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是洛杉矶,最早有的交通信号灯?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我们的要闻评论主要是对科技产业有重大影响的新闻进行点评,帮你看清背后的意义和规律。但今天的要闻评论,新闻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规律。

因为疫情影响,我们一家人昨天先飞到洛杉矶做新冠检查,然后会在48小时内登机回国。因为正好有时间,所以就坐上随时上下车的观光车,游览了一下洛杉矶。

观光车全程有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的语音讲解,虽然大部分说的是电影和海滩,但有一个不起眼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语音讲解里提到,洛杉矶是全美国最早引进左转道和自动红绿灯的城市。


我感到很好奇:美国上世纪最大的汽车产业都在东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汽车城底特律,为什么交通信号灯和左转道这样的东西会最早出现在洛杉矶呢?

于是我回去做了点儿研究,发现汽车带来的行为改变其实花了很长的时间。世界上第一台汽车1885年就被德国人Benz(就是我们常说的奔驰)发明出来了;福特的实现了规模量产的T型车诞生在1908年;


但要到1920年,第一个自动交通信号灯才被安装到洛杉矶街头,人们才开始在其他方向没有来车时,因为红灯而等在路口,但这些红绿灯并没有左右转的指示。

直到1923年,站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指挥交通的人才引入了单独的左右转弯的手势,而左转道和左转信号灯要到1956年才出现在洛杉矶街头。

为什么是洛杉矶呢?因为在当时相对人口众多的东岸,人们对汽车这个新发明并不友好,各地抵制的声音不断,为汽车行方便更是困难。

而相对偏远的美国西岸则认为汽车和拓荒西部的精神非常吻合,把汽车提升到了文化范畴,并为汽车的流行制造了很多有利条件。洛杉矶在交通设施和规则上的改进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我们在科技特训营里介绍过,科技对社会的改变分为行为改变、习惯改变和观念改变三个阶段。

以汽车为例,汽车的出现使得我们放弃步行或者骑马,改为开车,是行为改变;

汽车使我们能够走得更远,于是很多人搬到郊外的更大的住宅,到郊外的大型购物中心购物,是习惯改变;

而因为汽车使得人们更独立(你可以自己开车去很远的地方,不需要马车和车夫),使得男女更平等(通常女性更难驾驭马匹,而开车能力男女没有差异),使得社会流动性增大(工作变动更普遍),这是观念改变。

从洛杉矶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没有一定的时间节奏,空间上也不是简单扩散。而且拥抱新技术的文化的形成可以加速行为改变和习惯改变。

比如最先量产汽车的东岸,在文化上反而反对汽车,而欢迎汽车文化的西岸,在汽车和社会融合上做得更好,推动了汽车更快被社会广泛接纳。

美国上世纪初的著名社会学家William Ogburn称相应的现象为Culture Lag,文化滞后。

美国最近推《无尽前沿法案》,来自于写了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的万尼瓦尔布什,突出强调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但其实更早的Willian Ogburn说得更透彻:科技推动社会要靠社会的广泛采纳,在科技刚刚进入社会的初期,经常会和现有文化发生冲突,直到建立了与科技相适应的新文化,科技普及的速度才会加快。


而达特茅斯学院的Diego Comin教授研究指出,科技的普及程度,而不是基础研发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所以,中国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不光要抓基础研究,更要抓科技应用的广泛普及,因为这才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未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实现了伟大的突破,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试点,积极引入新技术,探索市场化新机制,找到了可行的方法就全面推广。

四十年之后,我们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也就是文化层面进行新的试点,要建立拥抱科技创新的文化并在全国推广开来。

希望建立科技创新的文化在中国能够试点成功。

具体在数字经济的时代,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文化,我会在下周的要闻评论里继续探讨。更深入的实操性的分析和建议,会放在我们科技特训营的直播内容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人如何过马路
「涨姿势」信号灯要下岗了?这个黑科技每车一个信号灯
汽车驾驶大百科之学车辅导:理论03 交通信号灯
死理性派分析:如何避免所有红灯?
【老司机开车】百年福特 依然走在汽车科技的前沿
异想天开成现实 2017汽车黑科技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