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真的能教育得了孩子吗?



“我们真的能教育得了孩子吗?孩子真的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吗?”在昨天的某个群里,我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了大家的探讨。一直在关注并思考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自从深入学习心理学后,我发现“教育”这个词真的没那么简单。有时候我觉得,在家庭环境里,在我们跟孩子的关系上,甚至不能用“教育”这个词,因为我们根本教育不了孩子,孩子也根本就不是我们教育出来的。


你也许会问: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那他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先不要着急,我说孩子不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并不表示孩子的成长与我们的毫无关系,事实上,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教育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家庭情感和亲子关系在起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上次在俊俊学校的讲座上,教育专家的话里有答案:“人”字之所以由两笔组成,它其实包含了两层重要的含义,一层是知识的积累,另一层是人格的养成。知识的积累主要取决于学校教育,人格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家庭,而人格重于知识。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拥有多少知识,做了什么事更重要。


现在你知道了吧,在孩子未来的人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知识,是人格。而人格不是被教育出来的,它是在孩子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一经形成基本就很难改变。早年一般是六岁以前,这个时候我们很难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根本听不懂,所以教育效果也是有限的。孩子更容易懂,更喜欢学的是父母的为人处事方式,父母的关系模式,父母的言传身教等等。也就是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就是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模式。孩子为什么胆小怕事?为什么脾气暴躁?为什么不爱打招呼?为什么丢三落四?为什么拖拖拉拉?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或者你潜意识中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孩子努力的想要成为跟你一样的人。


为什么我们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因为跟你说的道理相比,孩子更看重的是你这个人!你跟孩子说,小孩子不能随便乱发脾气,有什么事情好好跟人家说,人家会理解你的感受的。可是转眼孩子犯了个小错误,你就着急上火的破口大骂。你跟孩子说,要勇敢,多参加活动,主动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可是你却整天宅在家里,从不主动跟别人交流。孩子当然会忠诚于你,而不是你的道理,因为在孩子心里,你才是最重要,不是你的道理。可是孩子这样的忠诚你,模仿你,却还要受到你的责怪与刁难,道理讲不通时甚至还要棍棒相加,孩子的忠诚换来的却是痛苦,你叫小小的孩子情何以堪?孩子不过是我们的复印件,原件不改,复印件改得了吗?即使复印件真的改变了,当它发现自己跟原件不一样时,它会不会心焦呢?


跟孩子如此看中我们相比,我们更关心的,却不是孩子这个人,而是他的“问题”。到哪里都听到家长在抱怨,我们家孩子有什么问题,考试怎么样不好,什么东西还没学会,似乎不给孩子挑出几个毛病,不盯着孩子找出点问题,他们就没尽职尽责一样。当然,家长之间的相互抱怨还算好的,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最可怕的是我们对着孩子的时候,仍然毫无顾忌,各种抱怨与指责只增不减,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放,似乎不这么天天念叨,孩子就改不掉他的毛病,不这么时时提醒,孩子就成不了大器一般。


试想,如果你的老板每天在你背后指指点点,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好,你是什么感受?你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吗?你的能力发挥得出来吗?或者你还可以去做个试验,对着你家的某盆花每天念叨个几十分钟,一个月之后你看这盆花是否还能活得下去。据说持续的负面能量可以让植物枯萎(当然我到目前还没有试过),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


或许你又要问,那不能说教育孩子,应该说什么呢?前几天我看到某篇家庭教育类的文章标题悄悄改为培育了,说明“教育”这个词已经让家庭教育专家们有所警觉了。可是我觉得用培育似乎还是不太妥当,培育有培养之意,似乎其中还是暗含了家长的某些期待。一旦这个期待的度把握不准,就会变成控制,适得其反。或许用“陪育”更合适一些,陪伴并养育,只陪伴,不期待,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在陪伴中,我们则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孩子需要的时候,参与进去,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淡化成背景,让孩子始终感觉到我们就在身边,却不会越界,想起的便是温暖。如此,孩子才能在我们这里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的需求被满足了,他们的感受被看到了,他们的情感被支持了,他们情绪被接纳了。这才是孩子作为人的真实需求。


写到这里,你或许又要怀疑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想造成恐慌吗?不,亲爱的,我还没有闲到花我自己的时间让你恐慌的地步。我只是想提醒关注孩子的你,如果真的爱孩子,为孩子好,请先自我成长和改变,活出你自己吧!因为只有人格健全的父母,才能养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先自我成长和改变,那么你就离孩子远一些,对孩子带着一份深深的尊重和敬畏,或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呵护。因为人格层面的东西不是教育出来的,而知识层面的东西有学校代劳,我们能对孩子的教育实在有限。


当我们认为可以教育好孩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或许正是我们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所以带着一份觉知,跟孩子保持界限,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如果非要做点什么的话,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尊重和信任本身,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育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孩子的秘诀是:心要狠
重塑亲子教育
父母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孩子不讲道理, 根子在父母, 抓好这5点, 教出一个讲道理的孩子
浅说家教
【禅悟心语】独立人格就是对自己负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