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九都源进贤渡

十九都源进贤渡

进贤,达者精进,群贤毕至。进贤渡,商贾咸集,闹市争渡。明代《嘉靖淳安县志》载:“汉有尚书令储昆季,晋尚书公操,唐诗隐公干,宋校理公各最为显著,故乡里、市、渡皆曰进贤,溪因以贤名。”“渡市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这个渡市,就是进贤渡。宋代即设进贤乡,明代置都直至民国初,进贤乡辖都二图五,即十九都辖图三;二十都辖图二。

民国10年,进贤又称渡市里,为安乐区。民国19年改村里制为乡镇制,进贤设渡市为镇、山南乡。民国23年,撤区,改为县与乡镇两级制,次年5月,渡市镇和山南乡合并为进贤镇。民国34年又改为进贤乡,归第四督导区。其时辖11个村(),一村由郑家庄,上麻车、下麻车、周坑、甘山、长岭上、斋山(解放后划入山南村)自然村组成;二村为山南村;三村由进贤上部、安龙、徐家组成;四村即进贤中部;五村由进贤下部、端口桥组成;六村为下湖、亚山;七村即岑溏、育村、河坑;八村茂畈、中里、富吉桥;九村中坪、井塘;十村金家、泽水坪、塘坞山;十一村即东汉。

1949年,解放后设区,进贤乡归桥西区。1956年,进贤、汪宅、屏东第4村合并为进贤乡。1958年,进贤、左口两乡合并为进贤公社。1959年新安江水库形成,移民开始,次年,撤销进贤公社。“千古进贤沉泽国,繁华渡市隐龙宫”了。

进贤、徐家,河坑、育村等移民至江西宜黄、浙江龙游、松阳等地,进贤部分移民至松阳县,仍将安置新村命名为“进贤”。育村移至江西宜黄县的移民,也将新村命名为“育村”。他们说:“进贤育村脉不断,一名两地根相连!”

岑塘、下湖、郑家庄、富康村移民至江西武宁、永修、德兴,浙江桐庐、建德县。杨家埠、山南、上麻车、下麻车、下山坞移至安徽旌德、绩溪、浙江桐庐、庆元等地。山南村是个大村,《续纂淳安县志》曾为该村任立进、方羽吉、方嵘等立传,是有文化底蕴的古村,移民至桐庐窄溪旺家弄村,因饥荒饿死20多人。一天,打听到杭州市委书记陈侠来桐庐,原山南村妇女拦车,齐唰唰地跪下请愿,后政府发米和米糠。并答应转迁,可安徽绩溪有血吸虫病,又死了几个人。于是倒流的倒流,重迁的重迁,四分五散,一位叫江有桔的老太太又重回桐庐,她说移民吃了数不清的苦,每家移民都是一本书啊!还有河坑、亚山、安龙等村移民后靠在汪宅本地。后和茂畈以里诸村一并划入千岛湖镇。而进贤却在千岛湖大桥北岸进贤半岛水下静静地躺着。正是:

钟灵毓秀进贤渡,璀璨人文多俊才。

为国献身迁徙远,离乡背井久分开。

千年故土根犹在,万众移民志不衰。

新旧家乡多壮丽,寻根问祖过桥来。

进贤历史悠久,远古就有史前文明。1957年进贤村高祭台经考古发掘,共出土石器162件,铜器2件以及大量陶片,还发现青铜器氧化腐蚀的铜绣粒,标明进贤遗址已进入石、青铜并用时代。从有柄曲刃和铜口锛的出土,证明淳安先民早在4000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当时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的水平,标志淳安已跨入了青铜时代。汉代后,更是汉风日盛,兴起了中原文明。

进贤,成了淳安方氏最早南迁始驻地。据《方氏宗谱》载:汉平帝元始五年(5年),时任朝廷大司马长史出守河南的始祖方纮,为避王莽之乱,挈家自河南平陵方山避居江左歙之东乡(即淳安)漕湖(原进贤渡村头已淹入水库),是为江南方姓始祖。更始三年(25),刘秀杀了王莽,建立东汉皇朝,方纮为丹阳令,故淳安进贤建有“丹阳世家”的方氏宗祠,建筑恢宏壮观,堪称全县第一。门前两侧一对大石狮,高大丈余,两旁罗列六对旗杆石,两对石斗。正门顶端悬着长4米,宽2.5米长的“丹阳世家”大匾额。门柱上刻着一副大楹联:“红日照进贤人文鼎盛,白云映青溪丹阳称世。”祠堂中厅立着54对大圆柱,头顶有“龙章宠锡”、“彝伦攸叙”等30块匾额,以示方姓显赫。

方姓确是人文鼎盛、显赫,南迁始祖方纮,其父方望为西汉太傅兼太史令,方纮有方旷、方远兄弟,皆为朝廷命官。方纮又有四子:长雄、次杰、三纲、四毅,尽是出类拔萃之人才。长子方雄,汉光武六年(30)拜尚书郎,后迁给事中,十一年为金牙将军,又升云麾将军,征战有功,拜西河太守。方雄又有三个儿子,而且个个了得,长子侪,善辩天文,举贤良为南郡守六君。还为大夫左侍郎,后封吴内侯,特别是次子方储,淳安人敬他为“方仙翁”。他学识高超,忠诚正直,因善天文,劝驾当时汉和帝不宜出郊祭天,反被诬欺君,“获不忠之谤,宁杀身以成仁!”后引鸠自杀以明志。为纪念他,淳安到处有“方仙翁庙”,方氏繁衍分支启族遍布新安各地。淳西威坪有“方仙翁庙”多处,据《嘉靖淳安县志》载:“方储闻父老其地初苦,山涧流溅灌溉不足,方仙翁马上一指,遂成堨,自是田不复旱,遂以村名堨村,建庙祭祀。”后方储获谤而卒,奸相张林又加害方储兄方侪、弟方俨。方俨学行清高,兄弟三人,俨文章最优。兄弟两为抗议奸相毁谤,双双在永平堨村村下拔剑自刎,两血高溅二丈余,湖水变赤,堨村口称“血湖”。此事振动朝野,以致使古威坪(时称叶乡)名声大震,而汉风日盛,人文蔚起。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贺齐即在古威坪建县立郡。

进贤本是方姓南迁始住地,对岸山南村,是方储“沙南行宫”。传说贺齐建县立郡首选地是进贤,谁知当晚雷声大作,东源突然飞来一座山,炸在桥西后面。故称“炸山”(即现在瑶村东面蔗山)。贺齐感到天意不可违,即策马西返,将古威坪定为始新县,新都郡的肇始地。

进贤对方姓先贤特别敬重,在今天的进贤半岛合山尖南麓水下,就建有辉煌宏大红墙琉瓦,朱漆圆柱,雕梁画栋,俗称红殿的真应庙,也是方储子孙的家庙,庙址地形独特,前有龙潭,后有虎踞,庙后有五株千年古樟,如五盖巨伞,庇荫安稳。庙门漆柱上金色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熠熠生辉。那里还有“行宫祠”,中有平台,神坐堂、供桌,并有二副柱联“德泽贤溪荫福地;仪昭汉室赐仙翁。”“圣贤吾丹阳,孝廉乃进家”。行宫祠左侧还有“诰命厅”,全由石柱石条砌成,厅内有块高大石碑,由御笔亲书“诰命厅”三字。先前,到此地大小官员都要下轿下马,可谓庄严肃穆,神圣威仪了。

进贤本地,人才辈出,建安七年(202),方初拜襄阳太守,生二子,长遵、次逢,迁居县东。其玄孙方释曾参与淝水之战,打败符坚百万之众,时人比之西蜀关张,东吴周鲁,后为吴兴郡开国公。建县后的晋朝,进贤里方操,邦国推其栋梁,为尚书仆射。为淳安43个先贤之排名第一人。进贤街曾有晋尚书方操、明大仆卿方汉立的“大司马”坊、“经魁坊”。还有为方元昇立的“传桂坊”、为方恪立的“攀桂坊”。进贤方汉,浙江乡试解元,天顺四年(1461)考取“五经”单科第一,博学宏才,慷慨大节,为官政绩卓著,入县乡贤祠以祀。一个村有两位全县乡贤,除了蜀阜的徐贯、徐楚,就是进贤的方操、方汉了,当然云村更多。进贤明代还有方宗道,洪武中以人才举为官,历历有口碑。成化己亥年(1479)为晋江县丞的方铨,明义决獄,廉以理财,勤以治政,实以为民,操劳染疾卒于官,箧无余资营殡殓,士民赠赙(棺木),佐其归里,真廉吏也!进贤还有方世禄,为福建布政司理问升合州司马,爱民礼士,鲠直不阿,后告官归里,州人遮道哭送挽留不能行。清代方玠,为官卒于京,还有方元亮在宁波任教授卒于官。更有方颺佐,号广文,任钱塘训导,遇贫而好学者,尽已俸而周之,时传“方广文只吃杭州一口清水”而已,遂谓“清先生”。其子方树梅通六经所著《制义》数集,不幸三十八岁卒,清代的方日晋,大仆卿方汉五世孙,性孝友,慷慨乐施,学识丰富,不乐仕进,绝意科举,在家办学,建堂匾曰“宜振”以“继仁、继礼、继智”为宗课教学子。甘山(凤山)方缋,南宋宝佑间进士。进贤,群贤毕至,名不虚传。

进贤,天生地设好风水,水秀山明称宝地。村下面有两座山,一座狮子脑头山,一座象鼻山,具有狮象把门的象征。一条如碧罗带的贤溪飘逸如舞,溯溪而上十多里处的村边,筑有一座坚实的石堰坝,南宋王朝赐名为“官碣”。坝边开石的山也命名为“官山”,并有陈侯韩公督造建成的宽6米,长6华里的防洪堤岸。开挖一条长10多里的渠道。灌溉漕畈2000多亩良田,使粮棉油蔗果旱涝保收。至今千岛湖中的进贤岛,又称合山,旁有狮子峰;安龙半岛古称虎峰。斋上有大永坪、长岭有燕山等,皆为待开发的旅游风景点。

在漕畈的底部,沿溪建街市,筑碣坝,建作坊开店面,形成商贾闹市。两岸上下密布着20多个村庄。两条渡船来往穿梭。大源有临岐、桥西、文昌的必经通道,小源有汪宅源的人流物流。故进贤街生意兴隆、市场旺盛。街面上大小商行30多家。外商有安徽绩溪、本省义乌、兰溪人等。大一点的百货商行、糖行、药行都是前店后坊,长春堂、同仁堂、万生堂三爿药店兼诊所、药厂、医药、售药、制药为一家。独具特色,各担其责。其他商铺密集,如肉店、面店、混沌店、麻花油条店、桶饼店、豆腐店、裁缝店、丝线店、花轿店、冥币店、照相馆、木行、竹行、石行、棕行,金银首饰行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邮政由“胡咸泰号”代办。进贤的金家、泽水坪还盛产竹纸、绵纸,工艺精湛,质量上乘,为印刷宗谱、书籍闻名遐迩。进贤渡市场诚信有序、交易多样,即有货币交换,也有兑货记账(互留金折)、赊货定期归还,借贷多的可用田产佃抵,能还则还,难还交租抵债。还有以物换货,如桕子换盐、布、蜡烛等。由于当时没有信贷融资渠道,乡民除了向老板借贷佃抵外,另一种就是“摇会”的方式融通资金。进贤还有一种规矩,就是用“鸣锣示警,平安过年”来调处缓解年关时的债务纠纷。即在阴历十二月廿九日,有宗祠出面,两人抬一副开锣,沿街沿弄敲去,边敲边喊:“平安过年,不要逼债追钱!”因而年关时不会发生债务纠纷。长期来,街坊邻里,和睦相处,一直持续至移民前。

进贤安定祥和,每年要举办盛大的三月三庙会,为纪念淳安文化代表之神方储卒日,进贤的会期共举办七天,由二月大小来定,二月大的年份从二月二十八日开始,小的年份从二十七日开始。开始这一天由方氏各支脉选派代表沐浴更衣,敲锣打鼓、鞭炮唢呐迎神到“丹阳世家”神坐堂。初二日出行“行宫祠”。初三日将神像换制新的冠、袍、鞭及披风,开始大张旗鼓游行。游行规模宏大,神铳火炮,惊天动地;大锣大鼓,鸣锣开道;唢呐长号,吹奏扬威。更有各路才艺表演,技艺高超。秋千队后面配一副“十方”,即乐队坐在有人抬的平台上,拉弹吹奏高山流水等十方音乐。而后是露台,高跷队,高跷有一米多高,也有二米、三米高的,表演者化妆成农工士商,三教九流人等,动作惊险神奇。游行   全民参与,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喜庆气氛、高潮迭起。庙会开始,七天七夜,日夜演戏,方围百里乡民,蜂拥而至,人山人海,热闹异常。进贤庙会是民间文化才艺尽致的展露,满足山乡农民的文化饥渴欲望。这种宗族、民间文化的大宣泄,对宣扬人性,训化民风,凝聚人心,发展民间艺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进贤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生产盛产稻米、小麦,粮食丰盈,生活富足。只要看看沿溪码头三副油车磨碓,即可证明。这加工粮食、油料的作坊,每年吞吐粮食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副是“方尚文号”,堪称东源港第一。大碾槽上有两个大碾圆石,每个有四、五千斤重,日夜加工菜籽、桕子,桐籽近两吨;两副水磨昼夜不停,六副水碓日夜舂米,加工粮食人员,川流不息。

由于粮食多,家家户户做米酒,做饴糖,榨粉干,制粉表,做索面。四时八节各有时鲜食品品赏。过年做米馃、包包子,舂麻糍、开猪头,沌火锅。清明有艾馃、端午有艾包子、中秋有火腿月饼,重阳有红枣、赤豆、栗子粽等,秋收冬藏后,陈酒腊肉,处处飘香。凡婚宴、寿宴喜庆,亲朋欢聚,高粱水酒,低度米酒,火锅、汤瓶,客人猜拳,热气腾腾。

进贤最有名的食品还是岑塘藕粉。据《河南方氏宗谱》载:“宋讫方世广公远解东流,不乐仕进,迁岑山下,开塘筑室,故名岑塘。”岑塘村位于进贤渡西郭汪宅乡源口库湾内。传说,明代知县海瑞曾明察暗访岑塘村,在村脚凉亭憩息,看到一片风荷映日,很是神往,走到村里一老百姓家,老农看见海瑞青衣麻鞋,风尘仆仆,连忙做了一碗藕粉汤。海瑞见如此盛情,不好推辞,就吃了,感到清凉爽口,回味无穷,就随口吟道:“红花绿叶是一家,藕大粉鲜招贵客。”后来村里得知是海老爷,一传十、十传百,岑塘藕粉更出名了。成了地方官员的贡品。史料也载,岑塘塘面80余亩,四周“松青竹茂,树影参差,环弯为带。”塘内“种植芳荷,清涟殊质。郑国荷花,陈国菡萏、翠盖婷婷,迎风知舞,夏秋之交,红绿万状。”由方世广公引进“郑国芙蕖,陈国菡萏”藕种,经不断改良培植,藕茎渗入泥塘三、四尺深,藕身长达三尺余,藕心洞孔常为13个,具有粗壮白嫩纤维长,淀粉多的特点。岑塘荷藕需要年年挖,方能岁岁长。如一年不挖,土层板结,藕根细小,长期不挖,自然淘汰。故勤劳的岑塘人,每年立冬起,车干塘水,光脚下塘,掘泥采藕。直到次年惊蛰才封塘养荷。路人经此皆感叹:“冻不死的岑塘人!”其实在一米多深泥塘中,却不十分寒冷。藕采上来用水洗净,磨成藕浆,沥沉淀粉,浓缩成豆腐块状,用利刀削成雪花片,晒干即成晶莹如雪的藕粉。岑塘藕粉,细腻润滑,入口即化,性甘味美,具有清凉解毒,消炎退热,消暑解毒,调理脾胃,增强食欲之功效。对于疮疖,中暑诸症皆可服敷,特别对口腔溃疮,将其含服十分灵验。岑塘藕粉,便于储存,更是馈赠亲友和招待客人的好佳品。东源港就流传俚语:“岑塘,岑塘,客来一碗藕粉汤,清心身健康!”操之方便,主客皆宜,可惜岑塘已淹入千岛湖底,岑塘人也远迁江西武宁,岑塘藕粉也随之消失,但愿淳安有识有心者,择地继之,为使这一传统产品不致泯灭。上世纪80年代后,斋上村的水蜜桃闻名县内外,是当地的主导产业。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十九都进贤啊!令人怀念!正是:

进贤高祭古文明,方氏南迁地更灵。

灿烂辉煌文化史,一湖秀水洗风尘。

  注:本篇部分资料来自大连出版社《湖底回声》121~1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制藕粉
你这么吃藕吗—一藕两吃
生藕为凉性、熟藕为温性、藕粉为平性?
冲泡冲纯藕粉三步法
方腊起义
藕粉是怎么制作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