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自欺欺人的人,通常可以活得更长?|【经纬低调出品】

在进入今天的正文之前,想先送给你们一首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ecret The Pierces - Thirteen Tales of Love and Revenge

Got a secret
Can you keep it?
Swear this one you'll save
Better lock it, in your pocket
Taking this one to the grave
If I show you then I know you
Won't tell what I said
Cause two can keep a secret
If one of them is dead…


“啊,不小心又出纰漏了,我得瞒着大家……”

“我这件事情真的瞒着所有人啊,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尽管我们无数次自我提醒要直面人生,但更多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总是“人艰不拆”。我们总是习惯于自欺欺人,为自己找寻一些舒适的出口。殊不知,有的时候“温水煮青蛙”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亦有研究表明,善于“自我欺骗”的人,由于压力水平较小,所以更容易长寿。所以,在人生艰难重重的情况下,这么爱自欺欺人的我们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层的秘密?


当你拥有这些疑问,反复叩问现实,答案却始终不可得的时候,也许,是你的心理机制在帮助你抵挡住了残酷现实的侵袭。


自欺欺人的基础效用就是缓解我们内心的压力,不管是白领精英还是创业团队,我们长期面临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心理会开启这种“自骗”机制,帮我们度过一些难过的时刻。


比如稍微具备一些自嘲的阿Q精神,丢了几百块钱,就在心底里想想:“就当是捐给留守儿童了。”这是自我机体自动开始进行的应对方法,去缓解面对挫折、冲突所产生了紧张、焦虑。比如工作中A犯了一个错误,想尽办法进行遮掩,他/她认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没事的,放心吧。”但其实很有可能他/她的小秘密早就不胫而走,满城皆知了。


这种“自欺欺人”一般不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只是会让你在发现真相的时候,深感心累不已。但是往更深层次去走,我们很有可能因为欺骗自己,蒙蔽了认知自我的眼睛。


比如在学生时期,最经典的“自欺欺人”就是考试作弊,耶鲁大学的Zoe Chance曾经进行过一项测试,Chance叫来了一组学生进行IQ测试,一半的受试者的试卷上“不小心”印有答案,Chance团队希望能够从中发现学生们自欺欺人的蛛丝马迹。结果证明,确实有很多人在考试中没有抵制住诱惑,参考了答案,最后结果当然是拿到答案的人得分更高。


而后Chance进行了测试,看看受试者们内心是认为拿到高分是因为作弊,还是认为自己本身就能达到高水平的IQ?于是,Chance让参与者进行第二轮测试,并且要先预测一下自己的得分。作弊组大部分人都预测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当然现实同他们的愿景基本上背道而驰。


当然令我们震惊的是,你认为作弊组的学生会因为参考了答案就降低对自我的期望值,然而他们并没有。我们常常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要好得多,有些人获得外力相助之后,更加热衷同他人比较分数,更加关注排名,更加深信自己取得成功是来源与自我的聪明才智。


在工作的时候,我们总是面对着来自各方的评估,找寻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我们常常做一些自己认为“感动中国”的事情,比如深夜加班赶报告,为了客户不吃不喝不睡,我们总是在内心默默念着:“我这么努力,一定会成功的。”但却在这种自我催眠中,抛弃了高效工作的方法论,用“花更多时间”来替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最后这种“感动自我”的工作方式只会拖累了自己。


创业的过程中,我们有的时候无法抵制一些不合理的捷径的诱惑,有的人走了捷径但是懂得缄默的价值,有的人却更加汲汲同他们进行比较,希冀能够从中获取来自周边的认同及优越感。当现实同理想产生差距的时候,我们总是徘徊在“真实的我”与“期望的我”之间无法自拔,这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认知有着负面的影响,对于职场、创业更是巨大的打击。失去了清醒的认知能力,我们就会渐渐迷失在各种评价体系之中。


再看我们的平时生活,上世纪80年代,瑞典心理学家Ola Svenson发现在她调查的美国人中有88%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个好司机,93%的人,毫无逻辑地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要比其他人更为娴熟,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所有人中能够跻身Top 20%的“最安全老司机”的行列(呵呵)


你看到这些数据可能会嘴角带笑,心里想:“我反正不是这种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期有关行人安全调查显示,约有80%的人是“低头族”,可是,只有29%的成年人承认自己是其中一员,如同Ben Zimmer在《华尔街日报》上报道的一样。这佐证了心理学家们的“自我提升偏见”,个体更喜欢积极地看到自己,认为自己比他人优秀,但有的时候,事实可能和你的想法大相径庭。说白了,自恋可以,但是别恋到最后把自己都给骗了,那就有点可怕了。


当然,这种自我欺骗有的时候当有的人自身的欲望和冲突和社会规则不一致,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人,人会自动向相反的方向表现。这句话是不是很难懂?说白了,就是比如我其实很讨厌你,但是无奈你是领导呀,我只能表现的很喜欢你。但是演着演着可能就“假戏真做”了,我们将自我的真实情感封冻起来,这份厌恶就埋在了心里。


再比如小孩子放学的时候,妈妈没有来接,他可能会非常骄傲地说:“妈妈太忙了,都坐大飞机!”来搪塞。再比如有的人说:“好朋友几个就够了。”实际上可能是在规避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说钱够花就行了,是在回避自己在社会上的成就不够。


说白了,任何同“欺骗”相关的机制都跟你的“诚实”程度有关,有很多人可以做到怎么说就怎么做,但是很少人能够做到怎么说就怎么想,于是产生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现象。自欺欺人最终是无法接受人生的痛苦和缺憾,然而人生中许多事情要承认其不完美,才能活的更加随心所欲。最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接纳”二字,接纳自我,接纳现实,接纳不完美,日本传统文化中有“禅寂之美”,就是重视来自客体的不完美,不恒久。学会欣赏带有一些缺口的人生,才是正确的打开姿势。


 也许你还想看 :

从疫苗事件,我们看看如何提高自己的——“信商”?

如何在社交网络里显得“我情商很高”

来,聊聊“如何辨认身边的聪明人”

微信上做这10件事,让你轻松毁掉人脉

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减法

和这些特质的人,你们可以跨越“点赞之交”了

我说的内向不是你们以为的那样

罗玉凤:我没有很介意在你们心中的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欺欺人的坏处
one more chance
善于自欺欺人的人,可能更容易取得成功
秒速五厘米《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用蓝调口琴来演绎
你的耿直在别人眼里是傻吗
大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