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的诗与远方在何处?教书十余年,我一直困惑于这样的问题,直到我读了李镇西的书,发现了朱永新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原来可以那么有诗意。我的只言片语难以概括该书的精彩,因此,只谈那些对我的思想有重大冲击的观点。

一、过一种幸福的完整的教育生活

从价值论的角度,新教育明确提出了与教育相关的主体应该过一种幸福的完整的教育生活,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旗帜鲜明地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而追求所谓“未来的幸福 ”的理论。

这种提法让人感动,但细细思考,又有可商榷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当下的幸福是什么呢?是感官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尚或两者皆是?当下的苟且也可能成为当下的幸福。难不成是孔颜之乐,几人有此境界呢?幸福是很难衡量的。法国哲学家阿兰谈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基准。我们怎样获得师生的幸福基准,怎样衡量师生的幸福呢?

书中谈到当下学生不幸福的表现-----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追求理想的激情和冲动、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我们据此可以管中窥豹,知作者有关教育幸福观之一斑。果真如此,我倒认为很有必要先改变师生对幸福的内涵和基准的认识,将其变成一种信仰。如果没有对师生幸福观的宣传教育,“重视当下幸福”很有可能走向异途,岂不是很危险?

尽管我认为这种提法有点问题,但它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给了我一种可供参考的有关教育价值论的蓝图。

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新教育认为,只有阅读同一本书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关于这本书的共同密码、共同语言。只有共同阅读了一些拥有共同文化基因的书,才能真正拥有这个文化的密码、语言、价值观与愿景。

新教育认为,教科书、教辅书,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安全,易吸收。但一个孩子如果终生都吃母乳,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如果离开了对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

任何国家的教科书都具有选编的性质,教育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选编史,从这个宏观的角度而言,我赞同作者的观点。

阅读,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民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学校以分数为本位,功利化倾向浓重,师生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挤压学生阅读时间,双方疲倦不堪,冲突不断,但效果不佳。师生之间深层次的沟通几乎是不存在的。在现实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数是为了解决学生行为存在的问题,很少触及学生的精神层面,罕有灵魂的共鸣。之所以难以触及学生的精神层面,很大程度上是师生之间没有共同的精神密码,没有共同语言。对于一个尚未走入其精神世界的人,沟通是困难的,触及的只是其心理结构的表层,所起到的作用也只不过是三分钟的热度。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共同成长,想一想,确实是一件浪漫的事。“三项工程”(阅读、写作和演讲)在各校推行,就长远而言,其意义重大,但在唯分数的语境下难免被边缘化。作为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空间和时间内使阅读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行走方式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改变的工作,教师要根据自己。

三、一间完美教室的根本是为了生命的绽放

我们如何理解一间教室呢?它是草房的一间,平房的一间,还是楼房的一间?其实,我们就是这样理解的,它只不过是一个空间、一个场所而已。它如行驶的车箱一般,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中穿梭。然而,新教育却将它打造成师生生命绽放之所、书写生命传奇之场。

新教育并不孤立地去理解一间教室,她认为这间教室以学校为大背景,这间教室还是家庭的延续,她的使命是让这间教室充盈起来。如何让一间教室充盈起来而至完美呢?

首先,这间教室必须要有教室文化,这种文化并不与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脱节,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这间教室的价值追求。有了价值追求才有共同的梦想,才会有师生之间相互编织,才会有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其次----这个其次仅仅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用,并非在逻辑上体现其不重要-----就是教师真正的觉悟、深厚的学养、独特的风格。能够对一间教室起到巨大影响作用的是班主任,他是完美教室的第一缔造者,他是梦想者,更是行动者。他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才能使学生走向卓越;他充满了能量,持续地成长,他的教室才能获得能量和成长。

新教育要缔造完美教室并不排斥成绩,相反,她认为没有显性的成长就不是真正的成长。如果将分数抛开,完美教室就无法真正地完美。完美教室更追求伟大和奇迹。新教育认为,完美教室的伟大故事源自挑战和遭遇。“没有挑战和遭遇,没有一颗安分的心,没有一种创造奇迹的冲动,就不可能有完美的教室。奇迹发生的过程,就是挑战不可能的过程,就是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见证和经历的过程。所有的奇迹都会告诉大家:要永远学会挑战不可能,要让孩子养成追求卓越的习惯,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四、“道”与“技”的完美融合让诗意地栖居植于大地

新教育实验不同于以课堂为起点的“新基础教育”,也不同于以课程为支点的“新课程改革”,她的逻辑起点在教师,她是启发和唤醒教育者教育的宣言。读着读着,我总感觉这哪里是在打造完美教室----简直是在搭建一座哲学的宝塔,如果将“灵魂”着于塔尖,岂不是完美的微型的哲学体系?完美教室的愿景引人向往,它是属于教师的“神话”,但它又不是虚无缥缈的,它立足于教师的成长,断言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用师生共同的成长支撑起完美,其路线简明、方法详尽,可操作性极强。她的思维方式犹如李泽厚分析中国哲学时所用的工具----实践理性,其最终目的不在于得出什么理论,而在于解决现实的问题,实现共同的梦想。当然,我这样理解也有失偏颇,朱教授在文中疾呼:“中国目前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在世界教育史上能看到的大概只有孔子、陶行知等少数教育家。在教育上言必称西方,少有自己的东西。中华民族如果不给世界教育以惊喜,不为世界贡献自己的理论,那将是巨大的遗憾”。

《新教育》描述了四重教育境界,两大愿景,以十大行动为依托,从完美教室、理想课堂、师生成长、卓越课程等角度展开,读之让人流连忘返。她的每一个角度皆是一个小小的梦想,她从不回避现实,而是在现实的琐碎中实现超越,她本身便坚持这样的观点----在任何状况下,任何制度下,教育都是有空间的。教育的智慧就在于能否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读之,心中萌发教育的理想,感觉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磨牛踏旧迹”----原来教师的工作亦可以是诗意地栖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永新:如何缔造一间完美教室?
朱永新《新教育》理念
反对为分数而分数 朱永新:教育是幸福完整的生活
【实操课25】朱永新:怎样布置你的“教室王国”?
非常道486:读《致教师》有感3
中国初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