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屏峰屏东二十都

屏峰屏东二十都

屏峰、屏东,原是乡名,早已沦淹千岛湖底。不过,以屏峰命名乡的屏峰,巍峨奇险,仍挺拔在今汪宅乡境内。汪宅乡原有部分属于原进贤乡,一部分属于屏峰乡二十都。

二十都自古属于进贤乡。《嘉靖淳安县志》载:“进贤乡在县东北,旧辖里九,今辖都二图五。十九都辖图三,二十都辖图二。”清承明制,至民国10年,全县划区,施行村里制,二十都归安乐区。民国19年,改村里制为乡镇制,二十都归进贤镇。民国34年,全县设9督导区,辖31乡镇,屏峰乡归第一督导区。

解放后,19496月,全县设5区,屏峰乡归城区。次年7月,屏峰乡划为屏峰、屏东两乡,仍属城区。1956年,屏峰、屏东又合为一乡,并将屏东第4村并为进贤乡。1958年公社化,屏峰乡与东溪乡合为屏峰公社。不久即开始移民,屏峰乡有22个村移民背井离乡,迁往异地。其中夏禹、缪家、外缷山柏村迁往江西,上、下冷水亭、泗渡洲、麻目坑、桐坞口等村迁往浙江富阳,南岸凉亭上、外缪家迁往浙江德清、开化、龙游等地,郑家埠、管家、余家、童家、周家等村迁往桐庐,还有斋堂、缪家、等村后靠汪宅乡。

移民,是沉重的!屏峰乡的泗渡洲村名三字全有水,其意是四源相汇于一洲。至今千岛湖镇仍有泗渡洲路,就在路外水库中。19583月,全村179751人移民至嘉兴武康县,对走泥路,烧稻草怎么也适应不了,半年下来,许多移民竟患上血丝虫病,人们恐慌了。当年82日,移民卖掉家具,挑着木箱,被铺倒流到淳安老家。一看村子一片废墟,就到山上搭茅棚,刀耕火种。次年,泗渡洲人被强迁到开化星口,不久又有好多人患上血吸虫病,有的只得再颠沛流离重迁,再重迁。一位叫方冬朝的老木匠哽咽地说:“泗渡洲三字带水却是泪,我本是淳中学生,迁到武康即就读武康中学,本来武康中学对我这尖子生保送到嘉兴中学,后因移民倒流又转迁开化,学校还专为我写给金华二中的推荐信,不幸我染上血吸虫病,失去了求学机会,学了木匠。后又转迁到江西铅山县,移民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路走得太艰难了。”移民们那种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永远也斩不断。从屏峰乡郑家埠走出去的著名诗人郑成义,1993年在《千岛湖》刊物上发表了一篇《缪家移民节》的散文,他写道:“缪家是缪姓山民聚居的小村,坐落在浙江淳安县东20里,1959年新安江水库移民时,缪家被一分为二,有300多人移向江西宜黄县北50里的梨溪公社。移民们历尽艰难在1215日到达这里。于是山坡竹林里一个崭新的村落出现了,堂堂正正的村名仍然是:缪家。一个全新的缪家!”缪家实际上有三个,先有部分移民至浙江龙游罗家乡,村名仍然叫缪家;还有部分移民后靠在山坡上重新建村,建成新缪家。相传,缪家系缪姓于元朝宣光年间迁此阴凹东南麓,以姓氏得名。移民使缪家一分为三,三个缪家分两省三地,正是:“两省三乡三缪家,移民插柳柳发芽,淳安乡情情不断,岁岁年年发春华!”

屏峰二十都,最具人文特色是屏峰岩,旧名百照山,现位于汪宅乡井塘村西南。屏峰岩,奇岩陡起,巍峨险峻,素有“小齐云”之称,崖巅有飞来石,腰子石,屏峰泉等奇景。《续纂淳安县志》载,唐朝乾符年间(847-879),陈明府任青溪县令,他是青州(山东)人。时黄巢起义攻至青溪县城,陈县令急忙带着家人两个儿子,率县民逃避至屏峰岩。屏峰岩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石崖峭壁,仞如刀背,岩下有泉,莹白如玉,味清甘美,溉田数顷。陈县令带着众人爬上屏峰岩,不想,黄巢兵也追来,陈县令指挥众人引弓发石,将石块抛下,居高临下袭击黄巢兵卒。然而,黄巢兵马众多,溃退一批,又拥上一批,围攻了七日,终因寡不敌众,兵卒攻上山,杀伤百姓不可计数,山涧血流为丹,陈县令及家人在战斗中阵亡。邑人怀其德,在屏峰岩建有陈府君祠并刻石为记,在县东三十里进贤也建起了陈府君祠,县民祀之,还把陈县令列入县“名宦祠”,永作纪念。后来又有太平军感王陈荣和在屏峰岩用箭射穿的“剪子洞”。屏峰岩景胜闻名,但路险道危。清代道光十九年,屏峰庵主持戒僧静莲募资修路,并勒石碑记镶嵌于屏峰岩路后岩壁,碑文文采飞扬,其情切切。道:“路险莫若屏岩……瞰绝胜于屏岩,玉山似削……奇争白岳门穿石,险胜丹霞路挂岩……迄今粼石梯级,履若康衢,信步往来,临观伫立,则胸怀浩荡,心旷神怡……”历代讴歌屏峰岩的诗篇不计其数,如县人方叔元诗云:“巉岩千百状,领略二三归。日起犹云雾,人行疑是非。幽花名莫辨,险蹬陟应稀。抛石悬崖上,纷纷似鸟飞。”

水下屏峰乡,东邻太平乡,西依淳城镇,南联水南乡,北至进贤渡。是在东源港与新安江交汇的三角洲上,烟村殷庶,阡陌相连,平畴远渺,牛哞鹊飞,房舍俨然,风光无限。特别是村村有祠堂,堂堂皆恢宏。如祝家村的祝氏宗祠;雕龙画凤,飞檐斗拱,巨石直柱,铜制匾额,威严肃穆。屏峰乡移民有个夏禹村,就是在塘畈,有一座气势宏伟、壮观的余氏宗祠。余氏是夏禹王的后裔,故称夏禹村。在宋代,夏禹村出了个郡马,所以祠堂高雅华贵,大门和屋顶建筑就很特别。祠堂大门有巨幅楹联:“宋朝郡马名家;夏室帝皇巨族。”其屋顶是龙骨形腾飞翘须,庄严气派。今碧水浩瀚的千岛湖大桥下,有一个叫杨家埠的村庄,原属屏峰乡,1956年划进进贤乡。该村处于杨林洲的中心,村前临东源港,村后依北高峰,依绿偎翠的村庄,粉墙黛瓦,鳞次栉比,一字排开,足有二华里。船舶村前,大路临江,渔歌牧笛,舟行渡横,好一派水乡田园风光。

原屏峰乡因处两江合流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带,出现了四大洲地和四大田畈。四大洲是风潭州、赤州、泗渡洲和杨林洲。这四大洲地除风潭州部分土地属淳城、东溪乡之外,其他均属屏峰所有。四大田畈是茶田畈、后畈、胡店畈和塘畈。每畈良田均属千亩以上。此外还有数百亩田畈十余个,如金坞畈、李家畈、满口畈、贯中畈等。沿东源港溯水而上40华里,每个村庄都是前洲后畈,农耕就近方便,粮食丰盈,号称淳安第一粮仓。解放初,暂没有建立基层政权,实行军管,为安定社会,组织农会、发展生产。当时屏峰乡借给县政府粮食400万斤,平均每户1000斤。秋后抵作农业税征购任务。其时,挑粮队伍排成长龙;手拉车队洪流滚滚,运粮农船在江面来回穿梭,场面十分壮观。直至1956年,粮食实行三定政策,屏峰乡每年征购任务还是400万斤。不仅粮食富足,而且经济收入也为全县首富,外出经营农副产品、土特产山货的人特别多,有的生意做得大。如郑家埠的郑坤素,在杭州南星桥经营竹木柴炭生意致富,民国时把南星桥的一条街的店房全买下来,成了富甲一方的杭州客商。屏峰乡乡政府和城区区公所的办公、住宿房都是郑坤素家房产。如今千岛湖大桥下西头水下有一个麻茂坑村,有胡学成、胡学奎兄弟,在淳城对面的塔底村大量收购竹木柴炭土特产,运往杭州、上海销售,生意做得很大,村里及周边小商小贩也发家致富。全村不到200户人家,土改被划成地主的就有18户,划成富农4户,平均每10户人家就有一户地主,为全县最富的村。而在移民时,这些地富经土改后归自己的房产却没有折价补偿,在极左思潮中废法弃理,省、市、县均下文“按土改作没收不予补偿。”土改明明已改过,政府也发了“土地房产所有权证”,却又没收。据移民局资料:1957年全县外迁桐庐等地地主、富农移民238户,1106人,22乡镇38个村,原房己折价161户,786人,未兑现价款余额39688.40元;原房己登记未折价2089人;原房未给登记57231人。一直到1995年方发移民补偿7.9万元。可谓“过眼烟云风吹去,一湖碧水诉沧桑!”

现今二十都还剩原汪宅乡的斋堂、缪家、珍坞、五坑等村。东北与十九都的河坑、井塘村毗邻,南濒千岛湖,西北与金峰乡接壤。全乡12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1537户,5012人口。地域面积72平方公里。2006年,并入千岛湖镇。

二十都主要村落是缪家、斋堂、等均属新安江水库边沿移民后靠村。茂畈村含7个自然村,茂畈位于石岭山脚,茂头凸边,此有田畈,畈边有山,形似磨盘,古木参天,茂盛异常,故名“茂畈”。汪宅以姓氏得名。塘坞山村位于小坞尖北麓的半山凹中,呈塘形,故名塘坞口。金家村在齐峰山东麓,传说为子孙繁盛,明正统年间,改以金姓名为金家。泽坪村位于小坞尖东南麓,因多樟树,故名樟树坪。后樟树砍光,改“泽树坪”。1949年简称泽坪。东汉村是较大的村落,位于千斤湾口。据清光绪二十二年《莱阳郑氏宗谱》载:“南宋建炎元年,郑祖湖器公自衢县卜居于此。”位于“贤溪之右,狮山之麓,岭岗四合,隐约如大环者,故谓之东衔也。”1949年改谐音为“东汉”。中坪村,位于狮子石南,据1931年重修《南阳滕氏宗谱》记载:“滕氏先祖文三、文十两公子,于明代自木香棚迁此。”有诗云:“中坪之舆,其图甚爽,山环水绕,位中地坪。”故名“中坪”。“因富豪代有如春水之不竭,又名村“富春”。还有位于叶桂山屏峰庵东麓的井塘村,相传此村祖先方荣二公于明洪武年间,狩猎至此,猎犬伏水塘不肯返,遂挈家徙居于此,始名玉泉。明末在此开凿一井,易名井塘。亚山村位于担柱尖脚的双湾口,故名杈山,后雅化为“亚山”,以种蔬菜为主,兼产粮食果木。

汪宅境内山林面积51531亩,耕地面积2774亩,山占86%,耕地占4%。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小鸡尖山峰挺拔高峻,海拔974.6米,源出小坞尖东南麓的十九都源溪流纵贯全境,上游纳塘坞、千斤湾、金家、言坑坞储水,南流至汪宅村溪北合流,往东南至回岭边注入千岛湖。

汪宅经济依托县城郊交通区位优势和已形成的生态产业优势,整体融入县城。致力成为县城主果园、主菜园、主花园,形成蔬菜、水果两大支柱产业,还有部分茶叶蚕桑粮食等。蔬菜生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以传统种植为主。90年代后,汪宅列为春季蔬菜主要基地,引用遮阳网,高效节水灌溉,营养育苗等技术,蔬菜面积不断扩大,花色品种逐渐增加。亚山村为县、市蔬菜专业村。汪宅乡也命名为“蔬菜强乡”称号。同时致力发展水果,2005年,成立了汪宅果蔬专业合作社,被县政府命名为“水果强乡”。

早年的屏峰,今日的汪宅,粮丰林茂,生活富裕,家家户户用余粮做酒制糖、米粉榨粉干,制粉皮,做索面,制粉丝,做豆腐。先前淳安尝汁豆腐以屏峰最有名。屏峰乡田多秋收需雇帮工,招待帮工饮食独特,一般雇工收玉米八担为一工,每挑回两担,东家一定拿红枣莲子鸡蛋桂圆汤,一天吃二次点心,早、中、晚三餐都是大鱼大肉美酒米饭包子菜馃。而且全乡规定统一日子收玉米、基本一天玉米收获完毕,所以雇工很多,伙食攀比,格外丰盛。

过去的终将过去,到来的也会到来。先前的屏峰乡虽沉水底,而故址上空当今飞架起千岛湖大桥。正是:

淳安昔日屏峰乡,物阜粮丰第一仓。

为国舍家迁异地,当今故址架桥梁。

注:本篇部分资料来自大连出版社《湖底回声》137~1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用50年回到故乡,斥资千万造出梦中的家,竟消解了29万游子的乡愁
【微村志】桐庐石阜村之基本概况
瑞昌徐氏支派资料大全
最全!江西第一人口大县鄱阳各乡镇简介
瑞昌百家姓家谱之曹氏起源及繁衍! 微赞
千年古驿中馆驿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