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哲学家程颢曾说:
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
鸟有鸟迹,鱼有鱼道,强者也自有其法则。
以下五种定律,如果能领会,可以帮助你人生更上一层台阶。
01
之前,在看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时,有一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制服大将军曹爽。
曹爽怒讽司马懿:“你只用了一天时间,却夺取我们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马懿却感叹道:“我挥剑只有一次,可磨剑磨了十几年啊。”
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有横空出世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要么是汗,要么是泪。
就像蝉一样,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蛰伏了数年。
它们忍受着孤独,吮吸着树根的汁,然后破土而出,飞向天空,鸣一个盛夏。
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岁月看似不语,却会见证所有努力。
每个人都渴求成功,可想要有烈火烹油之时,要先熬过无人问津之日。
在不慌不忙中学会成长,在缄默中积蓄力量,时间终会给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02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经常被工作搞得狼狈不堪,老是抱怨任务的艰巨,却不去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每天都通宵达旦地加班,事业没有一丁点进步,却不反思为何如此。
说白了,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囿于低质量的勤奋,只会陷入平庸的困境。
经常停下来自我审视,远比莽撞前进来得有意义。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对蚁群进行追踪,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
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几乎没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终日东张西望。
生物学家把这些“懒蚂蚁”做了标记。
有趣的是,当研究小组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勤劳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
“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思考和侦察上,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会事倍功半;没有把舵准方向,容易在原地兜圈子。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与其急着出发,不如先扪心自问一下,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是要通往哪里。
03
有一个关于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
少年时,林肯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
耕牛很懒,磨磨蹭蹭地挪动着,林肯常常对此无可奈何。
然而,有一段时间,牛却走得飞快,很快就犁完了地。
林肯开始迷惑不解,后来才发现是有几只硕大的牛蝇在牛背上叮咬,逼着耕牛不停蹄地奔跑。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牛蝇效应”。
人总是有惰性的,不逼自己一把,容易在舒适区不思进取。
平坦大道好走,爬坡小路难行,但选择后者,我们才有机会在峰顶,看到世间最美的风景。
悟透生活本质的人,都懂得对自己下狠手。
读书很苦,有寒窗煎熬之苦,有寂寥乏味之苦,但咬牙坚持下去,你会发现所学知识,都是你成为人上人的立足之本。
运动很累,跑几分钟就气喘吁吁,举几次杠铃就腰酸背痛,但只要不放弃,运动给予你的是健康的身材和充沛的精力。
逼自己在苦难修行中,经历了烈火煎熬的痛苦,才能迎来凤凰涅槃。
04
《乌合之众》里有一句话:
群众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
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群体的影响,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往往会迷失自己。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边吃着松叶,一边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
让法布尔没想到的是,直至松叶吃完后,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转圈,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后来,科学家把因跟随别人路线,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几年前,淘宝和京东在一二线大城市做得风生水起。
许多电商平台见有利可图,也纷纷跟着入场,想分一块蛋糕,但是在两大巨头的夹缝间惨然溃败。
只有拼多反其道而行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硬是冲出一条血路,占得一席之地。
在这个个体与群体联系越紧密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懒得去思辨,经常望风而动。
看见某种类型的短视频火了,就急忙上去生搬硬套,却从不探究背后的规律。
眼红好多人在股市赚得满盆钵,也一窝蜂地扎进去,却不去警惕潜藏的危机。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会说,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盲目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往往容易走进死胡同。
留一份清醒,不随波逐流,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05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在野马的腿上吸血。
被蝙蝠叮咬后,野马会感到格外的愤怒,疯狂奔跑,想将蝙蝠甩下来。
可即使野马已经筋疲力竭了,蝙蝠却依旧吸附不放。
最后,野马力竭而亡。
作家胡夫兰德说过,世上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功败垂成的结果,大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让情绪扰乱了心智。
问题的产生会左右情绪,但情绪的产生却无法解决问题。
如果摆脱不了负能量磁场,一味地被坏情绪牵着鼻子走,生活只会滑向更糟糕的境地。
南非心理学家苏珊曾谈过她的往事。
她以前情绪波动很大,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都会让她暴跳如雷,比如公寓停电,错过地铁,聚会没被邀请……
甚至有时别人在身旁交谈,她也会大发雷霆,觉得他们是在故意干扰自己。
渐渐地,曾经亲密的朋友一个个离开,她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一团糟。
导师开导她,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你会明白所有的过度敏感,只是因为你对眼前环境的无能为力。
在这之后,苏珊将所有心思用于提升专业水平上,遇到麻烦就想方设法解决,不顺心的事和人变得越来越少。
罗振宇曾说:“我现在的人生里没有所谓的情绪,只有发生了什么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事情就大动肝火,不仅让心情变得糟糕,对问题的解决也丝毫没有帮助。
懂得理性地驾驭情绪,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摆渡人。
▽
稻盛和夫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方法×热情×能力。
方法不对,再努力也是徒劳的。
循着强者的成长之路,像他们一样思考和处事,我们终会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