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 中国风湿病信息论坛:你不可不知的风湿免疫发展新方向

3 月 21-23 日,由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CRCA)、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9 中国风湿病信息论坛暨 CRDC & CSTAR 论坛暨 CRCA 年会」在京举行。


来自国内外风湿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京城,共话风湿诊治现状、共论临床热点问题、共享学科最新进展。让我们一同走进会场,听听专业大咖们的最新观点。


十年磨一剑:CSTAR 和 CRDC 做出重要贡献


开幕式上,北京协和医院的曾小峰教授公布了类风湿关节炎 / 痛风规范诊治中心新增达标单位名单,并发表了题为《从 CSTAR 到 CRDC:中国风湿病队列研究 10 年回顾》的演讲。


他指出,中国风湿病研究学科虽然建立晚,但近些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学科快速发展,成立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


CSTAR 以「举全国之力,共同参与、同心协力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与国际接轨,打造中国 SLE 研究的航空母舰,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模式」为宗旨,积极进行 SLE 患者队列建设。


紧随其后,全国最大的风湿病数据库——CRDC,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REDIT)等相继成立。


曾教授还介绍道,在这十年间 CSTAR 和 CRDC 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如首次报道中国 SLE 患者的临床表型和病情、SLE 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的发病情况及独立危险因素,调查 SLE 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揭示儿童 SLE 患者的特点等。


同时,CSTAR 和 CRDC 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包括创立了全国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体系,开创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模式,摸清了我国部分风湿病的「家底」,促进了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拍摄



真实世界研究(RWS):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协和医院的李梦涛教授向我们阐述了中国 SLE 真实世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截止到 2019 年 3 月 22 日,符合 CSTAR 直报标准的 SLE 患者已达到 17,004 例,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 30.6 岁,首次发病至确诊时间约为 1.0 年。


药物数据表明,糖皮质激素(87%)和羟氯喹(HCQ,75.5%)仍是 SLE 的主要治疗药物。


他指出,真实世界的研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成立 SLE 规范诊治中心可让大家基于同样的体系,追求同样的标准——狼疮缓解和完全缓解,探讨同样的方向——如果没有缓解,可不可以减激素和强化多靶点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病人在家门口看到狼疮专家,也才能利用中国更多患者资源解决更多问题。


此外,李教授也对 SLE-PAH 的诊治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总结道,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提高 SLE 生存率的重要方法。达标治疗能改善 SLE-PAH 长期预后,而针对炎症性 SLE-PAH 应进行强化基础病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北京协和医院李梦涛教授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拍摄



围绕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A)的真实世界研究,北京协和医院的田新平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通过真实世界研究,得到了我国 RA 患者临床特点的一手数据,这为深入了解我国 RA 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模式、预后与转归奠定了基础。她期待积累更多数据,做出更多成绩,从而揭示更多的 RA 临床特点,促进我国 RA 治疗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拍摄



痛风与狼疮肾炎:治疗需分阶段进行


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患者合并疾病累及多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良好的管理很重要。


来自北的黄慈波教授探索了适合亚洲人的痛风管理方案。对于急性期患者,痛风的治疗目标是聚焦缓解疼痛并减少炎症反应,而在降尿酸治疗阶段时,应预防痛风关节炎的继续复发和痛风石的形成,帮助痛风石溶解。


北黄慈波教授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拍摄



来自香港屯门医院的 CC Mok 教授则介绍了狼疮肾炎(LN)研究进展。肾脏是狼疮最常见,最严重的受累脏器,常见于亚洲患者。LN 的治疗阶段包括诱导缓解阶段、巩固治疗阶段和维持阶段,其长远目标是保留肾功能,阻止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LN 的非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常规 HCQ 治疗,降脂治疗,预防骨质疏松治疗,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等。对于持续肾病范畴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蛋白尿 >2 g/d 的患者,则应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此外,也可尝试 B 细胞清除,生物制剂等新型治疗途径。


香港屯门医院 CC Mok 教授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拍摄



风湿免疫病与妊娠:定期检查,监测病情


在 3 月 22 日下午的风湿免疫病相关妊娠管理专题会上,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欣燕教授发表了题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筛查》的专题报告。


她指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为免疫病因和非免疫病因,前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型即 APS 和同种免疫型,后者则主要有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


如何精准定位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值得思考。对于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的患者,建议做羊水穿刺进行产前筛查。


未来,可利用新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免疫表型计数研究其发病分子机制。免疫调节剂和操纵先天免疫过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北京协和医院刘欣燕教授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拍摄



北京协和医院的宋亦军教授则为大家介绍了 SLE 患者的不良产科转归的管理。她提出,妊娠可增加 SLE 病情活动,约 50% 的患者在妊娠期间会出现病情活动。它们多数为轻中度,但约有 15%-30% 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病情活动,从而影响妊娠转归。


她强调道,SLE 妊娠孕产妇死亡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即使妊娠期 SLE 稳定,也可能在孕期和产后发生 SLE 活动。


针对 SLE 患者子痫前期(PE)的预防,她认为,符合 SLE 妊娠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患者,孕期应定期进行免疫学实验室检查,监测病情活动,对于病情活动者,尽早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维持病情稳定,从而减少 PE 等并发症的发生。


北京协和医院宋亦军教授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拍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REDIT)启动
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北京风湿年会|中国狼疮数据库新发现
​曾小峰教授:十年磨一剑,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全面升级!
第一届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论坛
张卓莉教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共识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