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方的探讨。

一、泻心汤类
     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皆以中气虚衰导致中焦气机不利为基本病机,姜,芩,连配伍,此三味药之用,乃是去用取性之法,辛开苦降以开痞结。
     半夏泻心以心下痞,呕吐为主症,或可见下利。生姜泻心除上述症状外,尚可见干噫食臭,肠鸣漉漉,腑中雷鸣。甘草泻心则以下利为主,可见完谷不化,下利十数行。

     就临床应用方面,并不拘泥于上述,如痞证以虚为主,虽未下利,亦可选用甘草泻心。虽无呕吐,下利,但觉中焦痞满,舌苔黄腻,亦可选用半夏泻心加味治之。若无下利,但舌苔滑,呕吐,生姜泻心可相机选用。只要抓住中虚气机升降失调这一基本病机,三方可以灵活作用。
     附子泻心汤,是在治疗热痞的三黄泻心汤上加上了一味附子,治疗中焦含有热邪复有表阳不足汗出之证。热是真热,寒是真寒,其用三黄开水浸泡,清中焦无形之热邪。附子单独煮建,兑入三黄汁中,温壮肾阳亦复表阳。

二、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此方与三泻心类,皆以姜,芩,连为主,临床亦可见呕吐,下利,所不同的是,此方以胃热气逆为主,故食入口即吐,以呕逆为主。
 三、黄连汤
     此方姜、连配伍,主治上热下寒之呕吐,腹痛证,此方所治之证以下寒腹痛为主,故加入了温暖脾胃的人参,桂枝,大枣等药,相对来说,寒药的比例就少。
     与三泻心汤比,三泻心汤以痞为主,此方则以寒热隔拒之呕吐,腹痛为主。
    与干姜黄芩黄连汤比,一方以胃热为主,一方以脾寒为主,病理各自有所侧重。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此方治疗胆热伤津兼脾寒之证,故方中既有清少阳於热的柴胡,黄芩,止渴生津之瓜蒌根,又有治疗太阴虚寒的干姜,桂枝。寒热并行,少阳太阴同治。
    临床应用,见到口苦,口渴,胁痛兼有便溏之症,就可选用此方。

五、麻黄升麻汤

    此方石膏、知母,黄芩等清肺胃之热,姜桂苓草除下部之寒,更有麻黄,升麻等发散下陷之阳气。
    临床见到外感病表现为喉咙肿痛,下部泻利等,可以加减用之。

六、乌梅丸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一张方子,主治厥阴病,阴阳两伤,木火内炽,方中芩,连,柏三黄并用,附、桂、姜,蜀椒、辛,诸热药同施,集寒温为一方。
     与泻心类比,其方寒之更寒,热之更热,不仅可以治疗蛔厥与慢性腹泻,对于全身虚寒,局部热像之寒热错杂疑难症,加减化裁治疗,亦有较好效果。
     寒热错杂症,为临床常见症,疑难症,认真挖掘仲景方中寒热并用的思想,对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意义深远。清代的黄元御,其独创圆运动之说,追根究源,与仲景寒热并施之作用有很大联系。
     如能认真领悟仲景寒热药并施的用药规律,参照黄氏之学说,可解决很大一部分临床难题,学者不可等闲视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三方,寒热错杂,脾胃湿热,口腔溃疡,幽门螺旋,胃肠炎,胃肠溃疡非他莫属!
刘英锋|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人参汤三方鉴别
53、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学习系列,少阳病篇
改善上热下寒,只知道引火归元?这4个办法也不要漏了哦
伤寒六经密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