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在堂楹联录存(附录)
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 春在堂楹联录存(附录)
集秦篆·绎山碑
道因时以立;
理自天而开。 金经略成诵;
白日长无为。 惟止乃能动;
因昧而为明。 功高斯不代;
理定自无争。 去日极可念;
远山如相亲。 为言今日乐;
因理昔时书。 昧乃明之极;
昔者今所因。 乱流自起灭;
远山时有无。 四野自高下;
万山时有无。 德成言乃立;
义在利斯长。 山石不流动;
天日自高明。 相亲维白石;
所诵此金经。 书久绎乃显;
理日战而强。 山去天不远;
石无土而高。 臣家今高国;
帝德古成康。 略具四时所乐;
不争壹日之长。 极四时之所乐;
袭六经而成书。 帝德万世无极;
臣家一经如初。 臣经壹经自乐;
史称万石之家。 有莫能言者乐;
无不成诵之书。 壹威仪以成德;
泽经史而立言。 维以经史为乐;
时有山泽之思。 乐山泽而之野;
明经义以著书。 除诵经无所作;
思去日有如斯。 盛世不言远略;
臣家自昔明经。 理义明时有建白;
功夫定后无思维。 尽日相亲维有石;
长年或乐莫如书。 言之高下在于理;
道无古今维其时。 昔之所经极可念;
今如不乐请复思。 登高而诵白也作;
立石自刻献之书。 远山相从久不去;
乱石群立长无言。 自天降康年乃有;
及时为乐臣所能。 此日一去不可复;
及时为乐其无辞。 泽以长流乃称远;
山因直上而成高。 古书明昧久乃显;
远山高下初如无。 世不能争维此理;
臣之所乐莫如书。 以经史为无尽义;
不山泽而有远思。 自古以有年为乐;
方今如初日之长。 日莫万山如无有;
天高四野极分明。 六经尽为道而作;
群书以久绎乃明。 略诵古今成野史;
具言金石著山经。 古今之乐尽此矣;
山野所乐如斯夫。 有无不争家之乐;
上下相亲国乃康。 极尽四时之所乐;
自成壹家以立言。 世登上理有极乐;
臣除经义无壹长。 下臣所乐维经义;
上理无为称诏书。 臣于世不争功利;
日在家维诵道经。 维于经义有献可;
不从时世复争长。 无言者天此理显;
有道之世其日长。 帝立四维而定国;
臣诵壹经以起家。 家无所有黔长乐;
世尽能思白不群。 请于极盛登咸世;
诵此无为道德经。 白日无为群勤止;
金经成诵万言除。 起灭万流金自定;
久长壹念石为开。 戎功久著今天下;
高义咸称古相臣。 白乐天因天而乐;
王无功成功如无。 乐其所乐莫之禁;
利不言利无能争。 道理分明方及远;
功夫长久可为山。 请于泰上无为世;
长作天家在野臣。 时定始成金石乐;
功高长在帝王家。 维孝于亲有石建;
不言所利无王戎。 四时不害年可乐;
数世之利书为长。 为乐极之五六日;
著书可以十万言。 始于在家能及远;
因之为道如登高。 时绎古书明古义;
请从山野著山经。 此乐无极臣壹石;
斯世其康帝万年。 帝德不以首山显;
臣年乃如野王高。 动之作之咸有道;
高也明也之夫天。 久从山泽言辞直;
除夫经书家具无。 天年自乐今山长;
帝德能书昔史臣。 时从野臣著野史;
久于山泽称山家。 无古无今道维壹;
有可有不理自明。 家有义方称长者;
道维强立在初年。 道在无言天自显;
年高有德世咸亲。 不以经明思自荐;
维其道在泽长流。 乱流四下疾于夫不;
古石群立作其之而。 远在泰古乃有此乐;
尽刻斯世所无之书。 威仪可袭帝称长者;
康强不害臣乐高年。 登高而尽四野所有;
著书以成壹家之言。 四时所乐具在于此;
六经之义不尽于斯。 登高而思此乐万古;
立言不袭自成壹家。 既动复止初念不及;
自昧而明群言尽除。 强者明者乃能斯道;
尽矣极矣而复其初。 初念长明如暴之日;
壹成不动所乐者山。 书无经史咸极其义;
山有土石分为之辞。 莫不乐其乐利其利;
斯乃言无言为无为。 具著于书以明古义;
有如此乐维在山家。 经史之泽可以及后;
道德既高因而显亲。 山高流长请从所乐;
道成德立自显于时。 帝称其功世乐其利;
及后者德定远者威。 威制暴强惠及山野;
泽流后世功在邦家。 功德既高长在国史;
金石之乐不及臣家。 古称不德乃为上德;
夫维无事斯莫之争。 家世之盛长为称首;
著作所定无不成书。 道义自高如立六国相;
著作极盛可称万石家。 及时为乐请从今日始;
于世无争长如泰古初。 道其道德其德,义理自在;
高者高下者下,山泽攸分。 后日思今,今复思昔,不如尽除此念;
天下在国,在乃在家,其维自定于初。 自泰初而皇而帝而王,理乱相从,止此壹道;
念古昔立德立功立言,辞意不袭,具在六经。   集汉隶一·校官碑
文章昔潘乐;
家世今国高。 陈诗聆国政;
讲易剖天心。 清风表介节;
奥义发雄文。 野竹有高节;
文禽无俗声。 闲来绝人迹;
野外聆禽声。 君子焉不学;
国人胥曰贤。 三公不易介节;
一官自乐天年。 谋于野学有获;
修之家德乃长。 学不讲将焉获;
礼既复即是仁。 获一善无失之;
即三公不易矣。 不役世俗之乐;
惟谋我心所安。 修竹不孤君是矣;
清风在户我招之。 平旦所息长在抱;
清风自来初无私。 自将诗礼垂家教;
惟秉忠贞佐圣君。 清风无私雅爱我;
修竹有节长呼君。 自抱高风诗典雅;
不矜介节竹平安。 公旦垂声周有雅;
屈平高蹈野无风。 自陈心迹诗之圣;
不用矜张文有神。 自昔学诗宗表圣;
于今讲易有君平。 昔年绝作屈平赋;
今世高风表圣诗。 周诗汉赋自典重;
清流修竹人平安。 利在所轻义自重;
德之既高文不卑。 所教学不外诗礼;
既安乐且长子孙。 崇高将冠百官表;
闲雅不矜一艺长。 武公之诗是曰抑;
老子所宝首在慈。 高人不附百官表;
诗老亲呼一字师。 高义自修无德色;
老年长乐有童心。 老年不失髫年乐;
今世重亲上世人。 修德克昌焉有艾;
抱诗自乐一无疑。 清高自作诗家祖;
平易长存野外风。 君子在上众欢乐;
国人曰贤无阿私。 君子诗学自卓绝;
我所师资无阿私。 学有师资在平昔;
老将谋乐从今兹。 野无人迹禹声乐;
户有轻风竹景流。 文禽发声清于磬;
修竹结实陈我笾。 清绝作诗无俗字;
闲来叩户有高朋。 诗有清风师正雅;
字无俗迹学来禽。 亲仁宝善资民利;
讲武修文佐圣谟。 字无流俗形声正;
诗不矜张结构安。 圣垂六艺礼乐作;
天赋三德仁智存。 是迹是神无乃有;
即生即息贞复元。 世有令德在君子;
心乎爱民惟仁人。 人之进退在繇礼;
官无崇卑惟爱民。 自爱初无阿世学;
之官即有利民心。 尚有典章平子赋;
从无声色乐天诗。 爱乐天诗初不俗;
抱君平易自无疑。 自是高人长不老;
即今修竹复生孙。 长令子孙亲有德;
自将诗赋乐平生。 文章尔雅从无俗;
诗赋风流自有神。 平安自爱高人竹;
清远初疑野老家。 推艺惟诗三绝冠;
受廛有竹一家清。 所爱文章宗尔雅;
不将诗赋表风流。 野色有无在平旦;
清流屈曲抱诗家。 闲家用老子三宝;
从政禀周官六廉。 有三公不易之介;
无一艺自用乃高。 国家将兴有贤佐;
文武所禀惟圣谟。 百姓乐呼贤令尹;
一官即是昔公侯。 叩户从来无俗迹;
抱诗所在有清声。 自有高朋将学讲;
且教童子抱诗来。 野外高人元不俗;
诗家老将自来雄。 野兴且教从众乐;
高年初不用童扶。 化乎彼我元无迹;
存尔天君即在心。 实用闲存推圣学;
善课克复即天心。 即用诗章陈国政;
长从野老察官声。 谋乐不在文字处;
学诗胥从风雅来。 从我所乐有学在;
操之即存惟心乎。 惟学艺文抑未也;
克修德艺是贤乎。 文艺从来资尔雅;
进修元不失风流。 仪容闲雅人胥爱;
文字优长世所师。 绝艺无双在文字;
用心克一自优长。 清风高节世所重;
令子贤孙家将兴。 修德不矜官位重;
克家惟在子孙贤。 自是清高无俗尚;
从来文雅即风流。 自是野人亲野景;
惟将家学永家声。 闲招野色来平楚;
曲受清流生远风。 一家长有欢乐色;
百年从无彼我心。 文禽双来声欢乐;
清流一曲人优闲。 高兴且谋野外乐;
雄文尚有国初风。 童子一人亲执役;
高年三老来作朋。 强抑直流生一曲;
闲招孤景作三人。 天赋清高绝流俗;
老垂著作贻子孙。 履仁蹈义用修我德;
学诗讲礼克昌尔家。 除周孔外初无绝学;
繇楚汉来乃有雄文。 长于从政不惟三善;
卓彼著作自是一家。 除文字外一无所有;
有修竹在众呼曰君。 心乎爱人即仁即智;
抱兹介节不卑不高。 仁义自修君子安我;
诗礼之教家人利贞。 乐民之乐贤于自乐;
仁人安仁实即利仁。 国政民风垂之诗教;
进礼退义闲于圣谟。 礼乐既修垂之教化;
进退无失闲于容仪。 爱众亲仁世之师表;
修文讲武民乃景从。 克制彼私平旦有息;
不役于俗天君乃安。 孝乎惟孝家即有政;
乐民之乐德乃不孤。 清流所受不直即曲;
野色自来既有疑无。 家学优长天资卓绝;
文章尔雅履道清真。 爱乐天诗本流乎俗;
学宗诗文克进于安。 惟善是师今之贤尹;
无疑不察民曰神君。 惟忠惟孝禀天所赋;
学诗学礼演圣之谟。 惟曰进德焉,修学焉,是在我尔;
从兹永安矣,长乐矣,盖有天乎。 天之生我公焉,是上将,是贤佐;
昔也有兹人乎,曰武侯,曰子仪。   集汉隶二·曹全碑
泉石从所好;
文章如有神。 有酒且其乐;
无钱安足忧。 圣世重兴武七德;
诸君同负史三长。 少孙尚拟续迁史;
子云奚惮反离骚。 泉遭急雨因潜出;
风遇余云复勒归。 周礼六官先治典;
汉家大史首臣僚。 早齐文望张童子;
还慕雄风周孝侯。 且以文章存典礼;
还因礼乐振风流。 文章典重张平子;
居处清幽王右丞。 常为山人疏礼节;
还因野史访遗文。 且与君平学周易;
不同扬子反离骚。 遇石不拜为之揖;
拟酒以圣甚于贤。 棕贯文章周六典;
清高名望汉三君。 不慕金章仍拜石;
少疏文字复临流。 山野所乐世无禁;
金石之辞臣有长。 野史所收或遗事;
国风既远有骚人。 师商之间有位置;
周秦以降无文章。 白石清泉从所好;
和风时雨与人同。 泉流分布从无绝;
枝叶扶疏不拟芟。 生遭圣主贤臣世;
家在廉泉让水间。 酒以高下别贤圣;
山因远近分亲疏。 为爱凉风开北户;
因芟残叶出南山。 开泉分水山人事;
剪叶芟枝童子功。 名士风流咸所慕;
儒生门户本常清。 文字若无高下别;
酒醪焉有圣贤分。 风雨和平因圣世;
民人欢乐是清官。 大贤忧乐同斯世;
长吏廉平报圣时。 子孙好守儒门学;
乡里仍名廉吏家。 其治幽居先退谷;
尚余旧德是廉泉。 白石清泉常其隐;
美人名士有同心。 雨风好访农家谚;
泉石常存吏隐心。
乡居且复修农政;
兴至时还角酒兵。 辞章旧拟三都赋;
乡里仍名万石家。 汉世金章牟众望;
孔门曾闵拟清名。 门墙咸拜文中子;
官爵仍迁乡大夫。 世承王氏三槐美;
人有张家百忍风。 字学近参王大令;
清名本拟蜀君平。 子孙具守颛门学;
父老长沾治县(郡)恩。 至老不离文字事;
所居合在水云乡。 山上白云高士隐;
庭前好雨故人同。 秦嘉夫妇贤名起;
张敞风流乐事全。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常居闲母三迁里;
不慕高官万石家。 官位早从三事后;
文章尚在六朝前。 方干以三拜为节;
君平有百钱养生。 幽人之居足泉石;
高年所乐长子孙。 儒者承家先孝弟;
学人报国在文章。 美官不慕齐三服;
高节还同汉二疏。 且幸雨风和圣世;
常存桃李在臣门。 儒官本不亲民事;
老学奚为让少年。 负米其嘉贤子孝;
县鱼还述长官清。 吏隐既分无造访;
姓名尚在为文章。 曾南丰文章典重;
王右丞居止清幽。 旧有雄文县北阙;
近存老屋在南山。 令子贤孙同继起;
美人名士其长生。 时与高人商出处;
不从文士角辞章。 有钱无钱都不计;
在山出山其奚殊。 和乃不流有定节;
敏而好学无常师。 曹子建文常敏疾;
李商隐意本光明。 叔子风流人所服;
阳城孝弟士感归。 山野所好各有在;
州郡之职安足为。 人间大隐在朝市;
身后文章报国家。 居家不为在家计;
处世常存出世心。 为慕机云常并屋;
不贪金紫早辞官。 方州部家扬子之易;
政事文学孔门所长。 文德武功副是爵禄;
殊方绝域惮其威名。 白云既开远山齐出;
清风所至流水与遭。 屋后远山门前流水;
农父赐酒童子贡鱼。 德义既高不慕爵禄;
文章之美故有师承。 云出人间合而为雨;
泉流石上清于在山。 理学程朱辞章元白;
德性曾闵家世金张。 或有或无归之性分;
若离或合同于世人。 不夷不惠君子所处;
好山好水幽人之居。 义在斯为奚让贲育;
理足而止不因程朱。 枝叶既芟斯存本性;
门户不出而收远功。 从叶流根是为敦本;
因云兴雨所以济时。 君子修德无不获报;
儒者明理奚为费辞。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臣门桃李遗有清景;
名山金石勒其雄文。 民和年丰咸拜神赐;
家给人足其乐时清。 德义无官位而足重;
文章勒金石以不刊。 面山临流幽人所止;
兴廉举孝令德之光。 三世长者是有令望;
百岁老人还如童年。 和乃不同君子之德;
定而后安大学所先。 诸子百家不分门户;
名山大河各效文章。 残石临丞相臣斯字;
名山续司马子长文。 不出门庭全收野景;
相从里巷大有高人。 白也风流与神人等;
退之文字为学者宗。 同人于门以辅其德;
君子有谷乃兴尔家。 既济乃定是有易理;
大极不动斯为神功。 万里长城圣意有属;
百谷膏雨民望所归。 官职文章各居其极;
门墙桃李无美不收。 所居临流亲近泉石;
有人载酒商定文章。 石不合拜止相揖耳;
臣盖于酒时复中之。 治国若鱼不扰为福;
养民如马有害斯除。 退之工文辞,学者从而师之;
司马相中国,远人服其威名。 泉明归于归与,置老屋六七间,在山水之乡,曰首相安,金章奚慕;
居易乐哉乐哉,其及门二三子,志秦汉而上,干时不足,养性有余。   集汉碑三·鲁峻碑
清游止风月;
生计在琴书。 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长明。 高文在乐石;
大道有传薪。 春花秋月自娱乐;
三山五岳长游行。 史学无如小颜博;
书家只守二王传。 高人不在百官表;
远游当始三神山。 自昔诗人有何逊;
还传雅度比王恭。 家除图史无长物;
天自风月娱高人。 儒者家风当静穆;
学人礼气自和平。 究竟孔颜何所乐;
大凡清在不如和。 能令一家长静穆;
不惟四月是清和。 令德能如太丘长;
清游何独永和年。 史氏三长惟在学;
文学七发竟如神。 惟为孤石作雅拜;
自载明月当清游。 除琴书乃无长物;
有花石而佐清游。 书体迁流通汉隶;
诗怀清畅发吴歌。 儒门盛比文中子;
神计传之黄石公。 报国之门在公等;
传书而去有门生。 自昔何休为学海;
还如司马在文园。 所居直是和神国;
自昔惟传独乐园。 群传长吏廉平德;
敬作中和乐职诗。 门外有人时载月;
园中无事自弹琴。 儒生任职弹琴治;
廉吏迁官载石行。 何人不谒图书府;
所在当称通德门。 若令居家长肃穆;
自然生子作公卿。 学无费究诗怀畅;
书不徒临经体高。 儒者不惟通一孔;
史家所有是三长。 休道春花无足览;
能如秋士自然清。 纵怀花事当春去;
畅足清游载月归。 为报春风能一石;
当延明月作三人。 德行自当颜子比;
风神还若九龄无。 纵览书家师内史;
盛传琴德比中郎。 自构小园称独乐;
时当令节作清游。 臣有图书足娱乐;
人当花月自迁延。 能以诗书通政事;
自然道学始风流。 官高中外威仪盛;
家在东南门第清。 大雅不群自宏远;
盛时所乐是清平。 东山高视小鲁竟;
南国流风怀召公。 游人纵道五陵乐;
高士自守孤山居。 雅士长留在诗史;
清门所拜止花神。 花事循行惟小辇;
石公雅拜有高冠。 自有图书生计足;
长留风月举家清。 自昔儒门长静穆;
一时诗史广流传。 盛事当令诗史纪;
高人能佐石公游。 若徒博物儒还小;
未始陵人学自高。 高官五马何足道;
陈书百城以自娱。 以诗作史乃无秽;
称石为公自不孤。 廉静自守则长足;
道德是乐乃无忧。 有时权□自儒服;
未始弹今游王门。 百家九流视之掌;
一月三秋怀其人。 无大无小归于敬;
有为有守视其人。 自疏干谒臣门静;
若去琴书家计无。 不居官职征高节;
惟乐图书表雅怀。 高人自纪园居乐;
文士还传山石诗。 自作歌诗无节奏;
强循礼度太生疏。 直以文学当政事;
能为循吏惟纯儒。 不通干谒门长闭;
惟守琴书案自清。 门内琴书长雅洁;
山中冠服自清高。 去除花石当无物;
勃发歌诗若有神。 五体惟为拜石绌;
三公未若灌园高。 长物不留惟载石;
清官有效是高门。 百事清平为有令德;
一家和乐是以大年。 如乐之和乃称盛德;
无书不览是为通儒。 家无长物琴书自乐;
天生高人风雅之宗。 帝嘉其才士归其学;
民乐者德吏服百威。 陈大丘如是其道广;
颜鲁公何止以诗传。 南董诗才东马文学;
魏国七子汉时三君。 落月有怀孤石独拜;
春风所在百花自生。 石气纵清花姿自润;
诗怀始畅琴德以和。 诗若长城四竟独守;
学如大海百流兼归。 有花有月园中乐事;
无春无夏城外清游。 春九十而园中长在;
月三五于海外生明。 度比江河细流兼内;
气如春夏群物发生。 董子大儒史游小学;
高堂治礼夏侯传书。 长卿高文天子是览;
中郎独断学者所宗。 归之于中师商自化;
逊而不校平勃以和。 报国宏文济时高议;
居家和乐作吏廉平。 明月清风人无不有;
弹琴作诗自足自娱。 帝曰干城士称师表;
民乐父母吏敬神明。 有物有则山父之德;
学诗学礼孔门所传。 家有小园足以独乐;
年当大董自然长生。 门外清游三五明月;
园中花事廿四春风。 吕氏博议自然通畅;
中郎独断大有发明。 明月清风足以乐矣;
德行(政事)文学兼而有之。 长卿诗城自足以守;
何休学海士无不归。 和而不流广平如石;
游乃是学董子之园。 学比董生乃为儒者;
政如子产是曰惠人。 作百一诗以自娱乐;
临十三行大有风神。 仁义自治有为有守;
琴书足乐乃息乃游。 广平所守如石不化;
孝肃一乐若河之清。 强者明者乃能是道;
忠矣清矣当视其仁。 若在孔门当视颜学;
比之汉儒其惟董生。 颜子服膺为学之道;
石氏恭敬当时所称。 南山等高东海比广;
春风流惠秋月表清。 公绰之廉以石表洁;
子产曰惠不春而温。 能守琴书是为有子;
自乐道德不忧无徒。 学通九流书兼三体;
门无干谒案有琴诗。 纵览乐史太平所纪;
如在大令永和之年。 山高流长足以游览;
春温秋肃归之中和。 天为之徒而物何有;
人能不孤惟德则然。   集汉隶四·樊敏碑
不离世而立;
乃与天为徒。 有遗行于乡里;
有令德在子孙。 故人痛饮长松下;
同志清谭密室中。 故旧清谭招一再;
门庭春色又重三。 古书旧校汉天禄;
盛世今参晋永和。 所喜清谭有周党;
好将大节并严光。 所学不为外人道;
其居乃好君子乡。 常以经义授乡里;
不将文字角辞华。 汉世所重在经义;
晋人常好为清谭。 春华不若秋华好;
今月常同古月明。 秋天炳然月长满;
春风起兮华怒生。 旧有辞华分八米;
今留光曜在三台。 不辞华下一再饮;
为喜春光九十长。 种松有就期百岁;
立石不铭刊六经。 立节能轻古韩魏;
当仁不后今微萁。 欲招故人与同饮;
乃鉏明月而种华。 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 痛饮春风能一石;
戏招明月作三人。 居常无喜怒之色;
立志以圣仁为归。 奉华作神有春色;
为石立史无秽辞。 不以荣华曜乡里;
常将道德养祥和。 令德宜为汉三老;
雄风不纂齐一匡。 直道而行能正俗;
学人所重在穷经。 旧事微参柱下史;
雄谭大发枕中书。 体道辞荣汉三老;
执经请事鲁诸生。 能以经术治吏事;
宜将秋实作春华。 属当中外清和世;
请作君臣喜起歌。 能以经义正民俗;
不辞冠冕为君恩。 此中宜作文字饮;
有人能为华月歌。 松下风为鲁和圣;
囊中书有晋阳秋。 诸史以迁为之祖;
六史有铉而后明。 盛世喜当汉文景;
老人复见鲁灵光。 古以青史氏为国;
君乃金华殿中人。 能于道经见大义;
官为潜德发光华。 饮人戏招毕吏部;
秋色清同韩魏公。 行见乡闾三物备;
三徒文字一朝长。
喜见故人宜痛饮;
戏为明月发清歌。
能以清谭学东晋;
非徒风景近西泠。
十载濯冠钦俭节;
三军断布佐雄谭。
明月不能无秋思;
故人所在有春风。
请歌王在灵台作;
非复巴人下里辞。
吏治富师宓子贱;
清谭宜招刘景升。
书体浑雄或参米;
史臣纪载欲师迁。
欲与故人同倡和;
不从后起角辞华。
士喜然明重东里;
经将老子续南华。
风度清华晋人物;
文辞严重汉都京。
十载辞荣长枕石;
一朝慕义起弹冠。
石建门风在忠孝;
王褒文体总清华。
囊中旧有归潜志;
松下常谭种树书。
辞华旧有三都作;
道体今从一贯参。
长松卓立古之直;
好风微起圣而清。
勒石铭金百世物;
清风明月六朝人。
秋阳光曜近有若;
长松风起作之而。
所喜好不离文字外;
有行义足为乡里师。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
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吏号神君民歌众母;
国有桢干士赖楷模。
一书再书华外无史;
十里五里松下有人。
天之生民有物有则;
学无常师乃一乃精。
集义所生无助之长;
好学而敏乃穷其微。
学无常师卓然有立;
古之君子和而不同。
行于乡里为古长者;
附以韩魏若旧有之。
仁者为人学者为己;
义在所重物在所轻。
同人于门冠冕所集;
君子表微文字之祥。
常将令德表此风俗;
不以外物扰其天和。
和而不同周而不党;
今人与居古人与稽。 华下今月松下古月;
春宜和风秋宜清风。
九经三史轨物咸备;
五光十色文字之华。
十年种树君子有后;
一朝复礼天下归仁。
三世长者宜备百禄;
十部从事不若一书。
清风和风咸助长养;
春色秋色并有光华。
仁义足荣轻汉三杰;
道德为重耻齐一匡。
养之若苗不助而长;
书此于石以喜其遭。
仁义是重乃轻晋楚;
道德无损能益松侨。
履蹈中和身为律度;
安行仁义福垂子孙。
室除书史人无外物;
臣于金石实有微长。
皇路方清俊士并起;
圣经咸在大义以明。
秋实春华学人所种;
礼门义路君子之居。
礼以履之义路是蹈;
仁者人也天君乃和。
文以载道史以载事;
义者为己仁者为人。
居以志养仕以禄养;
德为人师学为经师。
请刊石经而备三体;
乃为楚辞以续九歌。
以岁之和史书大有;
其人能养天授长生。
有物有则乃天所与;
或清或和以圣为归。
九日五福天之所与;
一月三迁士以为荣。
请以种树十年为则;
不徒文士一朝之长。
为学则益为道则损;
与今人居与古人稽。
不遇九方遂无神物;
周历五岳非复常人。
汉太史公恩礼为盛;
鲁灵光殿中外咸钦。
史氏所长三者咸备;
大学之道一是为归。
周有八士伯达居长;
汉之三杰留侯为贤。
八士生周三杰佐汉;
六经在鲁一匡霸齐。
天有文昌乃见光耀;
国之重臣是为干桢。
同轨同文遭际盛世;
有物有则模楷古人。
国侨有辞与之方鼎;
晏子节俭见于濯冠。
集稷下士作柱下史;
无囊中物有枕中书。
节制三军行其秋令;
招集百物入此春囊。
清风清圣和风和圣;
今月今人古月古人。
从汉杨雄而学奇字;
招晋毕卓以为饮人。
风月满庭春色无赖;
穷达一节秋士有思。
鲁灵光殿下倡景福;
楚巴人辞上和阳春。
见义则为鉏其德色;
当仁不辟养此心苗。
和气生祥所养者大;
浑元无外与物为春。
道德一经首重在俭;
损益诸义无大于谦。
秋阳光曜近于有若;
清风微起古之伯夷。
体验人微不物于物;
造就者大化工无工。
德威并树吏治乃建;
文行咸重士风大和。
清节为秋是有潜德;
和神富春故能大年。
六一居士喜集金石;
九十春光宜养祥和。
集唐隶·纪泰山铭
惟孝蒸蒸乂;
其仁浩浩天。
九五福居首;
七十载从心。
为道则日损;
有大而能谦。
在山为宰相;
于易乃祖师。
其称名也小;
能顺天者昌。
其书浑浑尔;
乃心休休焉。
圣人大宝曰位;
天子万岁无疆。
居何在仁是也;
信以成君子哉。
乐其乐利其利;
道非道名非名。
仁者安知者利;
视其以观其由。
居在仁山在义;
今与居古与稽。
能文章有道德;
是官府亦神仙。
前古后今有如是;
天高地厚无已时。
高文典重张平子;
旧迹存留王献之。
实始居山斯为祖;
或能植物莫非师。
以石为山焉用大;
不风而月也能凉。
不烦扰斯称道力;
无起灭乃见禅心。
事在始终中毕举;
儒由天地人咸通。
山中人惟知自乐;
天下事不在多言。
海上生明随处见;
山中积雨绝人来。
大山小山若伯仲;
新植旧植称祖孙。
江上自来山万叠;
尊前惟有月三人。
大文自刻会昌集;
小序如见永和人。
多福集中大度者;
成功率在小心人。
岩处先储镇山宝;
川行小制顺风旗。
社事惟行一献礼;
山居亦有九锡文。
厚地高天乐其乐;
凉风明月仙乎仙。
亦有小山起平地;
将随明月至前川。
合道德文章而化;
如金玉锡石之储。
金石刻铭用皇象;
文章典雅有相如。
文士成章时涉戏;
山人行礼不为苛。
立旗而观风顺不;
举网有得月随之。
小举金樽对明月;
高张石刻闻古香。
风化一编今乐府;
表章六艺古师儒。
众山自是群玉积;
明月岂非七宝成。
自有仙人非尽诞;
由来名士亦通禅。
天子万岁万万岁;
圣德日新日日新。
如是我闻尽风月;
多与人同惟艺文。
已成灵运山居作;
不献相如封禅书。
立石自成小五岳;
陈园而观大九州。
天上亦闻有官府;
山中或已是神仙。
汉史公书大著作;
唐山人集小词章。
顺道尚烦风一至;
归山惟与月同行。
多言自守金人诫;
稽典时开玉海编。
顺时自有金风至;
构室惟求明月多。
四时允叶玉衡政;
百岁不闻金鼓声。
观五岳而知众山小;
凡百川咸于大海归。
文岂无神乃帝之命;
山亦有史是臣自修。
圣于伯子亦美其简;
人如获也始谓之和。
厥修乃来惟日不继;
与人同乐其益无方。
山居乐事三马有庆;
文章大观万象咸新。
德者本也利者末也;
礼以行之信以成之。
著则能明明则能动;
正而后修修而后齐。
视山人居若神仙宅;
开文章府亦大将坛。
正修齐平是谓知本;
诚著明动乃能化邦。
无岁不孰万宝之府;
得月而明群玉其山。
以苍史凡将求古意;
用金人懿诫毖躬修。
礼大斯简乐大斯易;
父在为子君在为臣。
图难二易为大于小;
视有若无居实若虚。
天生仙物三千岁孰;
地溥美利九十月成。
山有锡贡惟献植物;
天张玉戏以乐高人。
今日云云莫大风月;
我心在在有小山川。
天锡六符地贡万宝;
易张十翼书陈七观。
请观玉衡以齐其政;
乃刻石鼓而纪兹文。
古有文章与我为戏;
天将风月助人之欢。
文以先秦前汉为则;
居有三山五岳之图。
稽文考献新编山史;
扬风摧雅大启词场。
臣于三德六行咸备;
书非先秦前汉不观。
风至山中无不和畅;
月生海上自极高明。
秦刻岩石以视后代;
汉启宅壁而求古文。
有物在尊是为天禄;
刻文于石莫将人磨。
顺时而行归于安宅;
修德有报福在后人。
礼乐有成乃称明备;
功名不处自极崇高。
为政不烦在明牧宰;
与人同乐是小唐虞。
修武揆文允矣圣相;
报功崇德美哉昌时。
天孙锡灵精思乃启;
文昌垂象休运斯开。
天生是人以翼圣世;
帝立作相用缵戎功。
儒者有文斯称风雅;
山人无事是谓神仙。
叙事以先秦前汉为则;
考文本方言广雅而来。
通人无方,不为玉不为石;
修士有则,亦如锡亦如金。
文物天开,已尽东南之美矣;
典章圣作,尚于庚子而陈之。
集经石峪金刚经字
泰山经石峪所刻《金刚经》已不全,兹姑就所有者集之,所无之字,则取之《金刚经》云。
金轮持世;
宝典应时。
即心是佛;
知我其天。
但用我法;
何畏人言。
金经度世;
白眼观人。
不处下流;
自然上达。
老树若卧;
微波如罗。
从小知大;
受重若轻。
不解事汉;
真读书人。
著作空后世;
礼乐法前王。
尘根耨即去;
清福种方生。
读书能见道;
入世不求名。
照暗孤灯小;
乘流一筏轻。
功名子弟事;
天地圣贤心。
种成皆宝树;
道合即金兰。
不养生而寿;
处尘世亦仙。
高人天所命;
深义佛无言。
罗衣称身著;
华担在肩轻。
白眼观尘世;
金经养道心。
山深围作国;
树老化为人。
读书必提要;
处事在通经。
福寿男则百;
德功言为三。
但愿生平世;
何须著罪言。
清时最有味;
白日长无为。
受经有高足;
应事要平心。
未成灯下句;
来数园中华。
日长金尊小;
身老布衣高。
多言即少味;
无欲斯有为。
能受诸福五;
是称达尊三。
有时而独往;
无日不狂歌。
有子万事足;
无佛一身尊。
坐观西山色;
卧读南华经。
此语深有味;
我心净不波。
佛仙亦凡种;
福寿在名山。
欲无尔我见;
须有老庄书。
所行是我法;
其发即婆心。
众香国中住;
大罗天上人。
书得灯边味;
人闻华下香。
为善无不报;
无欲而后刚。
荷高能得露;
兰小已生香。
老树甚可怖;
空山疑有仙。
有华皆解语;
无树不生香。
深思供佛句;
微暗读书灯。
树上长生果;
天边及第华。
身心万缘净;
意味一灯孤。
不凡即是佛;
有果莫非因。
老树立如塔;
清流绕作城。
是非听人世;
礼乐付经生。
高以下为体;
轻乃重之恨。
畏闻人世事;
高卧故山中。
来从华严法界;
去观天下名山。
那能皆如人意;
要不大异我心。
有恒可以入圣;
无欲然后得刚。
入乐国住乐土;
见异人读异书。
多言人莫轻信;
得意事不妄为。
欲于经义有得;
若云世事无求。
山中作相尊之至;
坐间供佛寿无量。
书有未观皆可读;
事经已过不须提。
尊前时复中清圣;
灯下还能读汉书。
盘中仙果最得味;
坐上修兰别有香。
世上声名天付取;
山中事业我平章。
乐善不言因果事;
养心有取老庄书。
从来大白何能辱;
果是真金定有刚。
合眼如见诸仙佛;
入园即是小山河。
不解俗缘千种事;
皆因身住万山中。
人世亦能随俗住;
我行最喜入山深。
解经切莫金根逛;
养性还须白墮来。
及时上寿一大白;
随处著华千碎金。
山中坐等小兰若;
天下人尊大布衣。
能以仙心修佛性;
即教肉食亦清流。
修仙即是成佛法;
入城不异在山时。
欲解昔贤何所乐;
但观今我此时心。
老树分行如立界;
深山围住即成城。
凡眼何能别兰种;
仙心方得受荷香。
时歌白也微之句;
亦读庄生老子书。
养性尊前须白墮;
戒言坐石有金人。
万事随缘皆有味;
一生知我不多人。
心上有天即见佛;
山中无庙亦来仙。
清波亦可辱以足;
小树已能高及肩。
昔往今来有如此;
天清地旷无已时。
人奉高名非所取;
天生清福不须修。
功已告成还处女;
身能长寿又多男。
心至虚时能受益;
目当暗处乃生明。
我法去来皆不著;
人间聚散莫非缘。
老树成行不见日;
清流小触即生波。
不解养生偏得寿;
颇思离世乃成名。
道大随人各有得;
心平于世一无求。
但求之我有实在;
不得于心无妄言。
少日读书得上第;
老来高卧称达尊。
老去初无阿世意;
出来还是在山心。
千金白日虚言值;
一老空山坐读书。
良名未成三益至;
清尊欲尽五经来。
经在汉初无解释;
字从斯后有真行。
大名在千佛经上见;
此身于众香国中来。
人诵高名如在天上;
身无尘事不入城中。
人能读书即为有福;
我欲去谤莫如无言。
山中清节严于金布;
天下散汉尊在白衣。
善合众长取狐之白;
大有所利于肉得金。
独往独来义之与比;
众闻众见德则不孤。
有子弟可教一乐也;
舍逆亿不用其贤乎。
与其轻人不如重义;
但求无过非必有功。
一念不起彼我悉化;
空山无人仙佛皆来。
尊中有味,不为贤即为圣;
灯下无事,非读老亦读庄。
深山无日无时,来去今不记;
老树有华有实,色香味皆清。
园乃甚小,山亦不深,颇得真意;
食尚有肉,衣则以布,自称老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对联——俞樾(4)
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 6
楹联新话卷八
俞樾联集⑵
【原创 】曹全碑集联 注释(81-110)3 /王玉良
精品对联集锦(书法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