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遗失的古文明(五) 在卢克索品味千年法老

在埃及人心中,卢克索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不在金字塔之下。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金字塔是公元前26世纪左右的古王朝的遗迹,而之后中王朝与新王朝的遗迹则主要在卢克索。

卢克索,就是古埃及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底比斯—一座在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建立的都城,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到新王国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越尼罗河两岸,据说当时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多座,荷马史诗称之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近700年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埃及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跨地中海地区北非、西非的第一强国。古埃及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历代国王、法老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已变成残缺不全的废墟,但仍能想见它们当年的雄姿,它们也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

如今的卢克索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称。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如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因而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住区,而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及贵族们的陵寝,西方极乐世界也由此而来。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永恒循环,生生不息。

我们驱车来到尼罗河西岸底比斯山区一个偏远的山谷中,这里山势起伏,层层叠叠,仿佛一座天然的金字塔。整个山谷寸草不生,除了嶙峋的石头就是无边的荒漠,裸露着一片凄凉的黄色。可是在这烈日炙烤的山谷腹地却隐藏着上千年的秘密—一个逝去的世界,一个通向彼岸的世界。

帝王谷,这个法老们曾千挑万选为自己选择的长眠之地,埋藏着从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王朝62位法老的木乃伊。而无论他们隐藏的多深多隐秘,无尽的宝藏和财富都给他们带来了永远的不安宁,他们似乎注定要经受此生彼世的喧嚣,盗墓贼、猎奇者、考古学家、游人等一批又一批的到达,不曾间断。

如今墓穴无法估量的物品或成为某些人的私人藏品,或者散落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留给我们只有山谷中的帝王墓穴和缤纷灿烂,让人浮想联翩的壁画。

帝王谷中有十几处陵墓对外开放,每次可选择看三个陵墓,进入景区和陵墓内都不许照相,非常严格。陵墓的形制基本相同,坡度很陡的阶梯通道直通陵墓走廓,通到墓室,室内有放置木乃伊的花岗岩棺和存放宝物的数间墓穴。

陵墓中的走廊、立柱、墙壁和天花板上绘满了图画,色彩艳丽,非常漂亮,我们被它恢宏气势和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所吸引,赞叹不已,边走边看着精美华丽的图画,密密麻麻的象形文字,可以看到墓穴奢华到了极致。

帝王谷中几乎所有的陵墓都被发现了,考古学家和盗墓者在这方面平分秋色,但是成群的人们仍在帝王谷中转悠寻找传说中的年青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

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熟谙埃及历史,发现图坦卡蒙陵墓是他毕生的梦想。经过19年的努力,终于在1922年11月发现了图坦卡蒙陵墓的入口,它位于拉美西斯六世陵墓下方,这是3300年来惟一一个完好无缺的法老陵墓,也是埃及最豪华的陵寝,更是埃及乃至全世界考古最伟大的发现。

这几张黑白照片记录了当年考古与发现的情景。当卡特俯身注视法老黄金面具时,似乎步月凝结在那一刻,那种内心的震撼和视觉上的冲击,已经成为无法超越的历史。

那个成为埃及文明象征的纯金面具,那个纯金制成的棺材,那个由纯金雕刻镶满宝石的王位,那些铺满墓石墙壁的纯金浮雕,那具完整无缺的木乃伊 ⋯⋯,所有这些都让全人类感到惊叹,3300年前古埃及人的工艺技巧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所有的出土文物都是无价之宝,考古学家花费3年时间才把它们全部运出墓室,政府又花了10年时间把它们运到开罗,开罗博物馆之前所有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彻底研究它们则需要人类全部的时间。

文物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所蕴涵的谜团使图坦卡蒙陵墓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第一位。

'图坦卡蒙诅咒'或'木乃伊诅咒'也更增加了帝王谷的神秘,真是有那种超自然力量吗?

古埃及人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新生的开始。这种来世生活可以通过很多手段达到,包括虔诚地对待神灵,将身体制成木乃伊,提供祭祀食物和保持死后仍然存在的精神形式。最豪华的是王室建造雕梁画栋、华丽装饰的陵墓,里面食物、水、陪葬的仆人及其它需求物品一应俱全。

古埃及人和法老都称狒狒是太阳神的儿子,因为每天清晨都是狒狒第一时间全体迎接太阳升起,十分虔诚。

穿着豹皮外袍的阿伊扮演着殡葬祭司的角色,祭司用手指状的器具碰撞死者嘴和眼睛使其苏醒复活。

犬头神阿努比斯是墓地看守者和灵魂引导者,他也是木乃伊之神。传说他通过将被谋杀的死神和冥王之神欧西里斯尸体塗油防腐,并用亚麻布包裹起来,使欧西里斯得到新生。

画中显示了阿努比斯祭司将手放在死者身上作最后的处理。

死者的审判 当死者进入冥世之前,必须先经过神圣的审判,他在人世间的所作所为要通过欧西里斯监督的42位神的审判。这幅图画描绘了称心的仪式,心脏代表了一个人过去的行为,它要与代表正义之神的羽毛比较重量,只有心脏与羽毛平行或比羽毛轻才算通过测试,此后死者才能得到永恒。

要达到尼罗河西岸的墓地,要在众神的庇佑和护送之下乘船过河,必须乘坐冥界之神欧西里斯的神船。这一横跨的过程象征了死者从阳间到阴间即'西方极乐'冥间的路途。

对于埃及人来说,人是由五部份组成,包括两个物质性特质(名字和影子)和三个无形组成—'卡'(生命力量)、'拔'(人格)、'阿赫'(灵魂)。

迁徙的鸟类被认为是'拔'的化身,可以在陵墓与冥世之间来回飞行。

灵魂或'被祝福'的死者被称为'阿',在象形文字中是有冠毛的鹭鸶。当和'卡''拔'联合起来以后,阿赫重新塑造人在未来的性格并且保证人可以永远生存下去。

帝王谷的逸闻轶事: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祭祀安全转移一直未受到骚扰,在秘密陵墓中躲藏了3000多年。直到18世纪末,法国探险家们才在多个木乃伊中发现了装潢极其精美豪华的拉美西斯大帝。1976年,木乃伊遭受细菌感染开始腐化,送到法国作短期研究保护,法国政府给大帝的木乃伊发了护照,在巴黎鸣响21声礼炮来迎接这位3000年前的国家元首。

这位生前权力和财富世界第一的帝王,也被评为世界十大木乃伊排行榜上的冠军,最终安寝在埃及国家博物馆馆内。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祭祀殿,座落在一个半环形山岙的底部,面对着尼罗河谷地,山岙与它全成麦黄色,融为一体。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层层推进,至第三层已掘进到山里,每一层又都以29个方正的石柱横向排开,中间有一宽阔的坡道上下相连,干净利落又气势恢宏,远望极象一座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

据讲,当时的总设计师森姆特,将对女王的深情爱恋都倾注于设计之中,而女王对他的回报,是允许他死后进入帝王谷,这在当时是极高的待遇,不知他最后的去处在何方。但这个气势磅礴,风格独特的建筑屹立于此3000多年,也使他的名字为后人所知。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是整个法老时代最著名的女王,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位不可多见的女性统治者,她治理着一个繁荣昌盛的帝国,并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在埃及历史上浓重地抺上了一笔。

她宣称自己是阿蒙·拉神的女儿,代表神的意志来统治埃及,从而使其统治合法化。

她还要女扮男装,穿上男人的服装来治理国家。在已发现的众多女王雕像中,基本上都是戴着象征法老的胡须,外表俨然是一副男性形象,但细看面部特征,又有着女性的柔美与婉约。

巨大的哈索尔头像

这侧墙壁上雕刻的画面,描述了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派遗的商队前住神秘之国蓬特(Punt)远征的经过。蓬特具体位置不清楚,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索马里一带。

当埃及船队离开蓬特时,带回香料、沒药、孔雀石等成堆的礼品、宝藏以及'许许多多开天辟地以来埃及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黄金、象牙和乌木把宫殿和神庙装点得金璧辉煌,香樟树在埃及生长得茂盛非凡,远征礼物敬献给女王及阿蒙神。

这个庭院的中心是阿蒙神的庇护所,两个内室里雕刻了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和她的女儿纳福瑞以及图特摩斯三世一家三口祭拜众神灵的场景。

极其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浮雕上是母牛形象的女神正在亲吻和哺乳哈特谢普苏特女王。

在女王去世后,图特摩斯三世对她釆取了报复行动,将神庙以及其它建筑物上有关她的名字和图象全部铲除干净,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从此销声匿迹了。

我国历史上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90年,在位21年,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公元前1500年,在位22年,两人相差了2200年,她也应该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王了。

在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处的新王国时期,女权高涨,群芳荟萃,涌现出一些才华出众的埃及王室女性, 如著名的王后泰伊、奈斐尔提提、妮菲塔丽等人,她们在历史上也是熠燿生辉,光彩照人。

门农神像是卢克索西岸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也是去帝王谷必经之路上的标志性建筑。这2尊神像高约17米,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雕琢而成。他们曾屹立于阿蒙霍特普三世祭庙的大门处,但现在神庙已经荡然无存。据史料,公元27年的一场地震使神庙大面积坍塌,仅这2尊石像仍巍然屹立着。

神像高大而残破,高大得让人自卑,残破得面目全非,但仍保持着正襟端坐,尽显着法老的威仪。

这尊神像是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在他身旁立着他亲爱的妻子泰伊王后和母亲玛特薇娅的雕像。

门农的名字与希腊神话有关。那场地震后一尊巨像从肩部到骨盆裂开,从那一刻起,每当黎明之风刮过,石缝就会发出呜咽之声,有人说是在哭泣,有人说是在说话,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儿子门农,在特洛伊战争中战死后,其灵魂牵挂母亲,每当黎明之际,便鸣咽哀泣,呼唤母亲。希腊人、罗马人据此将石像叫做'哭泣的门农'或'门农神谕',并成为他们的朝圣之地。
公元200年,罗马皇帝专程去石像朝拜,见其残破不堪,便下令修补,石像从此停止哭泣 ,但名字流传至今。

第18世纪王朝,是在古埃及30个王朝中延续时间最长(260余年)、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 ,并奠定了古埃及军事帝国强国地位的一个朝代,阿蒙霍特普三世是18王朝的第9位法老,在位38年,也是一位使国家达到全盛、有所建树的法老。他修建了许多以宏伟著称的神庙,被后世考古学家称为'法老艺术家',据说《木乃伊归来》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法老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

仰望着门农神像,只见头部上端栖息着许多小鸟,不论他是否说话,不论他是否哭泣,不论他是否置身于荒野之中,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

新王国时期埃及建立了横跨西亚和北非的帝国,古埃及文明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千余年发展,至此也都进入了古埃及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新王国时期的建筑艺术尤为高超,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以卡尔纳克和卢克索神庙为最杰出的代表。

卡尔纳克神庙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群,总面积达100公顷。其包含的寺庙及礼堂数高达25座以上。这一规模宏大的寺庙群经历了长达1300多年的建造及扩展,它是专为朝拜阿蒙神的。圣殿、方尖碑及成群的圆柱记录了近30位法老们的英雄事迹,其规模、复杂程度及多样性为世界之罕见。

3000多年前,每一个法老上仼,都要到太阳神庙来朝拜,然后毕其一生,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拓建。如此代代相续。在很长历史时期内,这里是南北埃及的朝圣地,鼎盛时期仅庙中祭祀的人数就超过了三万。

从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获得的感性图像:烈日下成排的公羊石雕,让人晕眩的石柱阵,石柱顶端神秘的落石,如今置身其间⋯⋯。

公羊头狮身人面像

这里屹立着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他的两腿之间镌刻着王后的雕像,一大一小,和谐地融为一体。

最能体现古埃及建筑艺术构思的是著名的多柱大厅。它占地面积4983平方米,共有134根擎天石柱,每根均有整体石块凿成,分16排而立,中间的12根石柱高21米,其它石柱高约15米。立柱直径11米,6个成人手挽手才能抱拢,柱顶可以绰绰有余地站得下50余人。置身多柱大厅中,仿佛大山压顶,气势逼人,震撼无比。

每个石柱上都刻满了象形文字,它与中国的象形文字有很大区別,全是一个个具体物像,鸟、虫、鱼、人等,十分写实。但把这些人人都能辨识的图象连在一起,却谁也不知其意义。这是一种把世间万物召唤在一起进行神秘吟唱的话语系统,古埃及人驱使这种话语系统爬上石柱,试图与上天沟通。

石柱本来就是人类的象征。人类来自于泥土,不知何时破土而出,拔地而起,直逼苍穹,只是有太多的疑难,太多的敬畏需要向上天呈送,于是立了一根又一根,每根柱子都承载着巨量的信息站立在朝阳夕晖之中。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建造了两座巨大的红色方尖碑,目前仅有一座仍存于世。而另一座方尖碑断裂后的小金字塔则静静地横卧在圣湖附近。这个方尖碑的文字记录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结构以及用纯金进行镀金的过程。

甲虫是古埃及的一种圣物,古埃及人把它们奉为神明而顶礼膜拜。因为甲虫(屎壳郎)可从带有人类粪便的地下钻出来,然后抱着粪蛋打滚,以此方式产卵,求得再生。想象丰富的埃及人对此现象大惑不解,并对屎壳郎如此之举十分叹服和敬仰,认为它们可以起死回生。他们做了许多甲虫形状的护身符佩带在身上,埃及国王还把自己的业绩和活动刻画于甲虫形状的石块上,尤其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留下了数量可观的甲虫石刻。

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一座花岗岩巨型圣甲虫雕像,象征着凯布利神。

圣湖风光也是这里必看的景点,人们在圣湖下面挖掘了祭司宫殿遗迹。

远处是被称为'最为辉煌的古迹'—图特摩斯三世庆神庙'的建筑,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纪念和朝拜图特摩斯及其祖先的寺庙。据说,庙内的支柱是模仿古埃及帐蓬的支柱建造的,这在埃及建筑史上绝无仅有,最初的彩色装饰至今仍清晰可见。

历经沧桑的卡尔纳克神庙最让人着迷的是刻在石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有战争的惨烈,有田园生活的幸福,有神灵与法老的亲密⋯⋯,这是石刻的历史,它告诉你一个遥远而辉煌的过去。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这次尼罗河谷的出征可谓损兵折将,然而却使世人得以重见湮没了2000多年的珍宝,他们在罗塞塔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破称为'罗塞塔石碑'。

法国语言及考古学家商博良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从国王名字入手,首先译出了埃及文'克娄巴特拉',就是那位征服了凱撒大帝的埃及艳后。在伟大的发生事后都是简单的,而后他运用超人的智慧为人类找到了破译象形文字的钥匙,在1830年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而这也是打开埃及古文化的一切门锁的钥匙。

古埃及常用三种文字,象形文字、僧侣体和古埃及世俗体。我们讲的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指圣书体,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雕刻。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而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

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在每行开头都有动物头部标识,其面部指向就是释读的方向。

人们终于知道了这些象形文字的意义。一段埃及象形文字的译文:'他说,安宁地来到这里并穿越天空的人,就是太阳神'。而后古埃及历史,新王国时期璀璨的文学,诗歌、散文诗等,以及在神庙、方尖碑、神像上的文字的都得到了解读。

卡尔纳克太大,不可能在每一处都留下足迹,纵然细细观看,依然是走马观花。世界上有许多景点是用来观赏的,而卡尔纳克神庙却是用来阅读的,就象读不完的历史书。

卢克索神庙兴建于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拉美西斯二世时竣工。它是古埃及黄金时代的建筑典范,虽然规模不大,但布局合理,是古埃及神庙的标准结构。

远看卢克索神庙,居然会有清真寺的尖塔冒出来,这就是阿布·伊尔·哈格固清真寺的尖塔。神庙中还有基督教堂的遗址。

古埃及的遗址和伊斯兰建筑、基督教堂三者并存是很难见到的。

美轮美奂

卢克索神庙夜景

夜幕中的卢克索神庙,在灯光映衬下显得更加雄壮,夜色又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但是夜色再浓,也掩盖不住神庙的身影,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伟大的卢克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埃及之行—2017
土耳其🇹🇷、埃及🇪🇬15天之旅—埃及篇(五)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尼罗河、帝王谷
底比斯古城及墓地
这个冷门旅行地开通直航,玩一趟比土耳其还便宜,趁还没火赶紧去
埃及散记
【散文】寻梦埃及(八)/林宪君(重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