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曾经是熊孩子的你终于有了熊孩子,没想到......| CBNweekly


小时候,我们总是想我们不要像父母这样父母那样,但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当了家长以后其实是在走父母的老路。


新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一个月中,朋友圈不断被“2岁的孩子上英语课”“急诊室居然有一边贴着冰宝贴一边还在做奥数题的小朋友”“教师节到了,怎样给老师送礼才最聪明”的话题刷屏,压力大到简直连大人都要有上学恐惧症。咦,说好的减负说好的快乐教育呢? 


掰着手指算了算,这些小朋友的父母大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说到底就是我们这一代啦。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最讨厌父母说什么?“不许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不好好读书就只能扫垃圾了。”“你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做两道题。”……面对这么多不许我们曾多少次暗下决心,等当上父母,一定要让小孩有足够高的起点,能够“有充足的自由,快乐成长”。


但风水流转20年,终于轮到我们做了父母,当初的承诺却已成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才是最高纲领。孩子没出生就买了一大堆早教类益智玩具,刚出生已经忙不迭进了育儿群,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置换学区房以及哪个早教品牌对孩子更好—对孩子未来的焦虑程度和我们的父母辈比起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不焦虑吗?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尔斯·克拉克根据《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提出了一个叫做“盖茨比曲线”的概念,说社会越不平等,子女就越可能卡在和父母相同的阶层里无法向上流动。《小别离》中海清劝女儿出国时说:“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看完这些多少当家长的能无动于衷?


说到底,对孩子的焦虑是大家对现实生活焦虑的映射。这种心理转变的路径可能是这样的:在进入社会到当父母的这些年头里,逐渐感受到社会的残酷和压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固然好,前提是你有足够的积累——包括学识、工作经验和人脉。于是,到此终于明白了父母当年苦口婆心的要义,因为想要过上梦想中“精神物质双丰收的生活”,年轻的时候都得脱层皮。如果你有朋友嚷嚷“小孩子都逼成这样了,还有什么意思,当然还是快乐最重要啦”,那99.9% ta还没孩子。


还记得《成长的烦恼》里捣蛋鬼迈克第一次发现自己在像爸爸西蒙一样教训人时的那种百感交集么?每代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父母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身上,不管是我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当有一天发现,我们说出口的话竟然正是父母当年的口头禅,才知道言传身教和基因一样强大。


我们也开始感受当年父母感受过的同辈压力。很多时候我们也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过得轻松点,但看着身边“比你起点高还比你更努力”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孩子,又不得不再次打起精神,把孩子送去奥数班。


当然,成为我们父母的样子也没太多不好,毕竟小时候还有过快乐的时光,以及时代前进了30年,大家对爱的表现变得更开放和包容了,所以好歹我们也应该算是升级版吧。



长大后我也成了你


当我们自己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曾无数次地想过,


“长大后,我一定不像爸妈那样×××。”然而……


娃皮照样打


小时候被爸妈打时曾暗自下了9999次决心保证当了爹妈之后需要用爱和耐心对待孩子,绝对不打。但现在当你上了12个小时班,隐形眼镜掉落在回家的路上,身体被掏空只想“葛优躺”的时候,打开房门发现孩子把家里200元的盘子砸得粉碎,玩具摊得没有落脚的空间,并且正在乐此不疲地把杯子里的水往地上倒,还朝着你得儿意地笑的时候,你只想大吼一声“我淘宝上买的竹板在哪儿!”


晒(聊)娃狂魔


小时候一直觉得爸妈在别人面前夸(骂)你是一件超级害羞的事情,恨不得拿块抹布直接堵住他们的嘴,然后挖个地洞钻下去。结果轮到自己当了爸妈,只要对方问一句:“你有小孩了吗?”就能和初次见面的人连续说8个小时自家娃的各种轶事不带喝水。更可怕的是朋友圈晒娃。每日一发,还必定是9宫格,每张照片里娃的表情明明一模一样,却写着“今天娃的表情好丰富哦”。再说,不经过孩子同意就把ta的裸照公布出来,让人家长大以后怎么面对父母的闺蜜基友啦。


“别人家的孩子”依旧存在


“Amy家的女儿3个月就会叫妈妈了”“Bonnie家的儿子1岁就会ABC了”“Cathy家的双胞胎2岁就会加减法了”这些妈妈群里的闲聊随时都可能成为引爆自己疑心病的导火索。“我孩子是不是呛了羊水智力受损了,为什么8个月了还不会开口说话?”此时此刻,突然理解了当年父母为什么会一个月对自己说10遍“为什么隔壁家的小王数学考了100分你只有98?!”


还多了“别人家的父母”


除了别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父母”也升级了。每次看到别的妈妈把孩子送到了1万元一个月的幼儿园,20万元一年的国际小学,或者是买了600万元50平方米的学区房,就恨自己当年读书不努力,没能拿高薪,没能力造出另一个“滴滴”靠创业身家过亿,以及最后还找了一个“猪队友”。


谁说过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了?


朋友圈有篇名为《我宁愿你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意看到你有一个卑微的成年》的文章概括了大部分父母的心态。小孩没满月就开始筹划买学区房,到6个月就被送去了早教班,2岁已经报了英语班,4岁开始学“逻辑思维”,6岁以后双休日要上8个兴趣班,这样才武能打怪兽、文能常春藤,万一落水还能自救。至于小时候想过的以后让孩子玩到6岁的计划早已飞到喜马拉雅山山顶上去了。



但我们还是有升级


毕竟和父母这代相隔30年,等我们当了父母,


这些方面还是进步了。


接受早恋/出柜


对于上一代这还是一个禁忌话题,“同性恋,油~”到了我们这一代,更多的年轻父母开始考虑对于出柜可能性的接受度了。当然,真理的检验还得等我们的娃长大了才能看出我们的观念究竟变化了多少。


更愿意表达“爱”了


上一代羞于出口的“爱”字已经变成了现代父母的口头禅。“宝贝,妈妈好爱好爱你。”“宝贝,你爱爸爸吗?”一天12遍,再这么唠叨下去,估计孩子长大了也要“爱无感”了。


宽容孩子的个性


比起上一代动辄“不许这样×××”“你敢×××!”,我们更能理解小孩的天性—尝试和探索。“小孩从小用手抓食物可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在外面抠泥巴回来一身黑也能容忍。不会因为衣服弄脏这样的原因就不让他探索世界,但说到底能那么心宽还是因为家里多了保姆和儿童洗衣机。


正面鼓励


我们不再说,“你怎么那么笨,这个也不会。”取而代之的是,当小孩口吃不清地发出了ABC的声音也会激动地双手鼓掌,声音高昂地说“宝贝你好棒!”因为还记得当年因为父母的一句责骂,我们就从此不爱数学的事。


拒绝养儿防老


30岁之前就买好重疾和养老保险,周末走起看看各大养老地产。比起上一代“养儿防老”的观念,我们早已知道“养老还得靠自己”。毕竟,我们把孩子带到人世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体验丰富精彩的世界。



新一代父母需要武装的18种技能


除了品行端正这种亘古不变的必备品质,


新一代父母还需要这些技能。


英语


小孩从2岁开始,就有家长开始在家中和孩子用英语对话。除此之外,要知道,有些学校家长群聊天规定的通用语言可是英语。


微信socia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孩子800万的学区房,也不如给他这8个字!
从熊孩子到小天使?父母要这么做!
孩子被别人孩子打了,怎么办?这种做法很赞,值得父母学习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爸妈”!太精辟了
孩子犯错后,父母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不给看电视就跳楼,李玫瑾:在该立规矩的年纪,家长要说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