里。597.9高地主坑道原来是一个加强排驻守,到大反击前,已经住进了第一批反击的3个连,战士们都是一个挨着一个,一排一排地坐得好好的,随时准备听从号令,冲出坑道去……⑨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参战70周年,特推出吴东峰最新力作《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本文节选于秦基伟传记《一条大河》初稿,作者吴东峰是曾任新华社军事记者的军旅作家。当年著名的上甘岭大战,震撼世界,扬名天下,志愿军英雄事迹几近家喻户晓。

但由于历史原因,志愿军中指挥作战的指挥员的事迹则披露不多。秦基伟将军不但指挥了上甘岭大战,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40多天的上甘岭日记。吴东峰先生在本文中以秦基伟日记为经线,以上甘岭战役亲历者的口述为纬线,史实与细节互证,思想与情感并联,战将与英雄共鸣,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可歌可泣的上甘岭战役进展图卷,同时也展现了一代名将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五)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

秦基伟命令抓俘虏,敌人一卡车一卡车往山下拉尸体,美国人最终撑不住了

提要:美国人打仗,倚仗的是绝对实力。创造了“范佛里特弹药量”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尤其如此。据说,活了整整100岁的这位美国将军,直到晚年还在不停地反思:上甘岭这一战,美军究竟输在哪里?


打下去的条件是存在的,恢复阵地的条件是有的,因为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的死伤,按美军18000人、伪军12000人算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战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阵地,使用两个师的兵力,以两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依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这样与我们拼消耗的。
 ——秦基伟日记1952年10月26日

01

秦基伟:3天之内,抓一个俘虏来见我!3天刚到,一个大鼻子美国兵就坐在他面前


上甘岭战役某日,15军宣传部长钱抵千送来部队思想情况简报,见秦基伟正在支颐沉思,双眼布满血丝还没有休息,便问:“军长,你在思考什么?”
  
秦基伟轻轻回答:“我在想,敌人的指挥员在想什么?” 

钱抵千回忆说,想一想敌方指挥员在想什么,这是秦基伟军长经常说的话,就是知己知彼,不打糊涂仗。秦基伟作战喜动脑,爱思考,凡事常问为什么,他脑子转得快,转得深,具有战略眼光。①

某日,秦基伟在听取作战参谋汇报时,问道:“五圣山的敌人是美军哪个部队?”几位参谋竟面面相觑,语焉不详。

秦基伟大怒,把他们狠狠批评了一通:“你们文化都比我高,孙子兵法你们懂不懂?知己知彼你们知不知?打了这么多天,打的是哪支敌方部队都不知道?”
 
秦基伟下了一道死命令,他说:“你们不知道,我帮你们想办法,侦察科会同作战科,3天之内,抓一个俘虏来见我!” 
  
派出去的侦察员果然不负重任,3天刚到,就抓回来了一位大鼻子美国兵。秦基伟请他喝茶吃点心。美国兵由恐惧而平静,由平静而安心,很快就问什么答什么,而且快乐得像只猴。
  
被俘虏的美国兵并不知道,面前这位身材高大的和蔼军人,是一位与范佛里特级别相差无几的将军。

秦基伟从美军俘虏口中了解到了下述情况:敌人有美七师和美四十师,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死伤。按美军每个师1.8万人、南朝鲜每个师1.2万人,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与战争的已不到1万人了。秦基伟认为,这个“大鼻子”提供的情况很有价值,他分析说:“敌人为了争夺我们两个连的阵地,使用两个师的兵力,已付出了2万人伤亡的代价,而阵地仍然夺不去。我想,他们是不愿意这样来同我们拼消耗的。”
美军伤员撤离
 
秦基伟特别强调:“即使他们决心与我们再争夺,我认为,这也对我们有利,因为美国不是缺钢铁而是缺人力。美国人愿意同我们进行谈判也是人力问题。我后备人力是强大的,不让敌人占去我们的阵地是可以做到的!”③

钱抵千认为,秦基伟非常了不起,在敌人进攻最强劲时,他已看出:美军因人力问题,已是强弓末弩!

转入坑道斗争阶段,美军并没有全部撤退下去。作为美七师主力的十七团组建于1811年南北战争时期。美七师也是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成立的部队。美七师曾因执行任务准确无误而被称为“滴漏器”师,也说明美七师执行任务非常坚决准确。然而在此时,美军却不得不以伤亡率升到最高点而撤离前线,要求南朝鲜军来接替他们。④

45师师长崔建功回忆,那一段时间,部队适时组织了若干次反击作战,均未成功,当时的情况是537.7高地反击失利,而597.9高地北山虽然19日曾全部恢复阵地,但后10天表面阵地一直为敌所控制,部分坑道被敌占去,只坚守着一个主坑道,并得不到外面的支援。

但是,秦基伟却一直信心满满。他仍坚定地认为,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战役态势图

1952年10月29日,537.7北山高地战斗甚激烈,整日争夺。南朝鲜二师自拂晓开始,在飞机轮番轰炸、炮火猛烈扫射下,出动战车10多辆、后面跟着一个连至两个营的兵力拼死反扑,经过整日激战,守卫在该阵地上的志愿军133团4个排的兵力,在强大的炮火配合下,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攻击,阵地仍牢牢掌握在志愿军手中。⑤

02

打仗的目的,不是纠缠几个阵地得失,而是最大程度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此时的秦基伟,思想非常明确。他说:“在这种战斗情况下,我们并不怕再让敌人占去阵地。我相信,只要我们决定要夺回阵地,就可在5个小时内全部恢复阵地。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大量消耗、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只要将敌人有生力量打掉,阵地最后必定还是我们的。”

“我们不是同敌人拼消耗,而是要以小的代价,换得大量的打击、杀伤、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仗必须打下去,阵地必须全部恢复而且胜利大,这就是我们的指导…..”⑥
 
那几天,秦基伟一日数次与崔建功热线联系,讨论战局。

秦基伟打电话告诉崔建功,只要坑道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将敌人赶下山去,胜利肯定指日可待。

他强调:“我们现在打的是钢铁和有生力量问题。”

秦基伟认为,近代战争是打钢铁和人。有了强大的二梯队,有了一定数量的弹药火炮,加上指挥上不犯错误,注意兵力弹药的节省使用,仗就一定保证打得好。

秦基伟鼓励:“经过数次的争夺,我们完全可以掌握敌人的规律,我们越打越勇,越打越巧,代价越少而胜利越大了。”⑦

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

崔建功回忆,10月30日21时,第15军以第45师5个连队、第29师2个连队,在山炮、野炮、榴弹炮50门、火箭炮24门、迫击炮30门的支援下,对597.9高地的敌人进行了大反击。

反击前,秦基伟要求全军进行一次细致的战前准备检查。秦基伟军长亲自检查。崔建功向秦军长详细汇报了准备工作,秦军长听得很认真,不停插话,或询问,或补充,或强调。

最后,崔建功笑眯眯地说:“秦军长啊!这一次,我们45师弹药准备充分,一个晚上就能打下敌人占领的上甘岭上的597.9高地。”秦基伟沉思片刻,说:“你崔建功现在牛了,但我要求你第一个晚上只反下主阵地,第二天再反剩下的其他阵地。”

崔建功不解,惊奇地问:“你这是啥道道?”

时任45师政委济峰回忆说:“这就是秦军长的道道。”

他说,开始我们都不太理解秦基伟军长的意图。秦基伟解释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我们的目标。如果我们一下子把所有阵地都打下了,敌人就不来进攻了。敌人不来就消灭不了他们的有生力量,所以我们要打一半,留一半。打一半,把握更大,留一半,可以吸引更多敌人来进攻,有好处啊!
10月30日597.9高地反击态势图

03

敌人一卡车一卡车往山下拉尸体,美国人最终撑不住了


1952年10月30日大反击,15军全歼敌人两个营1500人,恢复了597.9高地表面阵地,阵地上敌尸堆积如山。据观察所报告,敌人一卡车一卡车往下拉尸体。

这一仗下来,秦基伟就心中有数了。除非“美国再增加兵力到朝鲜,否则它再没有可能继续保持现状了,因为敌人没有二梯队继续投入作战,无法轮换第一线的作战部队.敌人只有防御而无进攻力量,而防御力量又不大,到处都是空隙和漏洞。” ⑨
被炮击的美军
秦基伟常在电话中,把自己的分析告诉崔建功:

“老崔吗,请转告张显扬,我向45师、29师同志问好!对牺牲的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反击胜利了,仗还要打下去。范佛里特已是骑虎之势,进退两难;克拉克在东京也是热锅上的蚂蚁。但是敌人不会甘心就此罢手。除美七师、南朝鲜二师外,美三师、四十师,还有南朝鲜八师都摆在我们正面,如果他们继续拿美国士兵的性命开玩笑,‘送肉上碟’,我们必须坚决把它吃掉!现在全线只有我们这个地方在打,全朝鲜的眼睛都看着五圣山……”29师师长张显扬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曾列席党的七大。

一号!我们已做好敌人再来进攻的准备,号召部队发扬‘最后五分钟’的精神,在表面阵地坚持24小时者,记功。”崔建功说话声音有点嘶哑,语调却充满坚定自信。⑩
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

在上甘岭大战中,军师团的电话线经常被炸断,电话员要冒着炮火去接,经常是才接通又被炸断,只好又冲去接,不少电话员牺牲了。李明天回忆说,有时秦基伟和前沿师长、团长通话,想先安慰安慰,才说了一句:“同志们,辛苦了”,便被电话员打断插话:“首长,不要啰嗦了,快下命令吧!”

李明天说,挨了电话员的抢白,秦军长并不生气,他理解电话员的善意的批评,他说:“战士们做得对啊!那时牺牲了很多通信兵,敌人的炮弹如此密集,实在是很难保证电话线的畅通,只能抢一句算一句,不可能像平常那样从容通话。” ⑪
https://j.youzan.com/YW_km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战正酣,秦基伟请美国俘虏兵喝茶吃点心,大鼻子一高兴,全招了
构筑地下长城——上甘岭坑道的构筑
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
上甘岭战役为什么能赢?军长秦基伟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战前双方都没想到,上甘岭战役越打越大,最终美、韩顶不住了
上甘岭战役后,秦基伟见毛主席就敢开玩笑,毛主席:我可没那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