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平方家廿三都

清平方家廿三都

   淳安东南部主要溪流是清平源和太平源。南宋《严州图经》就载全县设十四乡,其中有太平、清平两乡。清平乡辖寻凤、临池、富鸿等九个里。明代开始乡以下置都、图,《嘉靖淳安县志》载:“清平乡在县东,旧辖里九,今辖都二图二,二十三都辖图一,二十四都辖图一。”清平源纵深清幽,蜿蜒漫长,《嘉靖淳安县志》载:“清平水在县东六十里新安江合。”故清平源置两个都。宋代清平乡辖里开首即是寻凤里,至今仍叫寻凤村,处在方家村以外,而方家村是原清平乡政府所在地,是清平源中下游的中心,所以说清平方家廿三都。

民国初,县以下行政区划,仍沿用清末旧制,清平源只有一个清平乡。民国10年,全县划10区,清平乡扩为清福区,民国19年,取消原有区名,冠以数字,清福区为第七区。次年改村里制为乡镇制,清平源有方石、朱池等15个小乡。民国23年,撤区并乡,清平源并成中清、外清、里清3个乡。民国25年,三乡又合并为清平乡,乡政府所在地设在方家。

1949年,废除保甲制,建村设乡划区,清平乡分为方家、漠川两乡,隶属茶园区。1956年又合并为富文乡。1958年富文、谏村合并为富文公社。不久即开始新安江大移民,清平源二十三都原方家乡绝大部分沦湮千岛湖。

清平源方家乡移民前有九个行政村,整个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粮食产量高,经济来源多。尤且山林茂盛,物产丰富,盛产茶叶、木材、竹子,山中土特产更多,如竹笋、蕨菜、香菇、板栗、苦槠及各种药材。百姓辛勤劳动,挑担撑筏,不畏艰苦。过去,清平源没有公路,也没有船只,大量的竹木和农副产品只靠人们肩挑背驮,旱路运输当地百姓称之为“挑茶园担” ,一二百斤的担子就凭一双肩膀两条腿两只草鞋,挑到茶园镇,路远要起早摸黑奔波两天,近的也是两头不见日头。民谚曰:“一根扁担颤悠悠,骨头里汗如水流,一挑挑到茶园镇,口干舌燥饿昏头!”

除“挑茶园担”外,还有种运输方法就得在清平源水流中“撑排” ,就是把木头编扎成木筏,再把部分物品放在木筏上,用竹篙撑到小溪,然后运销外地。撑排是技术性强、风险性大的劳动,好多人从小就跟父兄学,练出水性,练出技艺,遇到涨大水,水流湍急,一篙数十米,碰上碣坝,连人带筏冲下坝,沉入浪中后又浮出,如长龙奔腾,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奇异绝伦。

二十三都民风民俗淳朴,大姓望族聚居一地,宗族、亲友关系甚笃,素有互助互济民风。方姓人以东汉淳安先祖方储为神,称方仙翁立庙祀之。对重气节的乌龙王作为菩萨顶礼膜拜。饮食习俗以稻米为主,平时煮米饭、煮米羹、做米稞、过时节包粽子、舂麻糍、蒸米糕等传统习惯,花色品种较多。菜肴注重色、香、味,荤素搭配,偏爱咸辣,农民自种蔬菜,自养禽蛋肉类,还常采野菜,捕捉野生禽兽饱尝口福。农民有杀年猪习俗,腌制腊肉火腿以备一年食用。家家备有沙锅、汤瓶,在火炉中炖火腿笋干、鱼干,其香味浓烈,喜庆宴席,多用暖锅。山区有石鸡、石斑鱼、石木耳和林中香菇等山珍野味。不过,这都一去不复返了。方家乡所属村落都沉入新安江水库,二十三都已不存在。原来有寻凤、方家、龙泉庄等村都得去追忆了。

二十三都寻凤村,自宋至今历史悠久,金岭脚曾有乌龙皇庙,建于南宋年间,香火旺盛,祭拜人众,相传是朝廷为神童邵俊册封而立。邵俊是当地百姓十分崇拜的刻苦读书、文章超群、崇尚气节的读书人。寻凤村原属清平乡9保,后为方家乡。海拔高程75.33米,移民时共有59户,264人,1958年移民建德劳村乡,后转迁江西德安,资溪两县。一村分两省三地,寻凤有凤也难寻了。

方家,原与寻凤村同属清平乡9保,解放后划为方家乡,是乡政府驻地。辖九个行政村,位于清平源的中心,是源里源外人出入的必经之地。东临盛产莲子的荷花庄;西毗狮子潭口的寻凤村;南与朝山山麓的龙泉庄仅一江之隔;北靠清堂湾山脉。方家村落坐北朝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清平源商贸,工匠,人流物流川流不息的集市地。特别是过年过节,邻村群众云集方家,看戏观灯,赶集购物,热闹异常。方家古时方姓为望族,从环村的残垣瓦砾遗址之称谓“梅花轩”、“绍嘉轩”、“童庐轩”、“豁达觉”等来看,可见文化积淀深厚。后来以吴、李姓占多,但仍名为“方家” 。方家村中房舍建筑物粉墙青瓦马头墙、砖雕、石雕、木雕技艺精湛。一般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有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栏杆窗扉玲珑剔透,极具徽派风格。房前屋后都有庭院,花果飘香,绿树婆娑。村庄一条宽敞的主街道穿村中而过,大街小巷均用茶园青石铺成,青石两侧用鹅卵石镶铺罗列,齐整洁净。村中街道地下流有水渠,每隔十几米路侧开设一处小水埠,渠水清澈长流,供给村民饮用和洗涤。街两面开满百货,食品、小吃、粮油店,还有竹、木、铁匠铺,乡民往返购物,倒也热闹纷繁。村中还有多座祠堂,分别建于明清年代。建筑颇具特色,有方氏,吴氏、李氏宗祠各一座,建筑恢宏,尤以吴氏宗祠高大气派,飞檐翘角,大门有石马、石鼓、旗杆石等昭示着祖先的辉煌。解放后仍是村办公、演戏、食堂用餐地方。乡政府机关就设在临东街一幢吴姓秀才原来的药店兼诊所前堂大厅。

方家村民间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全村人每年都要演戏,剧目剧种都不同,由婺、越、睦剧,民间游艺由舞狮、龙灯、竹马、高跷等,传统文化长盛不衰。而这些用历史之笔,蘸着传统文化浓墨书就的古村落早沦湮千岛湖底。方家村百姓于1958年背井离乡徒步迁建德,当时全村97户,428人,因安置不妥而后辗转迁浙江云和县云和、沙溪两镇4个村。移民们历尽艰辛,意志坚强,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现方家村移民很多年轻人在云和县当上了干部,在重要的岗位上为云和全县人民服务。还有的年青人,积极钻研科学技术,办起了企业,如移民后代女青年金赞芬办起了新胜木制玩具厂,雄伟高擎的厂房大厦,鹤立鸡群地挺立在云和中山西路工业区。2009年,金赞芬还考上公务员,其弟接任董事长。金家四姐妹都令人瞩目,三人为国家干部,老大已是丽水市人事局副局长。当地有诗赞曰:“皑皑雪中尤见梅,铮铮硬骨独妩媚。君若狐疑看新胜,而今裙钗赛须眉。童趣盎然工艺美,靓妹老总频传媒。笔走龙蛇稳操键,运筹帷幄一英才。”

而与方家一江之隔的龙泉庄,原也是方姓族居,后虽有刘、毛、洪、汪等姓百姓迁居而来,但村中只有方姓宗祠两座。龙泉庄自古崇文兴学,是原方家乡首屈一指的人杰地灵之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才跄跻、移民时只48户,192人,当时就有7个大学生。其中方文化一家就有三个大学生,方文化本人留学日本,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为国效力。解放前方定中曾任温州市警察局局长,方樟松任国民党浙江省督察。解放后的方立,历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信息局局长、政研局局长、国际局局长,政研室副主任。

该村属新安江水库移民村,1960年,龙泉庄部分人后靠漠川村,老支书方银汉当时祖孙三代七口人,住在一户老社员不到20平方的破厨房里。后来全村生活困难,有186位龙泉庄人转迁到江西宜黄二都镇一个山头上。可怜方银汉堂兄方寿平,移民开始就带着三个未成年儿子逃到山上搭茅棚,过起没有户口的黑人生活,后来水上涨,拆棚时,老二儿子落水身亡。不久方寿平也过世,老大没人管教,行骗被抓,判了七年徒刑,老三己50多岁,还是光棍。原来一家七口,移民费一分也没拿到。龙泉庄后来又有人移至江西永丰县。一村分两省四村,但愿龙泉泉不断。

原清平乡10保的何家庄、高砚、石川、曹家坞口、西武山、上岭脚等10个村移民至江西宜黄,金溪及浙江省的云和县及本县富文临池、青田。而朱村、青田两个跨库村除后靠外也移民至江西宜黄和浙江的云和。正是:

淳安今日碧湖平,多少移民泪水涔。

千岛美名扬四海,难忘游子当年情。

注:本篇部分资料来自大连出版社《湖底回声》1148~1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都枫相:春茶吐蕊采摘忙
他们都说丽水山清水秀空气好,景区古村逼格高,重点是能免费“壕”游!
浙江隐藏了一座仙境,上榜中国国家地理,高铁直达却不为人知!
定了!3月29日开幕!线路抢先看~
一个因茶改名的千年古村,爱茶的你一定要来走走哦!
UC头条:山河地理——滦河下游有些村名与原籍村名藕断丝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