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用量之不传之秘

张炳厚,1964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较长时间跟随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刘渡舟、王绵之、祝谌予等十余位著名中医专家学艺。张炳厚教授医术高明,他酷爱中医事业并对医术刻苦钻研。他精通中医的经典著作,博览古今医籍,广纳众家所长;有40余年临证经验,借助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刻苦研究,揣摩出一整奢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的、独特的、用方新颖、遣药奇特的辨证论治规律。

中药用量之不传之秘是说同用一张方子治疗同一个人、同一种病,因为药物用量不同,往往疗效差距很大。不传之秘是强调药物用量的重要性药物用量有其针对性

(一)治疗主症药物必须重用

针对主症不同用量,随之而异,以《医方集解》的参苓白术散为例。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形体虚羸,四肢无力,胸胺不宽,脉虚而缓。

方解:本方由四君加山药、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陈皮、桔梗等组成。用四君治疗脾胃气虚,用山药、扁豆、莲子肉以补脾,以砂仁和胃理气,以薏苡仁理脾渗湿,以陈皮理气化痰,以桔梗载药上行。

本方药性中和,无寒热偏胜之弊,对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气虚生痰,吐泻体虚等证,用以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确有良效。

若以胃脘胀痛,饮食不馨为主症者,当重用党参30g以上,山药15g以上,取其健脾和胃。

若以腹泻为主,则重用白术30-50g,以健脾利湿止泻。

若以脾虚痰多为主症,则重用白术15g以上,茯苓20g以上,陈皮12g以上,以健脾理气 化痰。

如此用量,临床反复观察,疗效倍增。

(二)针对影响主症较大的兼症,治兼症药必须重用

如用圣愈汤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兼有汗出多者,治汗药物必须重用。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多必损心血,亡心气。

自汗者,重用生黄芪30g以上,以益气卫表止汗;

盗汗者,重用山萸肉20-30g;另煎,睡前服,以其滋阴敛汗。

临床观察效果颇佳,尤其是后者,妙不可言。

(三)配伍应用,某些药物必须重用

如以麻杏甘石汤治疗热咳、热喘、热痰,以热尤甚者,须重用生石膏30-60g,幸得刘渡舟名家所授,麻黄配石膏用量为1:3-5,麻黄不过汗,石膏不过寒,二者皆为发汗药,用以上比例配伍,反而不发汗。

再如治疗肾虚冷痹,我以细辛配熟地1:3-5,我常用细辛15g以上,临床反复观察,效果甚佳,只见利而未见弊。

历代前贤使用药量最悬殊者,当属王清任,其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黄芪防风汤、黄芪甘草汤,其中黄芪用量均为四两(120g)。

上4方均主治瘫痿,重用黄芪旨在生阳通阳。院校教材解释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意在补气,我不能苟同,我认为重用黄芪重点不在益气,而在生阳通阳,如果意在补气,人参补气之力远胜于黄芪,何不用之?黄芪与人参的区别:人参、黄芪均为益气药,人参大补气津,守而不走;黄芪益气升阳,通阳生阳,走而不守。而补阳还五汤等以上方剂,又均治痿瘫之证,而痿瘫之证的病机虽有气虚,更有阳气不通,局部多表现寒证,重用黄芪不仅益气,关键在于通阳生阳,配合方中他药达到温通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黄芪】
黃芪常用藥對2則
黄芪巧搭配,用完不上火!
补气我不用黄芪,教你个更好的,补气健脾还升阳,燥湿化痰还止汗
6大补元气中药材 冬季给身体补补气
找药材:冬季养生8种中药补气的药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