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庸传》② | 少年金庸,其实就是令狐冲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金庸传》第2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5:31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北辰 朗读 



领读 | 不雨亦潇潇

 

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阅读《金庸传》。

 

昨天,我们读到初中时代的查良镛,经历了战乱流离和母亲的意外去世,辗转来到了高中。

 

如果说初中时代的查良镛是年少峥嵘,那么,高中时代的他则是狂气十足、风华正茂,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操守。

 

求学之路总是曲折,但查良镛始终保持好学的精神。在曲折的高中生涯结束后,他又在战火连天的环境下,不远千里赶赴陪都重庆,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

 

那么,查良镛是如何度过高中生涯的?他在大学期间又做了哪些不凡之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能狂便少年

 


1939年9月,查良镛在浙江省立临时联合高中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涯。高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身边的饱学之士大大增加了,而且各类书籍相比初中也更多,其中不乏中外名著。

 

好景不长,命运似乎注定要打磨出一个侠者,所以赋予了他仗义执言的狂傲之气。然而,这股狂气险些断送了查良镛的前程。

 

联合高中的校风较为自由开放,课外生活也较为丰富。为了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学校设有一些用于自由编写、可供发表的壁报专栏。在壁报上,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这种开放自由的风气正为有识之士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然而,查良镛偏偏有着一颗爱打抱不平的侠义之心和一股年轻气盛的狂傲之气。他大肆抒发情绪的同时,也为自己招致了灾祸。

 

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童话作品,彻底掀起了校内的议论狂潮。这篇被有心人指出讽刺训育主任沈乃昌的文章,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而文章的作者查良镛也因此受到了学校的极大处分。


▲ 金庸的初中毕业证书

 

就这样,在1940年7月,查良镛背负着轻狂所带来的苦果,离开了生活两年的碧湖,来到了石梁镇的衢州中学。

 

这次,查良镛虽因一个“狂”字而被迫转学,但是,他没有“因噎废食”,反而“愈挫愈勇”,在衢州中学继续发扬着“狂”的精神。

 

有天,查良镛的一位同学与学校的训育主任发生了冲突。双方言语激烈,甚至要大打出手。训育主任为人严厉,不留情面,仰仗自己老师的身份,蛮不讲理地谩骂眼前的学生。学生忍无可忍,抡起一个板凳砸向训育主任。

 

这场“师生大战”使得查良镛不禁想起了自己在联合高中的遭遇,一时之间,他对当前的训育制度充满了愤恨。于是,一番构想便在查良镛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了。

 

1941年9月4日,查良镛再度出山,一篇名为《一事能狂便少年》的文章在《笔垒》副刊横空出世。这篇用王国维“一事能狂便少年”引出主题的文章,以犀利独到的语言风格,把对训育制的不满,以及对人人惧怕的训育主任的讽刺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文一出,不仅使得众同学欢欣鼓舞、拍案击节,也使得诸多老师仰天长叹,直言“后生可畏”。

 

少年时代的查良镛充满了正义和热血,见到不平之事,他挺身而出,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犀利而精彩。他从不屈服于权贵,在正义面前向来大义凛然。

 

也许武侠世界中的激昂,让他有了几分胸怀;也许刀光剑影里的江湖,是他内心的向往。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有些狂妄是应该的。这份狂气有力量、有气魄,那正是青春的热血,是少年的热情,是每个有梦想青年的血脉偾张。

 

正是这份狂气,查良镛的笔下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浪荡不羁的武侠形象;正是这份狂气,才成就了他在文坛中的至高地位。

 

然而,再狂的人于世事浮沉面前,也不得不弯腰低首、徒叹奈何。

 

人比黄花瘦

 


1940年,惨无人道的日军把细菌武器空投进了衢州城,一时之间,鼠疫流行,哀鸿遍野。战争期间没有有效的治疗条件,一旦染上鼠疫,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

 

在这个过程中,查良镛的好朋友毛良楷不幸染上了鼠疫。当校园内的学生和职工都已陆续离校、找寻活路时,毛良楷却只能躺在床上默默流泪,孤独地等待死亡。

 

看着面前生命一点点流逝的好友,查良镛不禁想起了自己死于战火中的母亲和弟弟。战争的残酷、日军的暴虐以及亲友的离去,就像一把尖刀,深深地刺在了他的心上,令他终生难忘。

 

战争仍在继续,生命仍在流逝,而命运也依旧在调侃着查良镛。

 

随着战火的绵延而来,衢州中学被迫停课,全校学生提前毕业,从此踏上了各自的流亡之路。

 

恰同学少年


因战火而提前高中毕业的查良镛,始终怀揣着考取大学的愿望。人生总需要前行,总要有个目标。想到此,查良镛把目光投向了陪都重庆,一个相对安全且可以追逐梦想的地方。

在国民党设立的中央党务学校中,查良镛多次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向世人宣示着自己的决心与梦想。其走向政坛,成为一名外交官,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理想眼看着就可以实现了,然而,他的侠义之气却再一次把他拖进了深渊。



1944年11月中的一天,查良镛正坐在湖边看书,远处突然传来打斗辱骂的声音,生性爱打抱不平的他循着声音快速走去。待到近处,只见一群打着“爱国”旗号的学生在欺侮其他同学,那些学生骂另外的学生是“异党分子”。他们不仅言语恶毒,而且行为粗暴。

 

这不由得激起了查良镛的侠义之心,学生处前,他慷慨激昂,痛斥校方的不作为。查良镛顶撞老师的做法,使得校方更加恼羞成怒,最后的结果便是勒令退学。

 

从满怀期待的入学,到心意难平的退学,这其间仅仅经历了一年零两个月。

 

意外失学的查良镛,顿感前路渺茫。为了理想,他不远千里求学,那么,为了生存,查良镛只好踏上了求职之路。

 

不久之后,查良镛便离开了这座他曾经历过大起大落的陪都重庆,踏上了他几年来魂牵梦绕的湘西之路。

 

湘西有山有水,也盛产民歌。在湘西的日子,查良镛过得温暖又轻松。这里是他青年时代的回忆。

 

不知不觉,查良镛在风景秀丽的湘西已经生活半年多了,但是,半途而废的大学生涯在查良镛的心中始终是一个结,久久不能释怀。

 

前途的忧虑、思乡的愁绪渐渐笼罩着他的内心,每当月亮升起来了的时候,他都会眺望着海宁的方向,心里自然而然想着一句诗:月是故乡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湘西农场时,查良镛不禁泪流满面。他迫不及待地收拾行装,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飞回家乡。

 

刚刚重回家乡的流离百姓,还没能在九死一生之中缓口气,内战却瞬间爆发了。查良镛不甘就此屈居家乡,他要到外面去闯荡,闯荡出一番事业来。

 

1946年11月20日,在好友的推荐帮助下,查良镛顺利成为了《东南日报》的外勤记者,自此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


 

有了自己的工作,查良镛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但是,半途而废的学业仍然是他心中过不去的坎。思虑之下,查良镛做了一个坚毅的决定——他要继续求学,完成自己的大学梦!

 

1947年10月初,在查良镛向《东南日报》请了两年的长假后,他立刻动身赶赴上海,再次踏进了大学校园。而在这之前,查良镛还注意到了另一家在当时声名赫赫的报社——《大公报》。此时,他隐隐感觉到那个曾经渴望已久的外交官之梦似乎越来越近了……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查良镛曲折坎坷的高中及大学岁月。在这段岁月里,他因为自身的狂傲之气与侠义之心,多次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以至于多次辍学、前途渺茫。

 

当他再一次怀着“外交官的梦想”踏入大学校园时,却又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

 

那么,当他走到“外交官”与“武侠路”的分叉路口时,他又该如何选择呢?这个影响自己命运的《大公报》,到底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人生转折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人中之一人”的友谊
金庸(查良镛)多张老照片曝光,年轻时标致又帅气
一襟晚照思金庸
小说家、报人、学者 金庸的三重身份和两支笔
金庸生前诉江南案终审宣判!“此间的少年”输了
武侠小说家金庸手迹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