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发,巧克力,狄更斯

克勒门

一个在上海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正文共: 2503字 7图

预计阅读时间: 5分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

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

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

——《双城记》

01

说起举世瞩目的英国作家,除了莎士比亚,你最先想到的是谁?

小克勒最先想到就是写《荒凉山庄》、《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等一系列脍炙人口小说的作者,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

他的作品至今在各国流传不衰

在他还活着时,他的作品就广受读者的欢迎和评论界的好评。在他去世后更是获得了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诗人角”的荣耀。(威斯敏斯特教堂可以说是英国的象征之一。建成后承办了国王加冕,皇家婚礼、国葬等重大仪式。历任君主,以及一些伟人葬于此。)

狄更斯的作品也为无数的戏剧、电视剧和电影提供了灵感。

02

为什么狄更斯有如此声誉?他的作品究竟如何?

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好起来。”

木心说:“狄更斯的小说结尾,失散或久别的亲友又在一起了,总是夜晚,总是壁炉柴火熊熊燃,总是蜡烛、热茶,大家围着那张不大不小的圆桌,你看我,我看你,往事如烟,人生似梦,昔在,今在,永在。这种英国式的小团圆,比中国式的大团圆诗意得多。”

还有一个人认为其文学成就远在自己译介的另两位作家司各得、小仲马之上,甚至不亚于“左、马、班、韩”等古文大家和《石头记》这样杰出的中国小说。

(左=左丘明,马=司马迁,班=班固,韩=韩愈,《石头记》=《红楼梦》)

这个人就是系统译介狄更斯作品的第一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古文家、翻译家——林纾。

林纾(1852~1924),字琴南

他一生著译甚丰,用文言译述了170余种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有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即斯陀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即司各特《艾凡赫》)、《块肉余生述》等尤负盛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对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07~1909 短短两年间,林纾与口译者魏易合作,以文言译出了

《滑稽外史》(《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

《块肉余生述》(《大卫·科波菲尔》)

《贼史》(《奥立弗·退斯特》)

《冰雪因缘》(《董贝父子》)

等5部狄更斯的小说。效率之高实在令人惊讶,以至于当时负责出版的商务印书馆应接不暇,甚至曾在信中抱怨林纾的小说来得太多。

琴南小说来得太多却之不恭受之太费如何是好刻正调查成本销路再定办法

落款“谦”(高凤谦,即高梦旦)

可是,就是这个翻译家林纾,竟然是个不!懂!外!语!的!!!

那他又是如何翻译的?

答案就是:口授笔译。

19世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便通过口授笔译的方式传播经文。之后这种口授笔译的翻译方式让许多外国文学进入了中国。

林纾与留法归来的王寿昌合作、与魏易等多位口译者合作。他虽不懂外语,却凭借敏锐的文学眼光颇能把握原著精髓。他自述译介狄更斯小说的目的不仅在于供读者欣赏消遣,更是希望狄更斯笔下揭露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能令国人认识到小说对社会改良的重要推动作用,进而为维新事业添一助力。

林纾小说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风靡一时,不断再版,甚至还出现了以林译本为蓝本的白话译本,可见其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林纾所确定的“迭更司”也成为1949年前最为通行的译名。

03

“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在中国从文言说到了白话,而翻译也从“译述”到了直译,出现了伍光建、谢颂羔、许天虹等许多翻译家。

甚至20 世纪 40 年代,在抗战、内战接踵而至的动荡时局中,狄更斯作品的译介反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甚至还出现了狄更斯小说的儿童读物。

早在抗战后期,仍在大后方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就曾计划出版《迭更司选集》,但在出版了3本著作后因种种原因未能继续。1947~1948年间,上海的骆驼书店以《迭更司选集》名义出版了解放后被多次再版的几种译本。

上海骆驼书店版《迭更司选集》

“文革”之后,狄更斯作品不断重印,各种译本陆续出版,几乎难以计数。199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汇编的19卷《狄更斯文集》,2012年狄更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24卷的《狄更斯全集》,收录了狄更斯的全部作品。

这两部大型作品集的翻译出版,可谓狄更斯作品在中文世界百余年译介历程的辉煌总结。

04

看到这里的你一定想不到,生活在19世纪英国的狄更斯与上海竟然还有关系!

漂洋过海来之不易的狄更斯手稿,前不久在上海图书馆展出了一个月。图中年轻时的狄更斯妥妥的“鲜肉”一枚啊,画像左下角是他的妹妹芬妮。

而在“上图之夜”的克勒门文化沙龙上,我们不仅请来了“狄更斯”,还亮出了一本1870年被狄更斯收藏在盖兹山庄的书。

《中国第二次战役纪行》

(Narrative of the Second Compaign in China)

上面还贴有狄更斯的私人藏书票。手握马耳他十字的雄狮。这一形象可以追溯到狄更斯家族17世纪的某位先祖使用的纹章。

在盖兹山庄的图书室内,狄更斯收藏了大量各类主题的图书。而这本书究竟经过了如何奇妙的旅行来到了上海,被原耶稣会徐家汇藏书楼(今上海图书馆)收藏?

可惜的是,这至今是个谜。

看到这里,你也许要问,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中国为何如此受欢迎?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写实主义的鲜明特色,也使得当时中国广大的进步知识分子产生强烈的共鸣。

即使在我们这个读图时代,小克勒觉得观众们也不能抗拒真正的狄更斯式故事的诱惑。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分析,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

最后借用木心先生对狄更斯的评价:“在他书中,仁慈的心灵,柔和的感情,源源流出。说他浅薄,其实他另有深意。他的人物,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但和中国式的因果报不同。他的这种“报应法”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滋补。我年轻时忧来无方,也用之老药方。你们现在忙,没有空闲忧悒,如果谁落在空闲忧悒中,不妨试试:沙发、巧克力、狄更斯。

摄影:读者张力,林秉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
英国名著推荐 精选十本
狄更斯及其主要作品简介(搜集整理)
荐读:十部现实主义世界文学名著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1-5)
与狄更斯齐名,因小说《名利场》闻名天下,萨克雷十句格言真犀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