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天天刷牙吗?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亲爱的书友们,我们明日共读目标是李笑来先生的《财富自由之路》(174—205)


31.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174
32.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吗? 180
33.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185
34.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 191
35.别闹—没有钱能不能开始投资? 201


我们今天共读的李笑来先生的《财富自由之路》(148—173)


有没有一定能让自己不错过升级机会的办法?


先介绍一个你之前可能不知道的概念:


镜像神经元


看别人打针,你为什么会觉得疼呢?而且,那感觉竟然如此“真实”


镜像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别人的某个行动时被触发,这些神经元会“镜像”被观察者的行为,就好像观察者自己有同样的行为似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看到别人打针时自己会觉得疼—你的镜像神经元正在模拟你看到的行为,然后产生相似的“感受”。


镜像神经元显然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学习行为里的大部分就是模仿,所以从普遍的情况来看,模仿能力强的人学习能力好像也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概念:“夫妻相”。其实,有“夫妻相”的夫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长得很像,而是由于他们长年累月地在一起,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不断被激发,以至他们的表情变得很像。表情相似的人,脸部肌肉纹理趋同,从而表现为“夫妻相”。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镜像神经元好像只能由亲眼见到的人触发。一般来说,物品、书籍之类非人的东西不太可能激活镜像神经元。通常只有在看到人的时候,镜像神经元才会被激发。


例如,你送给小朋友一把吉他,他一般不会直接对其产生兴趣,可若你在弹吉他的时候被他看到,尤其是你竟然弹得很帅气,那么小朋友的镜像神经元就会因为你的行为(帅气)而被激发,进而对弹吉他产生兴趣。


学习也好,进步也罢,从来都不是单独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交行为。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自学”,就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学”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一生学习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我在新东方工作时有个同事,名叫张晓楠,现在在央视做主持人。她经常说一句话:


想要做到,就要先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许多年前,尽管我对很多关键知识点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但我舍不得放弃琢磨。这些年,又当老师,又当学生,见识无数之后,我得到了两个结论:信息送达本身并不是教育,那顶多是出版。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效社交,一定是群体共同成长,耳濡目染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现在,倒是有非常清楚的科学解释了:

耳濡目染才可能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


所以,见到那些“真正做到了”的人——很重要;见到那些“确实有缺点”但“竟然也做到了”的人——更重要。不要把自己隔离开来,而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接近那些优秀的人,哪怕无法与他们有太多的交往,能够见到优秀的人本身就已经可能对镜像神经元产生刺激“自然而然”地产生更强的驱动力了。


而这背后最重要的机理就是:不再认为“那和我没有关系”!


你天天刷牙吗?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如果我问你:“你天天刷牙吗?”你甚至可能觉得“受到了侮辱”。


在我看来,不给自己洗脑是最差的“个人卫生习惯”。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其实也洗脑,只不过,他们从来都不是自己给自己洗脑,而是永生永世被别人洗脑———这是最可怜的生活状态。


一旦你开始学习,你一定会饱受打击。那些不愿意学习的人,不仅害怕自己学不会,更害怕别人竟然学得会。所以,他们会提前“出手”,打击一切可能让自己受到打击的人或事。嘲笑、疏远等等,更可恶的是,他们人数众多,在比例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于是,你的脑子就“不干净”了,被他们“污染”了。怎么办?自己把它洗干净啊—对,就这么简单。


下面这些话,每天都要读给自己听,每天都要把它们当成“香皂”来给自己洗脑—如果一遍不够,就多洗几遍。


学习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洗脑方式。


只要我投入时间和精力,从长期来看,没有什么是我学不会的。


我学会的东西越多,我再学新的东西时速度就越快。


学习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因为价值只能通过创造实现。


我知道自己现在看起来很笨拙,但刚开始谁都是这样的,实践多了,就自然了,也就自然地好起来了。


在学习这件事上,别人不理解我是正常的;在这方面我也不需要别人理解,因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我不应该与别人争辩,因为我不想伤害他们;我也不应该被他们影响,因为我不想伤害自己。


刻意练习永远是必要的,虽然它通常并不舒适,但它的复利效应确实是巨大的。


哪怕是为了下一代,我也要通过现在的努力成为学习专家,这样我才有资格和我的孩子共同成长。


我的路还很长,我要健康,我要干净;尤其是我的脑子,更要“干净”。


其实,这完全就是“进取型人格宣言”,不是吗?


但凡重要的道理,只能靠“过分”的重复才能在大脑里形成新的沟回,否则,那道理就只能成为无济于事的耳旁风。


以后,你要天天为自己洗脑了。你是个文明人,当然会格外注意自己的个人大脑卫生”!


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人会为自己的确“技不如人”而苦恼——谁没有一颗上进的心呢?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不过,仅有一颗上进的心是没用的。


学了一辈子(准确地讲,是“想学”了一辈子),最终却连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这才是终生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所说的学习能力究竟是什么呢?又如何才能判断自己学习能力的强弱呢?


学习能力的进阶,无非包括如下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


第二个阶段: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第三个阶段: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人在第一个阶段就不合格,因为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连那些有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都没有学会,没有用熟,没有精进。比如你身边有多少人用筷子用的特别好呢?,又或者谁写字又足够好看呢?


假如能获得别人“手把手教授”的机会,请一定要珍惜。什么叫“珍惜”?“珍惜”的意思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反复琢磨:


这个技能的重点在哪里?


做得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得好?


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有哪些刻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世界上有半数的人,即便有人手把手地教,也学不会,只因为他们不动脑子。

在这么小的事情上都不动脑子,其他事情就不用提了。


所以,想象一下吧:若无论什么都需要别人手把手地教,那在这一辈子中获得进步的可能性得有多么小。


虽然书籍和教程也有质量差异,但这就是考验你的能力的地方:


你有没有心思去寻找、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教程。


你有没有能力去甄别书籍和教程质量的好坏。


你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籍和教程所传授的知识。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别看大多数人的学习能力比较差,但模仿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只要看到你能做到,就很可能迅速模仿个八九不离十,甚至整个国家都可能是这样的(例如,日本最初就是通过模仿在一些领域超越欧美的,深圳的“山寨精神其实也是这种能力的表现)。


于是,你好不容易学来的东西,别人靠模仿就做到了——你很难把别人彻底甩掉。


真正让你变得卓越的,是你必须走入的第三个阶段:


你不仅能学会没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


你甚至能学会连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若做到了这一点,你基本上就“无敌”了:


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去搞定这项技能。


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件事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践行获得进步。


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绝对不要和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最基本的“选书方法论”不过是“选择由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再版和重印次数比较多的书”。


逻辑严谨、思考缜密、研究深入,只能靠自己实现,只能完全由自己操作,就连讨论都是耽误事儿的。


所以,回顾一下之前提到的我的好朋友铁岭说过的话: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作决定。”


再送你一把万能钥匙你要不要?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类比:


当你遇到一扇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


显然不应该只盯着锁头看,是吧?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那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就像一把被锁住的锁头;解决方案就像钥匙,一定不会在锁孔里插着,而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所以,当我们尝试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如果只盯着问题看,只盯着问题想,只盯着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常只能以无奈告终。


想想看,那些从来没有花心思想过问题的人,怎么可能随手拿出一把“钥匙”来呢?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进行这样的思考,而总是临时抱佛脚。唉…难道他们从来都不总结经验教训吗?难道他们不明白“佛脚”上根本就没有“钥匙”吗?


调用元认知能力,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持续思考,很快就找到了钥匙:


管好自己就行了。想办法做正确的事情,这一点最重要。然后,想办法找到正确的方式:哪怕做事的方式错了也无所谓,毕竟那是可以修正的哪怕效率低一点也可以接受,毕竟只要做了就有积累…


赚钱这事儿也是一样的。民间早就有这样的观察:

你追钱,追不上钱;钱追你,你跑不掉。


这话听着非常气人,也是绝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但又是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的——真是让人无奈!要知道,无奈这个东西,几乎是一切坏情绪的根源。


别人都盯着钱看,我也觉得钱是个问题。但我觉得,解决方案一定在其他地方。


最终,我认定能力更重要。盯着自己的能力看,盯着自己的能力成长,才是真正的“钥匙”啊!


来,让我送你一把“万能钥匙”:


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时,要想到——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很多父母苦恼:“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没耐心呢?!”可是,他们作为父母就是没有耐心的,孩子其实是在复制父母的行为啊!



在关键的时候,记得拿出来试试,若有用,就把它记下来,作为将来继续琢磨的根据。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真的屡试不爽!


把“坚持”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掉行不行?


我经常在各种讲座中提起这样一件事:

对现在的我来说,“努力”和“坚持”都是不存在的概念。尽管之前也有过用过这些概念,但后来我主动把它们从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删掉了。


哪里不对呢?“努力”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坚持”这个概念在我的世界里也不存在一样。


我一向有个看法:若觉得某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这件事大抵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做啊!


我提炼出一个策略: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情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接下来发生的变化是这样的:我的大脑开始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创意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我算了一下,在目前的订阅量下,相当于每个字2000元,所以,只要我写一个字,就能得到资助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年的奖学金——2000元。一篇文章按2000字计算,相当于能资助2000名大学生。这样的动力肯定和之前不一样了。写着写着写高兴了,就不管字数了一超出一点就超出一点吧,反正得缴税,这也是为国家作贡献啊!


所以,你现在能明白了吧?对我这种人来说,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也用不着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们这种人的世界里,这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烘烘的努力。这是什么?这是“根本停不下来”的事情啊!这么有意思的事儿,谁敢拦着我,我就跟谁急!


人与人的差异,往往只是一个念头的不同造成的,可实际上的价值差异,却是整个世界的差异。


当你决定习得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为它赋予了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拿出一张纸,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一下:


若没有这项技能,现在有什么事情我根本做不了,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做?进而,我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什么样的机会?


若最终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会和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变得多么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能想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

”地写下来。相信我,这会“吓到”你的大脑。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在很多时候自动工作,催促你抓紧时间,否则,它就会焦虑、害怕、不安…


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想尽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和人群(买房、学开车等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同度过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也起码要时刻关注他们(之前提到过,要想办法“从物理上接近目标”)。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与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宝宝到底能不能发火呢?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赚钱知识体系03」把目光从钱上移开,你才能赚到钱
2020-09-25 11:02·
老年能力初筛操作技能手把手教学(视频)
模仿造就人类 “镜像神经元”是关键
你的泪点低是镜像神经元太发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