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用升麻,升提中气的效果反而不好?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96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升麻升提中气,自补中益气汤开始,就是用很少的用量。本文作者用一则医案,印证了升麻用于“升提中气”,一定要遵循东垣制方本意,切不可随意加大用量。小编找到了作者文前提到的文章,附在文末,供大家参考。(编辑/居业)

关于升麻升提中气的看法

作者/李子元


读1979年第四期《新中医》“升麻果能升提中气吗?”一文,深受启发。笔者临床实践中亦有同感,愿举一案作为高文的小小佐证。


  • 升麻减量,效果反增


马某,女,41岁,工人。1979年10月31日初诊。患者月经不调一年余,末次月经同年8月4日,从此月经淋漓至今。于妇科诊为卵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曾用安洛血、维生素K、丙酸睾丸素、血见愁片等治疗未效。转中医诊治。


主诉:自八月始经水淋漓不断已三个月,近日量多,色淡红无块,嗜睡,乏力,心悸气短,胃纳尚可,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处方:


黄芪40克,党参2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升麻25克,当归15克,藕节15克,侧柏炭15克,蒲黄炭15,远志15克,甘草15克,二剂。


11月3日二诊时,症状如前,续原方二剂


11月6日三诊时,症未变,以原方升麻减至5克,二剂。


11月9日四诊时,病人面露悦色,自诉症状明显好转,拟原方去升麻,二剂。


此后至1980年1月17日病人来说:“前次服后即告痊愈,从此月经正常”。


  • 对病案过程的思考


此例患者长期月经不调,漏下不止持续近三个月,脉证均是一派虚象。证属气虚下陷,脾不统血所致。初诊投予补中益气为主,兼养血止血之品,药证基本相符。但二诊并未见效,因其漏下日久,中气难复,续予原方,三诊时病情仍未好转,此时显然不能再以“病久症顽”来解释


细查本处方,当初因虑病情较重,有意将升麻用量加大,重用无效,遂按原方将升麻减量用之而收效。四诊时则去升麻,竟愈。


同是一个处方,除升麻外其它药物均未变动,而前后效果截然不同,何理?然重用升麻并未缓解脾虚气陷之症,减量后则迅速见效,正是党参、黄芪等药发挥出曾一度被掩盖了之健脾益气等补益作用


这说明升麻本身并无补脾益气之功,重用反而抵消了参芪的作用。可见,升麻在补中益气方剂中的作用是“引”。既为引,就不宜重用,免喧宾夺主。许多医家注意到这一点。如《药品化义》云:“升麻,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补中气”。

《本草新编》云:“升麻,必须同气血药共用,可佐使而亦不可以为君臣。”


升麻引药上行的作用亦不可与“升提中气”混同起来。因为升提中气的前提是补益因虚而下陷的脾气,这两个概念一混,升麻也成为补脾胃药了。但从治本案之经过,证明重用升麻的结果,治效却适得其反。


据此,升麻本身有升提中气的作用之说法,似难令人信服。笔者的体会是:


1、升麻本身并无升提和补益中气的作用;


2、升提中气的治效是升麻配伍补中益气药物(如参,芪等)的协同作用;


3、升麻在上述协同中的主要作用是引药。


4、少用为引(药),多用欺君(药)。




附文:

升麻果能升提中气吗?

作者/高汉森


李东垣补中益气汤问世以后,升麻一药,引起了医学界的兴趣,认为升麻本身有升提中气的功效。


如清·张山雷曾说:“脾胃虚馁,清气下陷诸证……即当提举清阳,非升麻不可,而柴胡犹为升麻之辅佐”。张锡纯仿补中益气汤之法训制“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方中有升麻,亦有黄芪,但对“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张氏主张加重升麻,而不是黄芪。其理由是“其人之大气直陷至九渊,必须升麻之大力者,以升提之,似乎升麻升举之力不在黄芪之下。


近人亦多认为升麻升提中气之功效不可否认,无需怀疑,有些中医教科书亦是如此看法。如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药学》曾云升麻“既能发散阳明风热,又能升提中气下陷……治疗脾虚气陷之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症,则常与柴胡、葛根配合……而尤以升麻为主”。《中医简易教材》亦云升麻“升阳……配柴胡,白术治脱肛、子宫下垂”。这些意见,都认为升麻本身具有升提中气的作用。


升麻本身究竟有无升提中气的功用?其实质如何理解?值得探讨。《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指出,“升提中气是治疗中气下陷的方法,中气指脾气。”并指出中气下陷的病因是“脾气虚,虚则下陷”。根据这一机理,很明显,称得上“升提中气”的药物,应具备两方面的作用——既能补益脾气,又能升发脾胃清阳,即“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


升麻的临床运用,开端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当时系用于清热解毒,如升麻鳖甲汤之治阴阳毒。


到目前为止,现代药理研究似缺乏证据证明升麻有类似升提中气的作用,丘晨波、张赞臣、叶橘泉等倒是证明了升麻含“升麻苦味素,为……解热药,镇静药”;冉雪峰谓本品“主治……侧重解毒,从现代医学观之指时节季节病,传染病,急性病之病原体(毒)而言,是谓本品有特殊消毒作用”,张公让更强调“治一切热毒”。《素问》云:“热者寒之”,“治热以寒”,凡能治疗热病的药,必具寒凉之性。据此,实难理解升麻有补益脾气,升提中气之效。


那么,具有升发脾胃清阳的药物,能否说就是“升提中气”呢?查升麻味辛入肺胃,其性上升,长于发表透疹。阎季中根据升麻之性,以之配葛根等药制成升麻葛根汤,用治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者。但此为升散邪毒(发表),不能将升提中气(补益)与之混为一谈,更不能因为有“上升”之性,能鼓舞胃气上行,就作为“升提中气”之物。若果如此,葛根,荷叶等等,亦应为升提中气之佳品了。


黄宫绣《本草求真》谓升麻“升其阳而散其热,俾邪尽从外解”。可知“升而散之”“引之”,系指升麻清透邪毒,引药归经之效,并非升阳举陷。就是始创补中益气汤的李东垣,虽云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但细心者可以看出,他创立补中益气汤的指导思想系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的治法而选药。即是说东垣是通过辛甘温之参、芪、归,草、白术之类以“补其中”,达到“升其阳”的目的。而“甘寒以泻其火”的药品,方中除了甘微寒的升麻外,还有什么呢?能说是苦平的柴胡吗?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印象,李东垣并没有把“升其阳”的目的寄托在升麻身上,只是由于升麻其性上升,与“补其中”的参芪相伍而增强了“升其阳”的功效。但这与升麻的“甘寒泻火”并无矛盾,因为前者是“复方”的作用,后者是单味药的作用,东垣很注意复方与单味药作用的差别,在他选药组成补中益气汤时,对橘皮的作用就曾指出“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此与升麻又能升其阳,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阴火,何其相似。因此,能否说,橘皮本身亦有“益元气”的作用?


升麻味苦甘,性微寒,善解阳明热毒,用治胃火炽盛之牙痛牙衄,口疮口臭,效果甚佳。李东垣尤喜用之,如升麻黄连汤、清胃散、热牙散等等,满目皆是,且多重用,显然不仅是为了作引经之用。《活人书》对于瘀血(热)入里,吐血衄血者,认为犀角地黄汤乃阳明经圣药,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可知升麻确有清胃凉血之效,然胃火热毒壅迫之吐衄,若果升麻真能升举阳气,即谓助气生火(气有余便是火),此又何能止吐衄呢!胃为阳土,其气宜降不宣升,脾为阴土,宜升不宜降,味苦性寒之升麻,既能清解胃热,又何能升提中气呢?


或许有人会问,补中益气汤不是明显地呈现出升提中气的功效吗?这里要弄清一个问题。由于《方剂学》的发展,特别是配伍关系(复方)的研究,大大发挥与扩大了药物的作用与治疗范围,所谓“相得而益彰,相辅以相成”,即是此意。升麻与参芪炙草的配伍(如补中益气汤)正是如此。他们配伍的结果,既能甘温升脾气(参芪与升麻配合),又能甘寒泻“心火”(升麻与炙草作用),达到了补中益气汤“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的目的。要说这二种相反现象(甘温升阳与甘寒泻火),都能在升麻身上同时显现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不少药理试验证实补中益气汤对离体子宫、小肠(张力下降时)有兴奋作用,使其张力显著增高。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补中益气汤全方)作用明显,而在去掉升柴对,作用减弱,且不持久(参《天津医药杂志》1960年第1期)。这正充分证明了中医“相辅相成”之说,并非升柴本身有此功效,不信,为何单独使用升麻、柴胡制剂做实验,又无上述之药理作用(即对小肠、子宫的兴奋作用)呢?(参考《天津医药杂志》1960年第1期)(当然,不能单凭这一试验而否定之。)


近人胡光慈亦说:“古人认为升麻能上升,用于气虚下陷之症,如补中益气汤内之入本品,余以为此参芪之功也,升麻难独具此效”。后世谓此方“甘温除热”,试想,苦寒的升麻在方中能说是甘温以除热吗?不能因为通过与参芪配伍有升提中气作用,便把升麻亦冠以“升提中气”之佳冕。若果如此,橘皮“同补药则补……同升药则升”(《本草纲目》),能否说橘皮亦是“补药”,能“升阳”吗;若果如此,巴豆配大黄,功专峻下,巴豆伍桔梗,又专峻吐,是否亦可说桔梗有催吐之效果?


东垣是善于使用升麻的大师,在他手下,升麻既能透疹散火,如升麻黄连丸、解表升麻汤;通过配伍又能加强升发脾气作用,如升阳汤、补中益气汤。前者是透表,后者是补益。也许有人会说,这两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将如何解释?道理很明显,前者是升麻本身原有的功效,后者是升麻与其他药物(如参芪)配伍后产生的另一种作用,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正体现了“复方”的奥妙(此奥妙目前已引起中西医学者的兴趣)。近人付氏在“我对复方研究的体会”一文中曾说“复方作用不是单味药药性的相加……有些是属于单味药所固有的,有些则属于复方作用,不能归于那一种单味药”这种见解亦适于对升麻的研究。


按古时升麻多生用。蜜炙炮制之用则多见于金元之后。近年来,有些学者指出,经蜜炙炮制之后,升麻则有升提中气作用,如《中草药学》(上海中医学院编)曾云:“生用……透疹,清热解毒,炙升麻……升举阳气”。《本草用法研究》亦云:“解毒生用,升气蜜炙用”。是否经炮制后,性味变甘温,而有升提中气之功效,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I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其实,升麻并不能升提中气!
同样是调理虚弱的身体,小建中汤往下降,补中益气汤向上升
解析“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要珍藏
中医补益方剂, 补中益气, 固本培元, 不过也要因人制宜哦! 中医养生
升举大补汤和补中益气汤的区别——补中益气汤为什么加当归
升麻应用祛顽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