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拆书130:云办公离我们还远吗?

拿到王紫上的《云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革命 》我就忍不住先看,倒不是因为我多了解王紫上和她的上方团队,恰恰是因为不了解,我很好奇,我们团队的云管理模式和紫上的云管理模式有何不同。


我是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云管理模式,第一这可以应对城市病;第二这可以给创意型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第三全球化协作会越来越多,对于需要多任务跨地区协同的团队云管理模式本来就是必须的选择。



思考一:如何概括王紫上的云管理模式?


按王紫上新书说法,她们的云管理模式是员工可以选择在家办公,也有集中办公地点,公司有的老员工八九年没有见过领导,甚至大部分员工在现实中都互不认识,但是一样通过云管理模式做到了很好的协同办公。


王紫上认为云管理模式的优点是

  • 可以四海用人,降低运营成本

  • 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 节约员工浪费在城市交通上的时间

  • 降低内耗,避免办公室纷争


当然云管理模式弊端是对人的自觉性要求很高,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王紫上实际上发展了一系列管理和组织策略来展开她的云管理模式,我看完全书,把她的思路提炼成五个部分。

  • 把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矩阵型

  • 把业务模式从流程驱动变成蜂窝驱动型

  • 把人员聘用从面向能力变成依个性使用

  • 把绩效考核从强调结果变成强调找抄改

  • 把过程监控从强调监管变成游戏化驱动



插入一点读书的方法


如果让我总结这本书,上面就是我的提炼,一本书无非就是以上五句话。


先提出组织变革目标,再用业务再造做策略,用合适人员配套,在绩效导向上强化对目标有利的行为导向,最后在过程管理上引入游戏化驱动模式。这是企业管理的一般逻辑,我这五句话就是用这个企业管理内在逻辑套用王紫上的书内容,再消化成自己的知识就好记忆了。


一本200页的书,花两个小时看,一个小时整理分享,也就吸收到了大部分关键点,有些具体的做法我已经有概念了,需要用的时候,我去“找抄改”就可以,不需要现在就背。




思考二:如何让云管理模式落地?


把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矩阵模式,是很多企业进行的探索。在秋叶PPT团队,内部小团队本来就是扁平的,因为一共就没有几个人。


我们如果未来能做大,才会面临如何在大的规模下实现扁平化管理。但我个人看法是如果我们能做大,更可能会先经过传统的职能层级型管理模式,做到这个模式能支撑的天花板,然后再次转型到扁平化模式,而不会学习王紫上一步到位云办公。


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很简单,我的团队大部分都是刚刚工作不到2年的90后,在职业化自律,专业化协同方面都缺乏打磨。


你让他们一个人在家办公,自己管自己也许还好,但一旦要和外部企业有业务对接,他们未必能理解别人为何工作效率那么低?他们多经过一些内部流程折磨,反而更能换位思考别人的难处和思维,对做好工作会更有帮助。


至于把业务从流程驱动,也就是各人只管自己的一块业务,高效驱动变成每个人交叉到不同的业务,互相支援。这个方面落地最大障碍是业务类型,上方的业务类型是线下活动型的,这种业务变成蜂窝驱动是很自然的,一次线下活动,接口方众多,需要随时协调通气,变成蜂窝群组会提高效率。


我们做在线课程的,也是不同课程开发变成一个个小组,平时工作都是通过QQ群讨论组远程沟通汇报,效率很高。我让小组的课程开发老师也兼顾答疑、改作业是合理的,也是获得课程开发质量反馈的渠道,但是你让课程开发老师还介入推广策划、售后服务、收入分配等等其它工作,那就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效率。


找抄改是我们一致的地方,我们很多工作都会找合作伙伴,或者外包,或者借用现成的模板,这样效率高,麦肯锡有句名言: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我们倒不觉得这是云办公的事情,这是搜商。云办公时代,员工要是没有搜商,什么事情都要从0到1做一遍,这才是个大问题。


但我们在员工使用上,一定是能力优先的,你来,是什么性格不重要,我们最看重的是能解决问题。


小创业公司,来的人一定是要管用的,性格不匹配我们调整,价值观不一致我们多沟通,不过我们选择的员工都是从我们一起玩了好几年的小伙伴里选,价值观,性格匹配问题肯定有,但是不会那么严重。


这一点紫上的书没有特别强调,她们更多是展示把人按性格急和慢,关注人的感受还是关注结果把人分为四类,不同区间的人用不同方式去管理。


我对于这种性格分类的态度是作为一种快速管理人的标签法可以,但是人是很复杂的,总有例外的,我们做管理,还是得依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没有简单划分一劳永逸的事情。


有时候一个团队能坚持很久,不是你管理水平多好,是你运气好,遇到一群能力、性格、情商都匹配的人。认识这一点对管理者自己很重要。


游戏化驱动这个事情,在我们团队其实也没有对核心员工全面采纳,尽管每个紫上介绍的方法我们都有尝试,甚至玩法更多。我们更多是考虑针对学员设计游戏化驱动,营造他们乐于学习的氛围,并尽量变成标准化流程,因为这样才能控制成本。


对于内部员工,我倒是一直强调目标导向,业绩导向,正现金流导向,对于小团队,云不云办公的不是核心,如果没有正现金流,分分钟倒闭,这才是关键。


搞云办公,可以提升业绩,带来现金流当然要搞!如果我搞,能力不够,准备不够,素质不够,反而带来业绩下滑,我不会干。


不过未来越来越多行业向创意服务业转型,我相信这些行业需要云办公模式的概率越来越大,如果你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可以看看,有些部分也许会启发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扁平化运营管理的四大优势
一堂淘宝卖家的管理课
赵迎光、宗毅等四大男神告诉你:组织管理创新玩法
如何激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如何在企业复制出更多的“老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