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友预防并发症,全面监测要做啥?
5年前,老张体检查出有2型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老张深有体会,她的母亲早些年就是因为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去世的,因此,自从被确诊2型糖尿病后,无论是饮食还是用药,老张一点也不敢马虎,血糖控制得也还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mmol/L以下。最近老张又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结果被查出冠心病。
对此,她深感疑惑:自己血糖控制得挺好的,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其实,像老张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个中因素比较复杂。国际糖尿病领域两项大型研究——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即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大约减少2/3,对大血管并发症(即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减少”并不等于“没有”。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事实上,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是多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观察发现,高血压在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仅仅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粘度及体重,并使其严格达标。前文中提到的老张,虽然其血糖控制得较好,但如果其它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仍可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另外,还有研究认为,大血管并发症早在糖尿病前期,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可能就已经发生,并非都是确诊糖尿病之后才出现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刚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就已经患有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因此,目前强调,对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还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大有裨益。

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

有研究证实: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对全天的总体血糖水平影响更大,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
更为密切,对糖尿病的危害也更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病情监测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如果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说明患者总体血糖水平控制得并不理想,很可能存在餐后高血糖,须重新调整治疗方案。前文中老张尽管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不代表她的餐后血糖也控制得好。

减少血糖波动,避免低血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血糖整体水平升高有关,还与血糖波动性(即忽高忽低)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尤其因血糖波动幅度过大而引发的低血糖,其危害程度比单纯高血糖更大。业内认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足以抵消患者毕生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因此,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低血糖,以减少血糖波动所带来的危害。


下面我就和大家再全面谈谈有关糖尿病监测的话题,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做哪些检查呢?
血糖

血糖监测可分为静脉血糖和指血血糖。患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在家中进行的自我监测比较常用,也就是指血血糖。血糖监测的时间为:每餐前(其中早餐前也就是空腹血糖最重要);餐后2小时;睡前;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如有空腹高血糖,还应监测夜间血糖。

具体方法:

  •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在开始调整剂量的前两周,每周应连续测1天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 血糖稳定后,可以每2~4周测1天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
  • 使用一日多次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每周应测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睡前血糖,必要时尚需测凌晨血糖。
  • 血糖波动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发热时,应增加血糖测定次数;血糖比较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
  • 伴发其他疾病期间或血糖>16.7mmol/L时,应及时到医院测定血、尿酮体。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 金标准”,也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

治疗初期、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当血糖控制达标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以用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

尿常规
通过尿常规的检查可以了解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定性、尿中的红白细胞、尿比重、尿的酸碱度等情况。如果病情稳定应该每月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各一次。如果血糖过高或是合并感染等应激情况,可随时检测尿常规。
尿酮体
尿酮体的监测是1型糖尿病、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均需要检测尿酮体:
  • 出现呕吐或腹痛时;
  • 患者面色红,呼吸急促时;
  • 生病期间;
  • 随机血糖>16.7mmol/L。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

尿白蛋白排泄率是检查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即尿微量白蛋白大于20微克/分钟说明有早期糖尿病肾病。

做这项检查需要收集24小时的尿量,记录好总尿量,取其中的一部分(约20毫升)送检,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故国际上目前推荐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来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

肾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每年均应做肾脏病变的筛查,最基本的是尿常规,肾功能应每年查一次。血肌酐用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是最准确的肾功能动态评价指标,当肌酐清除率出现异常应到肾脏内科就诊。
血脂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检查一次血脂。若存在血脂紊乱,且正接受非调脂药物治疗者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若接受调脂药物治疗,每6~8周复查一次,达标后每4~6月或12个月复查一次。
肝功能
糖尿病患者服药的品种较多,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
眼病的监测
糖尿病患者常规要做的眼科检查有:
  • 视力;
  • 瞳孔对光反射;
  • 散瞳后进行眼底检查(青光眼患者禁忌散瞳);
  • 裂隙灯检查:虹膜区、前房、房角;
  • 测定眼压;
  • 眼底荧光造影。
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若无视网膜病变,每1~2年应检查一次;若有轻度视网膜病变,每年检查一次;重度病变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若无视网膜病变,每3个月随诊一次;若有视网膜病变,每月随诊一次。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应该到眼科检查眼底
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为糖尿病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
大血管病变
  • 心电图应该定期检查,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如果有明确的心前区不适或除外低血糖引发的心悸,应该立即到医院查心电图。
  • 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即踝肱动脉压比值检查。
  • 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应该每年至少查一次踝肱比。

坚持以上的这些监测,目的是通过记录这些监测指标的结果,您可以做到对病情心中有数,再由医生、护士进一步评定,然后依据这些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血糖的长期、有效达标,最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样不仅减少了并发症带来的身体痛苦,同时也会减少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及减轻家人照顾的负担。

提醒大家每次就诊时应测量血压。自己监测好自己的体重。每位患者都应该是自己的医生,及时正确的监测是战胜糖尿病的有力武器,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吧!

以上主要来源:糖尿病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患者,如何判断血糖控制的好不好?从身体表现判断
血糖监测:要尽量避免这6个错误
【答疑解惑】为什么要测餐后血糖?
糖尿病围术期血糖控制目标与监测
22年糖尿病,并发症缠身,他治疗糖尿病的错误方法你一定要避免
如何管理血糖?首先得养成几个小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