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挪威的森林》:那些执念人格,心情萧条底,如何完成自我救赎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切入,《挪威的深林》令人震撼:

“渡边”就是作者村上春树自己幻化出来的“自己”。

“木月”和“直子”也是他自己。

“永泽”也是他自己。

这些都是他自己“人格”的一种外化,并形成了文字,那就是《挪威的森林》 。

“木月”这种人格,这样想干好、那样想干好,典型的“强迫症人格”,直子也是“执念人格”,作者最终让这两种人格“消失”。

村上春树的这部小说,背景放在了上个世纪的60年代,日本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一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在精神世界里面,迷失了自己,囿于自己给自己画的圈圈,走不出来。

这种自己给自己画的圈圈,就是求佛君给“执念人格”下的定义。

作者以第一人称,渡边的视角,带着我们看到了木月、直子、玲子、永泽、初美等人的执念人格。一个一个,慢慢地说。

关于木月。开篇,这个“人格”就已经不存在,不过这个人却一直“活”在女友直子的心底,这是直子的一个心结,她始终走不出来:她与男友“试过”很多次,却总是在门外蹭蹭而已,直到她再次遇到了渡边。

关于直子。直子20岁生日,渡边为她庆生,孤男寡女,直子内心“潮湿不已”,渡边与她,多少有点“趁虚而入”的味道在里面,说不清道不明,后头她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觉得自己背叛了男友,放不下,忘不了,那个圈圈,根深固执。

最终,直子这个“人格”,是与木月,完成了“再相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完成对于自己执念式人格的救赎,不可谓不可惜。

关于玲子。她一直执念于那个“把她人性本能另一面开发到最极端的小女孩”,那个小女孩,让她彻底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北,她在山上8年时间,远离俗世喧嚣。

其实,玲子一直没能靠自己完成救赎,真正让她实现救赎的,就是直子。她与直子朝夕相处,实乃密友,两人甚至“试过”那个小女孩对玲子做过的事情,可是玲子对此并无感。

很多时候,别人就是我们自己最好的镜子。对于玲子来说,直子何尝不是她最好的镜子,直子内心一直“潮湿不已”(抑郁、阴郁),而玲子有何尝不是,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内心都已经早就“发霉了”。

最后的最后,在与渡边激烈地“碰撞”中,玲子终于决定“下山”,去“重新谈恋爱”,追求自己的生活,还有诗与远方。

总之,玲子是从直子身上“如实观照”到了自己,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关于渡边与绿子。

渡边一直游走于直子与绿子之间,直子也知道绿子的存在。

绿子这个人,真的犹如“沙漠之中的一片绿洲”,她执念于自己尚未开拓过的世界,那是一种好奇心。

在小说中,渡边与直子的几次对话,特别大胆,绿子直率、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最后,渡边坐在飞机上,回首前尘往事,唏嘘不已。或许他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直子还是绿子,帮助他完成了一种自我的救赎。

谁的青春不迷茫,村上春树,用一部小说《挪威的森林》,二三十万文字,娓娓道来,读懂了这部小说,或许,我们就读懂了自己,读懂了自己有过的青春。

其实,情绪都是有一个周期,在心情萧条的最低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及时调整,如果实在无能为力,那么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能量慢慢,又是新的一天。

Anyhow,tomorrow is anotherda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挪威的森林
读“挪威的森林”青春如梦醒来便消失无踪
我也谈谈村上春树
小河推书第七本: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读挪威的森林有感8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