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神之贡品、催情圣物到全民零食,这玩意简直一部大写的历史传奇!

话说,

这个东西,可能你没见过,乍一看好像挂树上的红薯?

          

             

打开看着像畸形山竹?

但如果这货变个形状加工一下……

估计地球人都认识了!

巧克力,绝对是我们最常见的零食,没有一个甜品能比它还国际化,不仅好吃还对身体有好处,简直是居家、旅行、解饿、疗(情)伤、过节、送礼必备之万能佳品,

不过,关于巧克力的事儿,可能你除了它好吃以外对它了解并不多,

就是这个大家司空见惯的食物,它背后的历史也是一部大大的传奇……

   1   
   神之食物   

上面说了,新鲜的可可果肉长得有点像山竹,据说味道也挺像,酸甜酸甜的。

最早的时候,可可树只生长在中美洲,中美洲的古代人们,就把它当普通水果来吃。

         

对,就是水果。毕竟谁也不会看到个西瓜,第一想法是把籽儿都抠出来炒瓜子儿吧……

直到4000年前左右吧,有一个很有创意的玛雅人——当然也可能是一个很懒不爱扔垃圾的人,发现可可自然风干之后(都放发酵了好吗!),露出里面黑色的豆子,闻上去有一股神秘的香味,咂么咂么,还挺有内味儿的。

在不断的尝试后,玛雅人终于掌握了可可最基础的制作方法。

他们把可可自然发酵风干,然后把可可豆取出放在火上烘烤,再将烘焙好的豆子碾碎,制成粉末,还可以加些玉米面和辣椒(毕竟墨西哥特产),再加水摇匀打出泡沫。

最原始的巧克力,就完成了。

是不是和咖啡有点像?但是这种可可饮料的历史可比咖啡悠久多了,考古学家在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奥尔梅克和玛雅文明遗址中,都发现了可可豆成分残留的陶罐。

         


虽说这个可可饮料,味道和咱们现在喝的热可可差距有点大,又苦又辣还是冷的,但是玛雅人深信,喝这玩意儿有让人兴奋、增强体力、甚至催情的作用。

不管在哪个地区的古人眼里,任何食物带了这种神奇的功能,那必须就是和神有点关系了!

        


玛雅人就此认定,可可就是神赐予他们的神树,可可豆就是“神的食物”。他们会将烤好的可可豆作为祭品,在祭祀庆典上奉献给神明,可可饮料甚至会被当做祭祀中人血的替代品。

后来阿兹特克人征服中南美洲之后,可可的地位就越发的高了,只有真正的精英阶层才能拥有和品尝这种“神之食物”,而且越来越被神化。

        


阿兹特克人相信,可可是他们的主神羽蛇神专门从天上带给人类的礼物,看上去有点像血的可可水,就是可以为人们注入能量的神奇药水。

一般有这种传说的植物,大多都会被拿来当催情圣药= =而人类对这事儿的追求,从古到今都没变过……

据说阿兹特克国王蒙蒂祖玛,曾经做过用纯金制的大杯子连喝50杯可可饮品,和后宫佳丽尽享欢愉的事儿。

但我觉得这个传说夸张成分比较大,

就那个辣椒玉米面可可水,能喝50大杯?撑不死他的……

   2   
   不识货的哥伦布   

虽然可可豆越来越被中南美洲的古人所推崇,但那个年代种植技术十分简陋,可可豆的产量一直就上不去。

那这个又大又圆又稀有的东西,一般人用来吃有点浪费,还能干点什么?

拿来当硬币用啊!

          

    

既然中国古代能拿贝壳当货币,那玛雅人用可可豆当钱花,也不奇怪了~

可可豆在中南美洲作为货币的历史,可能持续了近千年,直到16世纪哥伦布踏上这片大陆的时候,可可豆还是硬通货呢,而且还贼值钱。

按照当时的物价,一粒可可豆就能换一颗西红柿,一只兔子的价格大概是10个可可豆,80粒可可豆就能买件上好的衣服了,要是有几百上千个,就能买个奴隶!

        


要知道,每一个可可果子里面,大概最多不过50颗种子,可见当时可可的产量是有多低。

所以别小看古代又苦又辣的冷巧克力水,当时能喝得上它的,绝对是非富即贵的大大大大壕,这可是真·用钱泡水,喝的都是真金白银,和纸币点烟是一个级别的。

你可能想,嗯,好东西被欧洲人发现了啊,这大概是巧克力即将席卷欧洲的第一步吧?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哥伦布看见土著首领派人把一大袋可可豆献上的时候,极其郑重其事,几颗豆子掉在地上,还有人抢着去捡,好像掉的是他们眼珠子似的……

        

    

哥伦布:“这就是你们的钱?”

土著首领:“对呀。还能喝呢,我给你做一杯尝尝哈。

哥伦布(喝一口):

“这啥玩意儿也忒难喝了……”

于是等到哥伦布回到西班牙,顺带着也把这袋子美洲“钱币”献给了国王,并且在报告里轻描淡写地提到,当地土著用它来进行买卖。

见惯了金银财宝的国王一看,这啥啊黑不溜秋的,也配叫钱?直接就丢一边了……

巧克力未来的光辉发展,差点就这么给断送了……

其实我觉得这不能赖哥伦布和西班牙国王没眼光,100年后的中国,几乎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事儿。

1706年,巧克力作为热饮甜品已经在欧洲火到不行了,当时有一位罗马传教士带着它来到了中国,面见康熙爷。

要知道,金鸡纳霜这时候已经进了中国,还治好了康熙的疟疾,康熙对于西洋药的神奇功效那是相当好奇,当然非要见识下巧克力不可。

        


面对着那一杯黑乎乎的东西,康熙就多嘴问了一句:“这玩意儿啥药效?

专门负责保存西洋药的武英殿监造赫世亨哪敢撒谎啊,贼实诚地跟康熙说:“助胃消食,歪果仁都当茶喝的。

康熙一听就不高兴了——就这?山楂不好嘛?陈皮不香么?莱菔子不好么?我大清朝地大物博,何需喝一杯来自来自国外的消食茶!

嫌弃!

巧克力的清朝之旅,卒……

   3   
   贵族饮品的秘密配方   

我们翻回去,说差点断送了巧克力光明未来的西班牙人。

在哥伦布之后,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再次出发前往墨西哥,这一次,他们是去搞征服殖民的。

也是这一次,他们见识了可可饮料的真正喝法:科尔特斯的副手卡斯特罗,受邀参加了由阿兹特克国王举办的盛大宴席,席间就看到了墨西哥终极土豪的可可饮品。

        

嗯,那个国王喝50杯用来催情的话,揍是他在80岁的时候写回忆录里说的!

科尔特斯和卡斯特罗这次的墨西哥之旅,灭了阿兹特克人、收了墨西哥做殖民地,捎带手还把制作可可饮品的全套器具,以及可可饮品的高级配方一并带回了西班牙。

这回在给国王献宝的时候,科尔特斯十分机智地往原本的可可饮料里加了不少料,按照西班牙人的口味,添加蜂蜜和大量的蔗糖,再进行加热。

        


这就和现在的热巧也差不了多少了,新国王这回一尝,好喝好喝,给我大大滴赏。

当然了,除了确实好喝以外,我觉得探险家们对巧克力催情功效的介绍,肯定也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食、色,性也。偏偏巧克力两样都占了,不火也难啊!

西班牙王室对热可可真是爱得不可自拔,还专门搞出了“宫廷可可总管”这种神奇的职位,专门调制热可可饮品供皇家成员和宫廷贵族享用,甚至连制作方法,都是国家机密。

这么好的东西,欧洲其它国家的贵族们不肖想才怪……

最终让热可可传遍欧洲的人,是西班牙公主玛丽·泰瑞莎。因为实公主大人和热可可一刻也不能分离,她在嫁去法国的时候,专门带了一位会制作热巧的侍女……

不管放在什么时代,名人带货的力量都很大,更何况这还是法国王后。经她一推广,全欧洲的王室贵族,都开始沉迷这个又好喝又有神秘力量的饮料了。

皇室钦定催情药,那必须得有排面啊!

而且随着巧克力的流行,它的作用也被越吹越神,除了康熙听到的健胃消食,还能治感冒,甚至肺结核,就差能起死回生了……

        


直到今日,如果你去英国伦敦的Hampton Court Palace,还能找到一个小小的厨房。

这个厨房是专门给国王和王后制作热巧克力的地方,御用巧克力师傅每天早上会在这里,细心调制一杯加了各种香料的新鲜热巧,献到皇宫的餐桌之上。

     


   4   
   平民的巧克力   

由于欧洲各大国的殖民地扩张,可可树被从自己的故乡南美移植到了世界范围,非洲成为了可可豆最大的产地,马来西亚、印尼也在其中。

产量上来了,价格自然就下去了,可可这个东西的原材料,再也不是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享用的奢侈食品。

但它还是有个问题。

到19世纪初,人类食用可可的历史已经三千多年了,但是它几乎没怎么进化,除了味道更好了,形态还是古代那个样子——磨粉、加料、熬煮,想喝个可可,得花好多时间精力。

所谓懒人改变世界,巧克力也是受惠者之一……

为了能更轻松地喝巧克力,在1828年,一个荷兰化学家出马了。

他发明了一个可可豆压榨机,可以将可可中含有的大量油脂分离出来:

        


这样一来剩余的可可粉就不含可可脂了,省去了熬煮的过程,直接兑热水一搅和,一杯热巧轻松搞定。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还有人更懒,可可粉都做出来了,干嘛不干脆直接做成块状直接吃,连冲水都省了,还容易保存好嘛!

接班的是英国人,他们在可可粉冲水之后的液态基础上,又把之前提取的可可脂加了回去……

      


先提取再丢回去这么折腾,是什么操作?

但就是这么神奇,混合之后搅拌均匀的巧克力液,经过冷却,当当当当~

固态巧克力就这么诞生了!

        

             (嗯就是这么丑,要是做成商品巧克力还需要很多复杂工序)

简单来说,咱们现在吃的巧克力,主要原料就是三个——可可粉、可可脂和奶粉,纯黑巧就是只有可可粉和可可脂,白巧就是只有可可脂和奶粉,中间的,全都是牛奶巧克力。

在牛奶巧克力的平民化道路之上,还有一个美国人,必须拥有姓名:

        


密尔顿·赫尔希,或者你更熟悉他的另一个译名,密尔顿·好时。

如果说《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的巧克力大王威力·旺卡真的存在在现实世界的话,想必那一定就是这个对巧克力执着了一辈子的老爷爷。

最早好时先生开的厂子,只是一家专门售卖焦糖的公司,但他一直觉得固体巧克力才是糖果的未来,于是就购买了一台德国的巧克力制作设备,慢慢开始从焦糖转移到巧克力制作上。

        

结果这一发就不可收拾,好时先生在巧克力方面是真有天赋,就凭着自己,成为了美国最早制作出美味的牛奶巧克力的人。

1903年,生意越做越大的好时先生,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宾夕法尼亚的德里郡,准备在这里建一个超大型的巧克力工厂,而这个工厂,后来成为了牛奶巧克力走向全世界的摇篮。

        


不过,光是建个厂子,绝对不能体现好时的伟大。为了让员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他在厂子附近,开始修建舒适的住宅、便利低廉的交通网络。

员工们总会有孩子老人吧?没事,那就再建高质量的公立学校和各种方便的公众设施呗。

就这样,这个曾经少有人烟的荒僻地点,只是因为一座厂房的落地,竟然慢慢变成了一座城镇,镇上的居民,几乎全是好时的员工。

        


而随着好时的发展,大剧院、博物馆、体育场、游乐园、高级旅馆、动物园等等拔地而起,一座带着巧克力幸福甜蜜气息的现代化城镇,就此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城市之一。

好时夫妇生前没有孩子,两个人在好时镇建立了一所寄宿学校,专门培养来自美国各地的孤儿,为他们提供一切教育和食宿费用。而好时先生的所有遗产,都作为好时学校的基金,因为这些孤儿,都是好时夫妇的孩子。

        


好时员工经常开玩笑说,这个世界顶尖的食品企业,掌握在一群孩子手中——因为好时学校拥有着公司70%的投票权。

他们管这里,叫好时镇,世界上最甜蜜的地方。

在我们看来,这是巧克力的王国,是《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的具象化,是每个巧克力爱好者的终极梦想。

说起来也很神奇,在巧克力如此普及的今天,科学家们竟然证实了几千年关于巧克力功效的终极传说……

巧克力中含有的苯乙胺和可可碱,确实是会让人更加兴奋。而且苯乙胺这种神经兴奋剂,正是人类在恋爱时会大量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多巴胺产生,带来各种意义上的愉悦感。

        


也就是说,人类几千年来误会了那么多催情的东西,巧克力居然是真的……

古玛雅人诚不欺我!

放眼全世界,不管是哪种文化、哪种习俗,过啥节日和庆典似乎都少不了巧克力。

结婚、情人节这种都不用说了吧,那必须有;

新年、圣诞、复活节万圣节之类的国外节日,甜品中巧克力也绝不会缺席;

就连咱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过出新意,也把巧克力给收了进来,什么巧克力元宵、巧克力粽子、巧克力月饼,多得很。

这个春节,想必大家家里,也缺不了巧克力的陪伴。

总有人说,如今过年的年味儿淡了好多,不是小时候那种感觉了……

这话倒是没错,毕竟过去只有春节才能放大假、穿新衣、吃大餐,现在每天都可以;也没有各种手机游戏、在线刷剧,除了春晚没别的看;蹲着零点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的事儿,统统被更方便的即时聊天给替代了;更甭说现在的娃们平时哪会缺零花钱,那种要到红包在被子里数钱笑出声的心情,他们更体会不到了。

老百姓物质、精神都丰富了,原本只有过年才能满足的愿望,有了各种别的实现机会,过去春节的“仪式感”似乎就没那么强了,这是事实。

但我可不觉这就代表着“年味儿”真的淡了,它只是换了个模样而已。

在群里抢红包的时候,不开心吗?提前好久就计划好在春节长假出去旅个游,不期待吗?春晚不一定好看但实时刷着吐槽段子,难道不也是一种乐趣吗?长大挣钱了的我们,反过来给长辈红包,看到他们眼中的惊喜,不也是快乐的吗?

         


最最重要的是,平时各自繁忙的家人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团圆,哪怕只是坐在一起简单地聊天,都能感到过年的意义。

尤其是身在海外的人,对这一点一定深有体会,只要有家,就有年味儿。

所以我们过年的新民俗,可能少了那么点古朴,但绝对没丢了仪式感。你看看你家现在的春节,是不是也是这么过的:

黄子韬好时合作的这个春节视频,就是我们对过年美好的全部印象:团圆。

把爱融到年味儿里,期盼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与家人一起合影、准备年夜饭,一起看烟花,与好友一起新年祈福,

当然还有一起分享浓醇好时,平平凡凡、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甜甜蜜蜜,就是过好年呀。

毕竟有它在,快乐的多巴胺就来得更猛烈一些,谁不想过节能更开心更幸福呢!

现在就来扫描下方二维码,

抽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年祈愿签,

带走好时鼠年新春礼盒,

跟随#好时过好年#,带点甜蜜到家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巧克力是如何风靡全球的?
白巧克力其实不是巧克力,为什么我被骗了这么久
什么!白巧克力不算是巧克力,那它又算什么
巧克力 有故事的食物
高考历史-知识库-巧克力到欧洲
巧克力常识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