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峡航头十六都

山峡航头十六都

山峡、航头,在当今淳安地图上已销声匿迹,早被绿色千岛湖覆盖了。实际这里自宋至明清民国初,属安乐乡,安乐乡辖十四、十五、十六三都,山峡、航头为十六都。民国10年,全县划为10区,安乐乡成安乐区。民国19年,取消原有区名,冠以数字,安乐区为第八区,是年3月,并十区为五区,改村里制为乡镇制。民国23年,撤区,改为县与乡镇两级制,次年设航头乡,含原至公、鹤鸣两小乡。民国25年,并为奎峰乡。民国34年,设9个督导区,奎峰乡归第四督导区。奎峰乡有名闻遐迩的“魁星桥”,《续纂淳安县志》载:魁星桥在县东北五十里,以其地有魁星石故名。方一夔赠太学生洪有轮诗云:“别愁去作星楼梦,长傍河西牛斗边。”奎星桥也是东源港重要集镇,地势平坦,有“桥西埂上,航头磅上,奎星坦上的民谚。居有孙、胡、凌、余、皇甫五大姓入。孙氏和皇甫氏祖上为官宦之家,老宅前有旗杆石墩,村头村中还立有两座牌坊。后来以洪姓为主。集镇以皇家弄至树德堂形成一条街,店铺密集,市井繁闹。一直为奎峰乡乡址。

解放后,19496月,废除保甲制,全县设5区,辖31乡镇。次年划31乡镇为83乡镇。设山峡乡。1956年,山峡乡将阆苑123村并入。1958年,山峡、桥西两乡镇合为桥西公社。1959年,新安江水库形成,桥西为库区,撤销桥西公社。航头、航头庵、富戈、石山头、山峡等村移民江西新干县;茂合、高坪头、钦山下、西阳移民江西德安;观坞、堰口坪移民江西永丰;奎星桥等村移民江西金溪县崇鹿乡,而将安置移民村仍命名为“奎星”,可谓“奎星不落,永照浙赣。”移金溪县的移民因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的己建设成生态型的新农村。也有极度的贫困村,甚至有因贫病交迫致使很多青壮年早逝的“寡妇村”。金溪县委书记邱公明和《新安江大移民》的作者告别时严肃地说“这件事不管怎样,都要解决好!”山峡乡还有汪淇、转桥头、于坑等移民至浙江龙泉、金华等地。另有湖山、睡溪、光前、回口、大茶坞、小茶坞等村后靠文昌、临岐新华等地。山峡、航头等村镇永沉千岛湖底,地图上再也无法找到。一位老移民数十年重返故地,感慨吟道:

碧水漫漫翻浪花,船行航头辨山涯。

昔时廿万堂前燕,无复重飞返老家。

十六都航头,位于东源港中游与小源溪(文昌溪)汇合处。所谓航头,顾名思义,乃航船之始。由此南通桥西直通新安江至杭徽,溯源则用木筏以济水运。航头,东距淳北进士村十五华里,北距东源名村富山十五华里。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人文含金量高。

航头村的房舍、街道建筑在东源港大源与小源汇合处的拦河石拱上,当地百姓又称航头为拱上。故有“航头在磅上”之说。传说创建者是东晋刘宋时代的兵部尚书洪绍第五子,曾任始新县令的洪纂。洪纂祖父洪熙,丹阳人,系东晋安西将军。洪纂之父洪绍自幼随父南征北伐,曾为建威将军,东莱太守。后又率部南下,平定广州刺史卢循之乱,积功调升为明威将军,东南镇尉大使,不久升为兵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后晋室日衰,刘裕势力日盛,洪绍不附炎刘裕权势,刘裕欲中伤陷害,洪绍即激流勇退,于义熙十三年(417)由京口辞官,一路南下,选中山明水秀的武强溪新定县木莲村(遂安叶村郑月)隐居。洪绍原配夫人王氏故,续娶东晋大将陶侃之孙女,有子八。洪绍卒于元嘉二十年(443),由其妻陶氏之侄陶渊明这位东晋大诗人撰写了墓志铭:“公享年八十有三,卒偕夫人同葬武强山脚洪塘坞……始为太守,继除尚书,潜德不仕。隐于武强,以明厥志。”洪纂,为王氏所生,在始新任县令,为官清廉平恕,惠政及民,秩满年迈,因爱东源堰村(即航头观前,已淹入水库)两溪之会,土地肥沃,遂于宋文帝元嘉年间携后母陶氏、六弟荣、七弟诞从木莲村迁居于此。

洪纂携家小定居航头堰村后,开始在此改溪围堰造田。洪纂出巨资使东源港航头河段水转了一个大弯,即使东源水从原来的由北向南改成由西北东南流,将原来东源港的一段河床填土成田,计1300余亩,这就是全县闻名的堰畈。传说当年洪纂带领百姓就地取材,用当地石峰山(即原石山头村后,其峰耸立似塔,今建有航标灯塔)的石头,打制成每块约2000斤重左右的长方形石块,垒起高约3米,宽约5米的栏水河堤。自西北而东南,缓缓转弯,至东源港水同小源溪水汇合处,河堤又缓缓转向南北。即让汇合后的河水由北向南流。因两河汇合水势增大,这里将河堤由单石拱改成双石拱。即由四道石拱组成长300余米。宽150余米的石拱河堤,在四道石拱之间的空隙间填入鹅卵石和栗子沙石,上面加入黄土夯实。在临溪水边的石拱旁种植了数百株枫杨(俗称枸树),确保堰畈不受洪水侵害。离石拱堤一华里许的拦河石坝,叫堰堨,使水汇流入灌溉堰畈水田,确保旱涝丰收。据传工程历时三年,竣工后,洪纂奖掖工程总管许多银两,总管因奖掖过多,不敢收纳,洪纂执意劝收,总管感动,提出再在四道双拱堤坝的北端担负两条溪水冲击的要害处,构筑一个形状象甲鱼(老百姓称石鳖)一样的坝墩。这样可以保证石拱堤坝绝对安全。事毕,工程总管心中无愧地走了,洪纂也很满意。此坝从东晋刘宋时代(420-479)至公元1959年的1500余年安然无恙。这是淳安水利建设一大奇迹,东源港人民永远记得洪纂这一善政德举。

堰村,后来有王姓迁入,在当年洪纂垒成的双层石拱上搭建小屋,作居住和货仓及临时的船码头,久而久之,便形成村落,起名航头。航头村,只有一条南北相向的商业街。长约300余米的街道与溪水平行,临溪有渡船,过渡后大路直通文昌、分水、杭州。集镇虽小,商贸却由徽商进入、开有棉百、南北杂货,酒肆、饭店、肉铺、木器、铁业等应有尽有,显得繁盛兴旺。

航头村地处东源港的正中段,南经桥西、进贤达淳城约50里,北往临岐50里。东源港的水至航头经过堰堨、堰畈石拱堤坝的截拦后,流水趋向平稳。故此段河流有个很形象的名称叫睡溪,溪水安睡,平稳宁静。附近就有睡溪村,不过已移民外乡,睡溪真正睡在千岛湖底了。当年,航头村四周枫杨成荫,桑竹成片,前有千帆待发的航船,还有东西舟渡,后有堰畈千亩良田,可谓交通要塞,鱼米之乡。成了全省瞩目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浙西二中(今湖州中学)为避战乱,曾经迁航头暂住五、六年。当时航头对面观音庙旁设有十多个班级,学生过渡十分不便,学校出巨资建起外观像钱江大桥的木桥,直到1948年被洪水冲垮。1945年春,上海私立君义中学(两个班)也迁到航头村。时任浙江省省长的黄绍竑曾来君义中学作过简短讲话,时传黄省长兼此校校长,常务副校长是航头人方维仁。该校除教学经常的中学课程外,还开设军事课程。是年秋,该校又搬迁至永康江湾镇,同年冬迁往上海。抗战日期,日机曾轰炸航头村,炸死三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国恨民族仇,永远记心头。1946年,乡村医师王成章曾创办“五一”初级农校,不久停办。解放后,1956年,淳三中在航头办起,后因新安江水库形成,航头及周边村落沦淹水库。

航头和堰村,人文遗迹具多,据《洪氏宗谱》记载,陶渊明为姑夫洪绍的墓志铭,其碑在蒲山。墓志铭上写的是“葬武强山脚洪塘坞” 。明《嘉靖淳安县志》载:“尚书洪绍基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昌期乡天乐观,后其子纂为始新令而葬焉。”洪绍原配夫人王氏死后,续娶东晋大将陶侃之孙女,陶氏是死在堰村,其墓在蒲山。北宋徽宗年间,江西龙虎山道士赴京求雨有功,云游至淳安东源港,发现堰村蒲山有道骨仙气,欲在此建道观。洪氏后裔不肯,后经朝廷调停,道观建在陶氏墓前,其碑嵌入道观左右两侧墙面,以便后人寻访参拜。如此道观与陶氏墓并存。道观前面就是堰村,后来人们将堰村改称“观前村”。年长月久,人们只知观前村,却不知原名叫堰村。观前村有许多人开始投师学道,观前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道士村。

航头村后三里许,是蔗山北麓,有元朝进士宋梦鼎的墓。宋梦鼎与当时鲁道渊、吴朝阳、张明善,被称“春秋四名家”。航头村东八里许有南宋探花何梦桂的墓地。村东北五华里处的官墓口,就是南唐宰相宋齐邱的墓。附近还有唐高宗时监察御史宋文察的墓和唐右台监察御史吴少微的墓,吴少微,唐代睦州新安(今淳安)人,武周时代神龙年进士,仕晋阳(山西太原)尉,与雍州武功人富嘉谟同官好友,并与太原主簿谷倚共享文名,时称“北京三杰”。吴少微和富嘉谟敢扫当时浮靡之诗风,创立“吴富体”,时人争慕仿效。吴氏后裔遍布淳安临岐、金峰、中州等地。

航头这一人文荟萃之地,因1958年冬,新安江水库开始蓄水,1959年春雨旱涝,水位猛涨,地下文物来不及发掘,系数淹没。

航头及周边村落,地势较低,平坦微坡,良田平地,阡陌相连。1300余亩的堰畈,初夏秧苗凝绿叠翠,秋季稻米金浪滚滚,村烟殷庶,牛哞鹊飞,人勤物阜。航头农民,清明翻秧田,谷雨播种,小满种田,八月割稻。以一、二熟为主。1956~1958年,扩大早稻,双季稻和田玉米面积,缩小中稻面积,粮食丰产,农民踊跃向国家交售余粮。

东源港两岸,盛产稻米,民间饮食以稻米煮饭熬粥为主。煮饭则喜捞饭,即用笊篱,笊篱一般用竹篾编成圆盆行形状,装有竹柄,待大米在锅内翻滚时,不宜太烂,即用笊篱捞出饭至米饭蒸里,饭蒸再放在锅内,添少许水蒸,饭特别香。而捞过饭的米粥汤,越煮越稠,营养丰富。菜肴全部自给自足,荤菜自养猪、鸭、鸡,偶尔下河捕鱼捞虾,或上山打猎,改善生活。素菜、四鲜蔬菜自己在菜园精心栽培,偶尔也寻些野菜、野根、野果,一般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充饥补缺。稍富裕人家则尝鲜调味。航头产谷多,农家制酒也多,糯米甜酒酿很普遍,寓意生活日日甜。可惜航头的一切都成了回忆。正是:

魁聚航头分外佳,始新县令洪纂家。

千年历史沉湖底,为国移民发春华。

注:本篇部分资料来自大连出版社《湖底回声》143~14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航拍东源畲族乡
新定(遂安)故城在汾口舒翠
福建宁德柘荣东源乡
解读︱寻觅廊桥 看古桥风采 品工匠精神(江西石拱廊桥篇)
七绝三首:五月中旬山峡游轮七日游途中感吟
38、山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