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招拍出弦外之音(摘自大众摄影2012_10)

 
 
 
 
    摄影作品的“弦外之音”,是比喻画面中另外有间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作品表达储蓄或富有寓意。但含蓄和寓意还有不同,含蓄多是形象外表的藏与露;而寓意则是摄影作品的内涵,指摄影家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在作品中融入了思想、情感。无论是含蓄,还是寓意,在摄影中运用得当,都能够调动观者的想象,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看这样的作品
,就如同欣赏美妙的音乐一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具体怎样拍呢?

   

 
 

拟人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就像文学作品里动植物能哭、笑、惆怅一样。运用拟人仅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还可以起到托物言志兴,寓兴自我的作用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国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就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四君子”之中,其实也是一种拟人。在摄影中,我们可以借鉴过来,把更多的事物模拟成人,右图

 

 
 
 
 

 

 抒情的作用在于通过抒发情感来激发观者的共鸣,以情感人。其实,任何作品中都包含了作者的感情成分有浓有淡深有浅。有的能够引发观者的广泛共鸣。有的则让人无动于衷。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 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左图就是融情于事,通过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在人物摄影中往把手称为人的第二张脸,见手的重要性。手是绝大多数除了五官之外,与外界交流最多的工具。因此,长久以来,手势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通过手势,甚至能够判断人物的行为、状态、精神面貌,甚至心理。因次,摄影师有时抓住了一个传神的手势,甚至不亚于抓拍到了一个生动的面部表情,而且还能够收到无形胜有形的含蓄效果,如上两

两图。摄影史上,还有一张著名的关于手的照片,是美国摄影家迈克.威尔斯1980年随着一支救援队伍进入乌达干干旱灾区时拍摄的。一所天主教慈善机构的一位神父,他的白而丰满的大手中是一只干瘪的黑色小手,强烈的对比蓄地告诉人们乌干达旱灾的恶果,照片在界世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希腊雕刻家米隆的名作《掷铁饼者》,雕塑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其实,这一雕塑表现的就是一个动势。所谓动势是事物某种静止的姿态在一定条件下能给人以动感的或具有潜在的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在艺术创作中,动势是众多艺术在塑造形式结构和姿态时所用的一个技巧。摄影中当然也可用动势构图来扩展照片的想象空间。通过选择相机拍摄的角度,快速连拍,让画面中的人、物蓄势待发,富有活力,让观者感受到画面充满张力。

 

 
 
 
 

将捕捉手势这一理论稍加引申,就得出了—种新的构图技巧:展现完整人物和其他人物的手势。如右图,完整的人物姿态、表情,结合了其他人物的一只鲜明的手。画面藏得干脆,露得完整。一只小小的手却给了对方人物很大的压力,从对方的表情动作上体现了出来。联想到我们的创作中,在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或关系时,也可以尝试这个办法,如画面中出现母亲的手和完整的孩子,美女的手和英俊的小伙子。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极擅长于手的描写。我们若仔细留意罗丹的雕塑作品,无论是半身的或全身的,只要有手的部分,都是他主要的情感宣泄之处。手的确是众多门类艺术家施展技巧的对象。

 
 

 

一个漂亮的物体谁都看得见,直接简单记录,拍摄下来难免干篇一律,没有个性,更不用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了。而为它找一个前景,尤其是能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前景,就能够让照片富有个性,与众不同,并还可能做到意境深远。在现场找前景是一种办法,比如类似上图的场景,附近的花、草、树、木,窗框、窗帘等,都可以借用,用镜头透过它们取景,多多尝试,很可能找到美妙的构图位置。如果实在没有前景可以借用,还可以向上图作者学习,自己创造一个前景。作者通过手动对焦,把焦点调在近处,并利用大光圈,这样就虚化了远处的楼群,形成一个个光斑,先拍一张,留作前景;接下来再准确对焦楼群拍摄一张。后期制作时叠加在了一起。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创作技法。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如上图,不直接表现老人的容貌,而是以老人所看的电视节目来衬托老人的精神面貌,收到了含蓄悠远的效果。

 
 
 

我们知道,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对人物的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在摄影作品中,恰当地借助风、霜、雨、雪、日出、日落或自然环境等条件,同样能够烘托并深化作品的主题。道理虽然简单,但用好这些环境并不容易,如右图,利用雪景烘托人物,如果不是选用的暗淡的背景和较高的快门速度,雪花不会这样清晰显现,宁静而深远的韵味也就不会显现。可见,利用好环境还需要充分掌握特定环境下的拍摄规律。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通过联想,可以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因此,善于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相似性,对比性,都有利于创作出使人产生丰富联想的好作品。如左下图的警帽和简陋的鱼缸让我们想起民警平凡的工作与生活;右下图中的鲜花让我们联想到情窦初开的少女。

 
 
  
 
 

差的照片让人一览无余,好的照片让人饱览不尽。有悬念的照片就是这样一种好照片。悬念,或者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追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观者的兴趣。在纪实摄影中,故意不把一个故事讲完,而是留一些“悬”起的谜,就很可能诱导起观者的挂“念”之心。如上面两图,无论是神色凝重、构图压抑的猴子,还是形单影只,拎包而行的驼背老人都是对一个故事不完整的交代。好的悬念作品绝不是玄虚,让人无法理解,而是应该让读者沿着有限但清晰的线索,展开自己的想象。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表现含蓄`寓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该具有弦外之音的独特魅力,摄影作品能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不仅是通过画面中的有形元素,还要通过画面中蕴藏的无形元素,以有限蕴含无限,让观者的想象力驰骋于形和意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置换的纬度:解危绘画专辑
达·芬奇传世油画作品欣赏
注意,一个判断手绘好坏的知识点来了
国画山水:永恒的字画风韵
在单色空间里释放安静与孤独
中国画家张尚明荣膺米兰世博会金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