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十七帖》,两大基调!
王羲之《十七帖》,是书法中最为经典的草书法帖,堪称“草书圣经”。

起首“十七”二字,按照古人惯例,作为帖名。这样的编排其实很有深意,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讲究的原因哪里呢?

安思远藏本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每日通临一遍,限定自己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有速度,不能一味慢慢磨洋工。速度上不来,练不了草书的书写手感。

这样通临一段时间之后,有一种感觉,这些帖子的编排顺序还是有点讲究的。比如开始几帖是相对温文尔雅的,越到后面草法越凌厉、撒放。酣畅之中却陡然安插了一个安静的楷书《青李来禽帖》,真是用意颇深,不深习是察觉不到的。

那么,从笔法上来讲,起首为什么就安排“十七”两个超级简单、又极其不一样的字呢?这就是开宗明义——大王笔法就是这样的,以此笔法写此帖,才不会错。

咱们来看第一笔:横


如图所示,这一笔横,上宽下窄。这么一讲,你一下就注意到了,切锋下笔,挑笔出锋。

但是,即使古代的大书法家,也未必能写好这一笔。



且看米芾、赵孟頫的临本。一对比就清楚了,无需多言,写法就是不对。太过于追求自我,往往就忽视掉了最为紧要的东西。


那么,这一笔要如何写呢?

简单演示一下,请看视频:


侧笔,落笔即走,横向刷写,挑笔出锋。

作为全帖第一笔,为什么这么安排讲究呢?这就是当初集帖者要传达的两点重要信息:

1、隶笔。王羲之的根底,是隶书笔意,挑笔出锋,是隶书波磔的一种王氏简化。

2、横势。王羲之的笔势,是基于隶书书写的横势写法,这是那个时代的书法基因。

关于这一笔,可以参阅前面曾经讲过的一个字例:
王羲之高古隶笔:这个字的难度非常大,如何写?(链接)

这两点,是王羲之《十七帖》的总的基调。没有了这个隶笔的基调,写的都不再是王羲之的古法;没有了横势这个用笔关键,临十七帖都只能是描字。





关于这一笔,恐怕所有的书法培训班都从来没有人讲过,原因我也不知道。王羲之《十七帖》作为千年法帖,对于学习书法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种重要性远远超过唐代孙过庭《书谱》,两者也是云泥之别。但是现在普遍以《书谱》为教材,若说以此为起点再上升到魏晋,本意是好的,但在实践中,很难。——写坏了手,想纠正过来,何其之难

王羲之《十七帖》很难,但也不是没有路径。

前文有例举,一个刷笔,可以超脱于字之外单练,然后组合,进而运用。这就是效率——从最无用到最有用。一旦打通,速度就飙起来了。

《十七帖》也是,先把“十七”二字搞懂搞透,把笔法搞对,理念搞准,解决了这些基调问题,后面慢慢才会越来越轻松。

鉴于王羲之《十七帖》的重要性,我将会在南宗传习社会员专区里陆续讲解这个帖子,需要学习的书友,点击评论区链接。

真正的笔法,可提高效率
欢迎加入南宗传习社一起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01-10课
历代草书大家,领略畅快淋漓之美!
书法临摹理念
草书的古意怎么体现?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03学书法从笔法入手
帖学大宗师:纵横书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