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乙己》教学实录(黄厚江)

师: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根据你的阅读印象,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人物的什么?

生:脸

师:脸,肖像描写,对吧。还有什么,你还记得?

2:衣服

3:动作

4:语言

师:对。孔乙己的话语还能记得两句?能说出一句来吗?

5:多乎哉,不多也。

师:对,鲁迅先生写孔乙己的话语很有个性。还有吗?

6:君子固穷。

师:嗯。还有一句很有特点,找不到没关系。我的感受是,作者别出心裁地花了很多笔墨去写孔乙己的手。现在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写了几次他的手。请大家一起到小说里去找一找,并划上标记。如果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上评点。

1:我找的是第7小节,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这里长指甲可见他好久没有修了,就写出了他的不修边幅。

师:好的,其他还有吗?

2: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师:对。还有没有了?

3: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4:坐着用这手走去了。

师:嗯,用手走,刚才已经有了,这里又强调,这个用手走很重要。还有没有了?

师:那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作者有没有写他的手啊?

生静默。

师:哦,没有。看来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了。想:第四小节除了写肖像除了写语言,还写了什么?看到了吧?喝酒的时候,别人嘲笑他,他是怎么拿钱的?

生:便排出九文大钱。

师:排出,这个排字不能放过。对吧?好的,这也是写手的。除了这个——

2:摸出四文大钱。

师:嗯。现在我们看看,作者写他的手,主要从哪些方面写的?

3:动作和样子

师:嗯,样子,这个说法怎么样?

4:应该是模样。

师:模样是口语化的,还有更好的?

5:外形。

师:一个是写外形,形状,一个是写动作。以动作为主。写了哪些动作?再找一找,把动作加圈,特觉得重要的加两个圈,特别重要的加三个圈。

排——敲——伸开——罩——摸——走(板书)

你觉得这些动作,哪一个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

生:排。

师:嗯,表明他不欠账。还表示什么?

师:显示没偷,借以摆脱尴尬。其实这个排呢,和另一个动词联系起来表意就更丰富。哪个呢?

生:摸。表现孔乙己没几个钱。

师:对,没钱,所以要摸。但是要炫耀有钱,所以用排。等到用摸的时候啊,就更没钱了。对不对?

生:用了对比。

师:嗯,对比。除了有钱没钱的对比,还有什么对比?

从性格的角度

排,自命清高——摸,自卑。对比中让我们看清了人物个性。

从其个性和性格来讲,哪个动作最形象?

生:罩,表现他吝啬,怕孩子们把豆吃光。

师:我们来看看孔乙己是不是只有吝啬的一面?能否看到可贵的东西?他是不是很有钱?

生(齐):没有钱。

师:孔乙己这么没钱,那他有没有给孩子豆?哎,给了。是别人跟他要的还是主动给的?对,是主动给的,可见他也有善良的一面;给豆的同时有了炫耀学问的余地,这是他孩子气的一面。我们分析人物性格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如果从更多关注命运来讲,哪个动作最重要呢?

生:走。

师:对,走。我们都是用脚走的,他为什么用手走?对,被打折了。我们不用“走”,用“爬”行不行?

生:不行。

师:爬是手脚并用,所以不能用。你想,爬的时候腰也怎么样?对,弯曲。(随手画了幅简笔画,简洁而传神。众笑。)让我们一起想像:命运如此悲惨的孔乙己还要喝酒,为了喝酒被打折了腿,两条腿不能动了,用两手“走”过来,这是一个畸形的动作,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

下面我们也和鲁迅先生一起来塑造孔乙己。你自己找一找小说里哪个地方还可以写手?要求:找一处,写一句,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契合当时的环境。

生:教伙计写字时。他的长长的指甲在空中一划,但是,看到小伙计一脸不屑,又僵在了空中,然后无力地垂了下来。

师:嗯,你想表现他什么个性?

生:热心,卖弄。

师:对。有没有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写手的?

2:别人笑他时,他涨红了脸,手指在桌上胡乱地拨弄来拨弄去。

师:他的手指为什么要拨弄来拨弄去呢?

2:为了掩饰心中的不安。因为窃书,别人都嘲笑他。

师:不错。还有呢?

3:我补写的是最后一次到店喝酒时,他脸上黑而且瘦,两手使劲地撑在地上。

师:为什么要撑呢?

3:他饿得有气无力,又死要面子,所以用手撑着地。

师:对!科举制度迫害了他的身体,还迫害了他的心。都这个时候了还硬撑着。还有——

4:我也是补写的最后一次喝酒。他两只满是污泥的手紧紧地抱着那只酒坛子。

师:他的手为什么抱的是酒坛子?

4:我是为了表现他好酒如命。

师:小说里是怎么交代的?

4(不好意思轻声答):温一碗酒。

师:孔乙己只有四文大钱,能买整坛子酒吗?我们要在读小说的过程中参与想像和创造,不能离开文本。

5: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都干裂开来。我写它干裂是因为孔乙己的手很辛苦,“走”得很辛苦。

师:哦,我还以为是劳动才干裂呢。他这里是劳动的吗?

6:不是,从小说里可知他好吃懒做,绝不是劳动的。

师:大家的想像非常合理。好,我们来齐读末段。这里,“大约”和“的确”矛盾吗?

生:不矛盾。“大约”是猜想,因为没有人看到他究竟有没有死;“的确”是必然结果,在那种社会下他又被打折了腿不可能活下去。

师:对。看似矛盾,其实主题更加深刻了。想像:如果亲眼看到他死,请你写一两句话,还必须写他的手。不要长,关键处就行了。

1:斜靠在墙角,两手撑在地上。

师:为什么要强调靠在墙上这个背景呢?

1:说明他直到死心底的那一点自尊还没有放弃。

2:我看见他的一双手上布满了厚厚的灰黄的茧子。我这样写是强调这是走路走的。

3:他的手伸向天空,好像还在要一碗酒。我想说孔乙己到死仍贪酒,他想通过酒来麻木自己的心。

师:很好!

4:他的两只脚早已不规则了,两只手已经不能被称为手了,看不清形状了。

师:不规则是什么意思?好像在讲几何图形(生笑)我们把它改一改好吧?对,扭曲。这个形象。好,老师眼前也展现了孔乙己死时的画面,给大家念一念——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经在寒风中冻僵了,他的蜷曲的身子像一个大大的问号,也像一个圆。两只手,一只手紧紧地攥着破碗,一只手紧紧地攥着……你们想像一下,攥着什么呢?

1:攥着另一只手。

师:哦,他是扼腕,很悲愤的,是吧?(生笑)

2:打狗棍!

师:哦,不能写成洪七公吧?(满堂大笑)

3:攥着本破书。我想他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有读书人的尊严。

师:知音啊!我真想紧紧地握住你的手。(又笑)

这双手折射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孔乙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命运?

1:社会不关心。

师:太轻了。用肯定的说法,重一点。

2:冷漠。

师:对啊,孔乙己的遭遇如此悲惨,可小说里却始终回响着阵阵笑声,可见人们的冷酷无情。

3:还有封建社会的黑暗。

师:封建社会的黑暗太多了,具体点。

3:应该是科举制度。

4:我觉得还有他本身的惰性,他不能自食其力。

师:他为什么不劳动?一种是懒,还有一种是什么?现在想起孔乙己的另一句名言了吗?

生: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师:对,他骨子里很清高,认为万般只有读书高,清高导致他不肯劳动。读这篇小说,我们为社会的冷漠愤慨,为他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但同时也惋惜。大家想一想,孔乙己有没有办法避免悲剧呢?

生:应该不能吧,他处在那样黑暗的封建社会。

师:嗯,老师读《孔乙己》,先想到了《范进中举》里的范进,这个范进你们知道他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吗——丁举人。我后来又想到一个人,他科举考试一直考到71岁,朝廷才赏给他一个贡生。他一直失败,但没有因为这个梦破灭而被打倒,而是一直搜集素材,写了一本书,叫——

生:聊斋志异

师:对,他就是——蒲松龄。这说明,人啊,只要能走出那个破灭的梦想,人生就会开辟出另一条出路。好,我们来重温一下,鲁迅先生讲“画眼睛”,但本文没有写眼睛啊——对,这里不是指具体的眼睛,而是能体现人物特征的东西。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接着学《孔乙己》,应该深入探讨什么呢?

1:探讨社会背景。

2:探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案例反思】

听罢这堂课,感慨良多,化作一句:名师就是名师。似乎再难的课文到了名师的课堂就会变得既有语文味儿又很有意思。细细寻味,老师的匠心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选好切口

“作为小说,情节、环境、人物都是要关注的,但三分天下、按部就班是比较蠢的办法,效益也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本节课中,他巧妙地抓住孔乙己的“手”来解读文本,可以说,人物的性格、命运,小说的主旨,全在这双“手”中了:找手——文中几次写了孔乙己的“手”?圈手——哪几处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命运?画手——哪些地方还可以写手?论手——这双手折射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命运?有没有办法避免悲剧?

二、深度解读

初中生的思维常常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学生的主体活动往往比较肤浅,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探究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来引领。老师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了教师由浅入深的导向作用。大而言之:找“手”——圈“手”——“画”手——“论”手,主环节的预设就是一个逐层深入的安排。且每一个环节里学生的生成因了教师的点拨不时地给我们听课者带来意外的惊喜。小而言之:贯穿课堂的大小提问旨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学生无从下手时点明方向——比如案例中学生找不到哪几处写了“手”时,老师引导学生弄清楚作者写手有两个角度,一是外形,二是动作,而动作为主;在学生无法深入时相机诱导——比如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为什么不爱劳动,通过追问让学生明白不止是因为他本身的惰性,更有科举制度下他骨子里那种可怜的清高;在学生误入迷途时拨乱返正——比如一句“不能写成洪七公”的调侃等等。一切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出发,从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成出发,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予以及时调控,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化作学生的理解,从而生动而极富个性地解读文本的深刻内涵;而非漠视学生的生成,无论是否有价值一概廉价赞美,只顾将学生引入自己预设的陷阱。

三、合理取舍

小说的教学内容是包罗万象的,首先包括小说的作者、风格、要素、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基本知识,还包括层次结构、情节发展、主旨理解,当然更高一层还有对环境渲染、人物塑造、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的欣赏以及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探究,如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思想、社会价值、文学地位等的探究。而我们一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这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取什么舍什么?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他取的是人物描写,而且只取了一个“手”,将人物描写的其他也一一舍去,更舍弃了背景、情节等要素的肢解分析,一堂课读、思、写、论,全都围绕着作者笔下的一双“手”。当然,对于舍去的内容,老师也并非漠不关心,课堂最后一环的设计就是一个提醒,提醒同学们,这篇小说还远远没有学完,可供探究的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一堂课就如一篇构思新颖、详略得当、主旨鲜明的文章,而末尾的提醒恰如一个发人深思的省略号,令人回味隽永。

整堂课,看似随心所欲,不成章法,实则极富匠心,返朴归真。它生动地演绎了老师的阅读教学思想,即: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这种个性层面的深入解读,才是富含新意的解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探究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研读文本的欲望。那种人云亦云、教参搬家式地支解分析者是无法望其项背的。我想,在新课改走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老师的这堂小说阅读课应该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人认真玩味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轻地,收藏一份怀念……
人到中年的感悟
你手心里攥着的是什么?
诗二首——攥着年的手
如何创新阅读教学提问设计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7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