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

摘要: 杜书伍(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

压力的本质

科技产业变化快速、竞争激烈,工作环境充满高度压力。人们遇到压力时,很容易产生抗拒、甚至逃避的心理。但抗拒、逃避并不能真正解除压力,唯有思索压力产生的原因,从压力产生的根源着手,才能有效地纾解压力,不受压力摆布。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压力无所不在。刚换一个新的工作,对新的环境与工作内容不熟悉而感受到压力;学生考试前,因无法预知会遇到何种形式的考题,即使准备再充分还是多少会感受到压力;有些人第一次出国,会担心赶不上飞机而提早许多时间到机场等候,这也是压力。
另一方面,业绩目标无法达成、担心实力不如对手、家人有问题无法解决、经济状况不佳等等,免不了也会产生压力。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下产生的压力,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就是人们遇事感到“我不会”、“我不熟悉”或是“我不确定”时,就会感受到压力。
既然压力的来源是本身对事物的不熟悉、不确定感,或是对于目标的达成感到力有未逮所致,那么,纾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去了解、掌握状况,并且设法提升本身的能力。一旦会了、熟了、清楚了,压力自然就会减低、消除。可见,压力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逃避之所以不能纾解压力,是因为本身的能力并未提升,既有的压力依旧存在,强度也未减弱。

压力的作用

由此观之,压力也可视为一种侦测器,测试一个人的能力。同样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压力大小也不同,能力较强者,感受到的压力便较弱。一个人能够负荷的压力强度,能反映出他的能力高低或对事物的熟悉度。压力的存在,代表欲达到的标准高于实际情况;而压力的消除,代表能力较先前提升。
反过来说,一个人一旦感受不到压力的存在,不但并不可喜,反而要特别小心。因为这表示在能力提升与个人成长上,少了一股相当重要的动力来源,这样的环境虽然安逸,却无助于成长。就此而言,压力的存在有其正面意义,人不应该害怕、排斥压力。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既然个人感受到的压力强度与能力、熟悉度有关,那么,在工作场合当中产生的压力就不至于真的把一个人压垮。即使压力大到个人无法承受,也还有能力较强的主管可提供协助,压力对他而言相对较轻。
如此拾级而上,倘若到了总经理、董事长处仍无法解决,便只能克服多少困难算多少。事实上,压力的产生与纾解并非全有与全无,而是渐进式地增加或减轻。在寻找解决方法的同时,个人的能力也随之提升,相对地,压力便减轻了,这代表一种改善与进步。
了解压力的本质,面临压力时就不致慌了方寸、乱了手脚,也只有想不开的人才会被压力压垮。

压力的大小

个人纾解压力的方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在心理层面上,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压力。
如前文所述,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现象,并非一种负面的状况,而且生活、工作之中,压力无所不在。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言,面对压力时可以自问“如果没做成又如何?”这样的想法并非找借口,而是一种有效纾解压力的方式。
但如果本身个性较容易趋向于逃避,则应该要求自己以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告诉自己,适度的压力能够帮助自我成长。另一方面,也要随时切记,压力过大时要寻求主管的协助,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
主管除了要了解压力的成因、帮助员工调适之外,同时也应该了解个别员工的性格,以及了解:压力同时也有帮助个人成长的作用。遇到员工前来寻求支持时,能够适度地拿捏协助员工的方式与程度,避免部分较消极的员工养成只要一遇到压力,便将之转移给主管解决的习惯。
年轻的员工由于工作、社会阅历较浅,更加容易产生压力,此时应该积极地练习如何克服压力,在此过程中,加速个人能力的成长,胜任既有的工作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职位上的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候也可以适时地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帮助自己成长。切记:帮助成长才是真正的目的,以避免自己一味地设定过于高远的目标,陷入过大的压力而得到反效果。
联强也有两项重要的制度有助于个人的压力管理,即月报制度与自我成长衡量。透过做月报,让员工学习整理分析的方法,培养规划分析的能力,并借此从工作中寻找可改善之处,提升其专业程度。只要能力不断提升,既有的压力便会不断减轻。尽管还是会有新的压力产生,但因为员工的能力不断提升,新的压力同样可以被逐步减轻。
至于自我成长衡量,则是让员工定期地比较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感知到过去曾经带来压力的事情,如今已经可以应付自如了,从中感受到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相关链接:经销商,提防你的员工Burnout
文/徐
从管理上看,什么叫Burnout?它的学名是“过劳”,也叫“深度倦怠”,通俗地说就是:出于某些原因,员工出现强烈的从内到外的疲劳感。
2003年,Burnout和营销4P、供应链管理等,被选入迪尔洛夫的“世界最伟大商业思想”名单,因为它直接展现出企业中被隐藏得很深的一些实际情况。
员工的深度倦怠,通常分为由表及里的三种现象,都对工作结果有害:
●行为:员工多酗酒、婚外情和嫖赌,与同事、客户交往时心气不高,甚至出现破坏关系的攻击行为。
●生理:员工经常疲惫、失眠、心悸,多发偏头痛,食欲下降,甚至有内脏器官病变。
●心理:员工常易烦躁、逆反、怨天尤人或自卑,这一切又被行为挫折所强化。
员工产生深度倦怠,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杜书伍先生所说的“压力”。而我所见过的经销商,往往对这个问题毫不关注,更谈不上给予员工实际的指导。
杜先生主要谈了员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现实中员工自身或家庭因素也同样会导致倦怠。如何发现那些来自工作和私人的问题?这全赖于管理者的细心观察和向下交流。
有的经销商老板觉得这样做毫无必要:我自己承担的压力就够多了,员工的压力应该由员工自己来承担;他们要是敢倦怠,我就用销售目标和提成制度去刺激他们,实在不行,让他们走人—在中国招人很容易!
如果你在发展初期,员工非常少,那么靠高淘汰率维持一个“狼性”队伍还没有问题。但当你做大,员工增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假设让你去带领一支大部队,仅凭简单管理,反而将损害战斗力—战士们的厌倦心理会相互传染,中级军官也对你貌合神离。
我知道很多人爱看解放军的管理,爱看西点军校的管理,并喜欢鼓吹军队式的目标管理和严厉风格。但真正懂军事的人都知道:西点军校一样有他人性化管理的一面,而解放军则有政委这个专门的设置,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战士和军官解决精神、思想方面的苦恼。
经销商是否需要配备一个“政委”?这完全要看你是否拥有一个具有“政委品性”的副手(副总);如果没有,就只好劳烦老板自己来兼任。
帮助员工解决深度倦怠的人,并非要求他特别讲究“人性”,而是要把人文关怀和业务目标融合在一起。这是不是中国古代所说的“阴法阳儒”?即内心遵循法家的道术和目标,外表却像个儒生般通情达理、彬彬有礼。并非如此!好的政委,应当具有持续的行为统一性,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靠模范作用带动那些倦怠的员工。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经销商企业虽然配备了“黑脸+白脸”,但一样不能激发员工士气,也留不住好员工。
最后强调:正如杜书伍先生所说,要解决Burnout问题,单纯指定专人就压力解决压力经常也会失效,最终解决还是要靠企业管理和制度的提升,因为Burnout不仅来自工作强度,还来自责任不明确、员工没有决策参与感、奖惩失当、人际排挤而升迁无望等传统弊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在工作中燃烬(burnout)自己
双语:你感到“职业倦怠”吗
医生也病了:职业耗竭,确有其事
4.12 周五 职业倦怠 复习讲义
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你可能是出现职业倦怠了
工作倦怠:如何“药”到“病”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