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青少年犯罪与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是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大好时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非常快,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外来资产阶级思潮影响,什么拜金享乐主义,性开放自由等等,无不冲击着年幼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而青少年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许多社会现象和科学的准则还没有自己定型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觉不自觉地受一些不良因素地影响,看问题时偏概全、固执己见,自己认为正确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知识就不加考虑的片面接受,以致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不良亚文化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及原因
  (一)特征
  1、青少年犯罪性质向暴力型犯罪转化,如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绑架人质等案件。对社会危害加剧手段极其恶烈。
  2、犯罪方式不同,流动作案,他们的行话打一炮换一个地方,团伙作案成员分工明确,利用现代科技作案。
  (二)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庭因素。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及错误观念,很容易使青少年模仿,影响青少年人走上邪路。家庭完整性的破坏,使子女缺少家庭的温暖和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子女远离家庭,脱离家长的教育管理,溺爱、放任孩子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2、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不够配套、不够衔接。如学校强调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被搁置一边;还有社会上一些淫秽录像、不健康书刊和影视作品会给青少年的心灵造成很大毒害、腐蚀。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欠缺
  (一)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一些家庭没有遵循青少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导致青少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
  1、娇宠、溺爱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率在逐年升高,就是因为家庭中有一个孩子,家长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百依百顺,即使子女犯了错误也对其包庇的态度,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这种青少年人进入社会后,当他人的个人利益和需要不能在正常的范围内得到满足时,很可能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从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2、缺乏情感沟通
  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或只注重对子女的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了与子女的主动沟通,再加上青少年人心理上闭锁性,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实的心理无以宣泄,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也是青少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帮助青少年人抵制和消除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在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有这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方法简单、陈旧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种是课堂上可以讲些大道理、道貌岸然,一离开课堂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这样就更加削弱了教育的权威性,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这样就很容易使成长中的青少年人排斥主流文化,而对不良亚文化产生认同,进而在不良亚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下,形成不良亚文化群体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经过相互感染和认同,最后堕落为青少年人犯罪团伙;再一类是在一些学校中,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并以此为依据,人为的把学生分成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失去了进取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流失到社会上形成不良群体,无所事事,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另外,青少年人在心理发育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道德引导和培养,很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免疫力”极低,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
建立健全青少年预防犯罪机制,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江西法院网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
反思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要点(人民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