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州硖石的高季兴及他的荆南国

公元907年,强大统一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走到了自己的尽头。在之后的53年间,中国进入了藩镇称王割据、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时期。

从此至公元960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上称为五代。

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之外,出现了一些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荆南、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十国。

这十国之中的荆南国,又称南平国、北楚国。该国的开国之君高季兴,是陕州硖石人(今三门峡市陕州区硖石乡)。

荆南又属三楚之地,亦称荆南为北楚,主要是区别当时马殷所建立位于荆南之南的楚国。南平国建国较晚,地域特殊,最初仅是一个江陵城,后发展并拥有荆、归、峡三州之地,人口最多时约71万之众。其北有五代时的几个强国,南有地域广大的强大楚国,西有富庶的前后蜀国,东有吴越和南唐,在四周列强环伺、虎视眈眈之下,在夹缝中存续长达57年,仅次于吴越和南汉,也是一个奇迹。

在陕州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了很多高门大姓家族。有上官氏、有姚氏、有弘农杨氏,有卢氏的莫氏,却往往忽视了硖石的高氏。

高季兴,公元857--928年,本名高季昌,字贻孙,五代时陕州硖石人。曾自称是东魏司徒高昂的后人。

高昂,公元501--538年,字敖曹,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死后封侍中、太师、大司马,谥号忠武。皇建元年,追封为永昌王,配享世宗庙庭。

(一)南平国的第一任君主高季兴


在诸多的史料中,我们始终没有找到高季兴陕州祖上的信息,以及高季兴青少年时期在祖籍的活动轨迹。

没有朱温和李让,可能就没有后来高季兴的发达。朱温(652-912年),后梁太祖,出身农家。唐僖宗赐名全忠,称帝后改名为朱晃,宋州砀山人。早年追随黄巢,在岭南等地征战。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朱温先后任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与唐军交战。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朱温降唐,被任命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后升任汴州刺使、宣武军节度使。后在中原镇压黄巢军。

黄巢死后,朱温以汴州为基地,扩张领土。后在关中地区,朱温与李克用、李茂贞等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天佑二年(公元904年),朱温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废唐哀帝,建立梁朝,改元开平,定都汴州,史称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其子朱友珪弑杀朱温,葬于宣陵,上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

李让,又名朱友让,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皇族,朱温义子。行辈称“李七郎”。原为汴州豪商,与朱温结交,被收为义子。

从各种史料中可以知道,高季兴年少时好习武练拳,行侠仗义,因战乱或其他原因无法在老家生存,才流落到汴梁(今河南开封)。当初只在街头巷尾靠卖艺谋生,后被汴梁富商李让收为家仆,为李家看门护院,颇受李家器重。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部将朱温,背叛黄巢归降唐朝后,在汴梁任宣武节度使。此时,李让投靠朱温并在财力上大力支持,被朱温收为义子,朱温称帝后赐名朱友让。朱温常在李让家做客,在家奴中发现了高季兴。朱温见高季兴相貌不凡,异于常人,便让李让收高季兴为养子,高季兴便成了朱温的养孙,高季兴因此改高姓为朱姓。

在李让家族的耳濡目染下,高季兴苦练骑射之术,练就一身功夫。后被朱温任命为牙将,即牙门将,藩镇中精锐部队的指挥官。后升高季兴为“制胜军使”“毅勇指挥使”。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唐昭宗李晔被宦官韩全诲等人劫持到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投奔凤翔陇右节度使、歧王李茂贞。公元902年,高季兴随朱温西征凤翔,李茂贞坚守不战,两军相持一年有余,日久不能破城。朱温看到难以取胜,与众将商议撤兵,这时高季兴进言:“天下英雄观此战已经一年有余,而今歧人与我同等疲惫,可用计将他们引诱出来,趁机伏击。”朱温命高季兴设计诈降。高季兴随即招募勇士,让马景等人冒死诈降,李茂贞上当,开城追击,9000余人中埋伏而败。高季兴因此战成名,升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

之后,高季兴又随梁太祖朱温攻破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又立军功,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史,并恢复高姓。

公元906年,朱温攻破襄州(今湖北襄樊),荆襄节度使赵匡凝投奔淮南,其弟荆南留后赵匡明投奔西川,高季兴升任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留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高季兴攻破朗州(今湖南常德),击败武贞军节度使雷彦恭有功,被朱温加升为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衔)。

唐代的荆南节度使管辖江陵一带八州:荆州、归州、峡州、夔州、忠州、万州、澧州、朗州。

江陵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受多年的战火洗劫,却满目疮夷、民不聊生,加上被四邻强主占据,各种矛盾凸显。

高季兴到任后,招抚流民,安抚士吏,网络人才,发展农商,稳定社会,整饬军事,加强城防,南平国割据政权自始开始。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危时被长子朱友珪篡位弑杀,葬于今河南省伊川县白沙乡朱岭村东北,称宣陵。之后,各地豪强并起,后梁国势日衰,高季兴便滋生了割据一方的野心,渐渐地想摆脱梁朝控制。开始修筑城防,造战舰500艘,向西溯江而上,攻打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两地,被前蜀国大将王宗寿击败。

后又以“助梁击晋”为名,袭击襄州(今湖北襄阳),又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击败。这一阶段,荆南之地与后梁朝廷间的道路隔绝,联系中断,赋税停止。后梁虽对他的做法不满,但因北方战事频仍,也只能采取优容态度。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梁末帝朱友贞封高季兴为渤海王,并赐衮冕剑佩(衣帽、佩剑)。贞明三年,高季兴又恢复了给后梁的贡赋。

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沙沱人李存勖派兵攻下汴梁,后梁末帝自杀,李存勖在洛阳自立为帝,建立后唐,是为唐庄宗。高季兴又主动示好,唐庄宗随下诏慰谕高季兴,促其表明拥护态度。高季兴为避李存勖祖父李国昌之讳,将自己名字由“季昌”改为“季兴”。高季兴不听部下劝阻,冒着梁朝与唐朝20年的世仇,留其子高从诲镇守荆南,仅带了300名卫士到洛阳入朝觐见,被任命为中书令。但唐庄宗李存勖在高季兴返回江陵时,密命襄州节度使刘训在途中除掉他,高季兴因有防备,连夜逃遁。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唐庄宗封高季兴为南平王。高季兴请求以荆南之兵攻取夔州(今四川奉节)、万州(今四川万县)、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等。唐庄宗任命其为“峡路东南面招讨使”,但高季兴并未出兵,只是拥兵观望。唐庄宗命自己的长子李继岌为都统,命枢密使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兵六万伐蜀。伐蜀获胜后,大批战利品顺江而下,总额四十余万贯,高季兴乘势将这些战利品全数截取,并杀掉了后唐派来的10余名使者。

后唐庄宗有勇无谋,又十分好战。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要向高季兴管辖的各州委派刺史,高季兴拒绝,要派自己的亲信去任职,后唐不允。随削除高季兴的官爵,并令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率兵四万讨伐高季兴。为保全自己,寻求援助,高季兴向相邻的吴国求救,随将荆、归、峡三州相送,并向吴称臣,吴国封高季兴为秦王,高季兴彻底摆脱后唐统治。

荆南国在十国中地域最小,势力最弱,但属咽喉要冲之地,其北临中原王朝,东接南唐,西靠蜀界,南通楚国,是诸国对峙的缓冲地带。正因如此,才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高季兴身上有很多不良嗜好,常常掠夺各国途经荆南的使节及其财物,诸国十分鄙视他,称之为“高赖子”。如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五月,高季兴将楚国使者史光宪及其从后唐带回的十匹骏马、两名美人扣留。楚王马殷大怒,发兵荆南,高季兴才送还了马匹及美人。

高季兴虽然狡诈多变,惯于称臣,但国策现实,自身仍有其长处:一是卓有远见,很有魄力。二是智慧不凡,能力超群。三是能看透时局,抓住相遇。四是能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一有机会随即出手。五是重视人才,延揽人才,并知人善任,为己所用。六是有灵活的外交手段与政策。七是发展经济,安抚民心,重视农商。

高季兴是南平国的第一任君主,妻张氏。有四子:高从诲,荆南第二位国君。高从诩,曾任合州刺史,归顺北宋后任右卫将军。高从诜,曾任牙将,归顺北宋后任右衙率府率。高从谦,归顺北宋后任左司御率府率。《十国纪年》记载:相传武信王有五女,俱幼年好道,薙发为女僧,各止一处,一曰佛华寺,一曰菩提寺,一曰庄严寺,一曰石佛寺,一曰法轮寺。

史载:高季兴在江陵留下的有名建筑颇多,有汉江楼、望沙楼、雄楚楼、杞梓堂、木屡亭等。苏东坡《荆州十首》之一:“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写的就是望沙楼。江陵县北城上的雄楚楼,则是高季兴因杜甫“西北楼成雄楚都”之句,而命名的城楼。

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十五日,高季兴病卒,终年71岁。其长子高从诲继位,多次上表谢罪,并恢复了对朝廷的进贡,由后唐恢复了高季兴的官爵,谥武信王,葬于江陵城西。

1978年春,在江陵城东北渎湖中的凤凰台发掘出高季雍夫妇合葬墓。从出土的墓志中可知,高季雍即高季兴之弟,“高季雍在后唐明宗长兴初年担任过峡州刺史,即“峡牧”、校检太傅、陇海公。

(二)南平国的第二任君主高从诲

高从诲(公元891--948年),字遵圣,是高季兴的长子。高季兴死后,高从诲嗣位,南吴委任他为荆南节度使。

李嗣源继位后,高季兴与其关系破裂。高从诲继位时,唐强吴弱,唐近吴远,担心后唐朝廷讨伐他,便托楚王马殷替他疏通,同时自己也派人直接上疏谢罪,并进献赎罪银三千两,才恢复了同后唐朝廷称臣的关系。后唐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后汉时期,高从诲请求将郢州划归他统辖,遭到高祖刘知远的拒绝,高从诲便出兵攻郢州,被郢州刺史尹实击败。

荆南地方小,兵力弱,夹在吴、楚、中原朝廷之间。境内产出不多,经济力量有限,难以建立独立的政权。后晋、辽、后汉及吴、楚、南汉、闽、蜀相继称帝后,为了得到赏赐,高从诲均向他们称过臣,但这些王国都轻视他,称其为“高赖子”。

高从诲初事后梁,历任殿前控鹤都头,鞍辔库副使、左军巡使、如京使、左千牛在将军、荆南牙内都指挥使、领濠州刺史、改归州刺史,官至检校太傅。

高季兴起兵反叛后唐时,高从诲曾多次劝阻。他继位后修复了与后唐的关系,曾受到唐明宗的赞赏。长兴二年正月,唐加其江陵尹。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加检校太尉。同年,被封为渤海王。唐闵帝李从厚即位后,应顺元年(公元934年),高从诲被封为南平王。

唐末帝李从珂时,加检校太师。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安从进在襄州反叛,后晋攻讨时,高从诲为后晋军队提供粮草,曾受到晋高祖嘉奖,加授中书令,高从诲退避宠禄,没有接受。

后晋末年,契丹进犯中原,攻入开封时,高从诲遣使者向刘知远表明拥护态度,并提出评定河、汴后将郢州归他管辖。刘知远表面答应,但等他在开封称帝后却反悔拒绝,高从诲试图武力取郢州被击败,从此便断绝了南平对后汉的朝贡。

之后,后汉派国子祭酒田敏出使楚国途经荆南时,高从诲扣留了田敏,并以刑罚处之。

《资治通鉴》记载: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震常谓从诲为郎君”,高从诲“为之筑室于土洲”,“每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

高从诲继位后,曾劝过吴国大臣徐知诰即帝位。又派使者到太原,同样劝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南平与后汉断绝关系后,北方商贾不到南平,经济收入有限。高从诲又不得不遣使和好。南方诸国过境时,他又掠夺贡物,拘留使者,常常受到损失国的质问和讨伐。公元947年,契丹王耶律德光入开封时,高从诲同样前往称臣进贡,捞取赏赐。高从诲的行为被其他诸国骂为“高赖子”“高无赖”“不知羞耻”。

高从诲在位时间为公元929年至公元948年,曾用年号有太和、天成、长兴、应顺、清泰、天福、开运。

高从诲治国的二十年时间里,是一个只要结果的实干家,很少有夸夸其谈。他勤勉,节约,仁善。清代文学家吴任臣评价他“为人明敏,多权计”。即人很聪明,智谋较高。

公元948年10月,高从诲病死于江陵,年58岁。赠尚书令,谥呈文献王,无庙号,葬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龙山)。

高从诲有11个儿子。高保勋、高保正、高保融(南平贞懿王)、高保勖(南平王)、高保绅、高保寅(曾任检校司空,归顺北宋后,担任光化军节度使)、高保绪、高保节、高保逊、高保衡、高保鹰。


(三)南平国的第三任君主高保融


高从诲死后,其第三子高保融即位。他放弃了祖父高季兴和父亲高从诲的做法,只向北方日渐强盛的后周称臣,年年上表纳贡,还帮助后周攻打后蜀和南唐。

高保融(公元920--960年),字德长,是高从诲的第三个儿子。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封南平王。周世宗柴荣征伐淮南,他曾派兵三千人出夏口响应,并派人送信给南唐李景,劝其向后周称臣,这两件事都讨得了柴荣的喜欢。

从此后,荆南与后周的关系又变得较为融洽,南平国几乎年年入贡。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8年)正月,柴荣率军攻打南唐,高保融派遣指挥使魏璘领一百艘战船顺长江东下助后周,直抵鄂州。后周显德四年元月,高保融派遣使者出使后蜀,又劝说后蜀皇帝孟昶向后周称臣。

高保融在其父高从诲病重时被任命为代理内外兵马事。公元948年十月,高从诲病死,高保融同月继位,并向后汉称臣,被后汉封为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高保融公元948--960年在位。公元960年八月,高保融病死于江陵,葬于湖北省江陵县龙山,谥号为贞懿王。

高保融继位之初,仍继承其祖父及父王的做法,维持南平政权的统治,后周强盛后,他事奉后周。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记载:“保融性迂缓,无材能,而事无大小,皆委其弟保勖。”,《宋史》记载:保融性迂阔淹缓,御兵治民,一时术略政事”。

乾佑元年(公元948年),高保融继任节度使。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后周晋封高保融为渤海郡王。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晋封为南平王。

在高保融执政期间,旗下诸将中,最倚任王保义。王保义本姓刘,名去非,幽州人。少为县吏,粗暴,善骑射,敢斗击。

高保融在位十二年,曾用年号有乾祐、广顺、显德。

开运末年,高保融领峡州刺史,累官至检校太傅。

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十二月丁丑,汉制授起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荆南节度、荆归峡观察使。

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十月丙戌,后汉加保融检校太师,兼侍中。

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太祖即皇帝位,高保融上表贺登基,贡白金、法锦等等,后周加高保融兼中书令。

后周显德元年正月丙子朔,周大赦。改元,晋王高保融为南平王。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癸巳,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其子后周㳟帝柴宗训继位,加高保融为守太保。同年,高保融奏授长子高继冲为荆南节度副使。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宋受周禅让。北宋建立后,南平王高保融畏惧,一年三次入贡于宋。宋太祖恩礼有加,加封高保融为守太傅。同年八月,高保融因病去世,宋册增太尉(追赠),谥贞懿(一作正懿王)。因其子高继冲年幼,遣命其弟高保勖继位。

高保融有两个儿子。长子高继冲,南平德仁王;次子高继充,徽州刺史。

(四)南平国的第四代君主高保勖

侍中高保勖(公元924--962年),字省躬,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高保融之弟,与高保融同母。高保融病死后,他于同月继位。公元960年至962年在位。

史料记载:“保勖幼多病,眉目疏秀,羸瘠而口吃。文献王高从诲甚爱之,虽盛怒,见保勖,怒必解,荆南人谓之万事休郎君”、“保勖性淫恣”。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一月,高保勖因病去世,时年39岁。谥号贞安王,被宋朝追赠侍中.遗命其侄高继冲嗣位。

高保勖去世数月后,南平即被宋朝所灭。

高保勖是高从诲的第十个儿子,也是他最疼爱的儿子之一。史料记载:公元936年,高保勖12岁时,就任汉州地方刺史。公元948年,高从诲病逝后,24岁的高保勖就辅助兄长高保融治理国家。公元954年,高保融上书后周朝廷,为高保勖索要赏赐。30岁的高保勖被授予太尉、司马、节度使。公元960年,高保融在弥留之际,因儿子尚幼,高保融传位给弟弟高保勖,宋太祖赵匡胤亲下诏书,授予高保勖荆南节度使,认同了高保勖南平国君的位子。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高保勖派遣其弟高保寅到北宋进贡。

高保勖临终卧床之时,问其将梁延嗣说:”诸兄弟中,谁可托付后事?”延嗣曰:先王子继冲已经成年了。”保勖点头同意,即以继冲判内外兵马。

高保勖幼年身体不好,一直在内苑中,很少抛头露面,大量的居家生活让他有时间读了很多书。正是读书的经历成就了他头脑聪慧,才有了后来的治国才能。

高保勖在其家族中名声较好。高季兴与高从诲有“无赖”“赖子”之称,高保融洗掉了“赖”字,却被冠以“半傻”,到了高保勖,则成了“万事休”。

在高保勖没有成为国君之前,颇受其父高从诲的喜爱,高从诲每因国事恼怒时,高保勖总会劝谏他,高从诲常常转怒为喜,南平的文武百官们送他一个“万事休郎君”的美称。后来很多事实证明,只要高保勖出马,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在他辅佐高从诲和高保融的时代,高保勖展示了他优秀的治国才能和谦恭的人品。高保融执政期间,很多政务大事,却是高保勖主持完成的。

高保勖接过兄长高保融的王位后,其性情及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史料显示他:一是对朝中大事置之不理。二是荒淫无道。三是大兴土木,兴建宫室,巡游不止。四是国力衰败,民怨载道。

这种前后的变化及堕落,可能与他看透了当时的大局势有关。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岌岌可危,北宋的强势扩张,不断吞并和兼并他国,已经到了大势所趋的程度。其他诸国国势开始衰败,又难以联合,更别想与北宋抗衡。高保勖自然看到了这一点,称霸不可能,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在没有回旋努力的空间时,他只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可能有麻痹赵匡胤的因素存在。

(五)南平国的第五代君主(末代君主)高继冲

高继冲(公元943--973年),字成和(赞平),南平末代国君,高保融长子,高保勖之侄。公元962年11月至963年2月在位,不足四个月,年号乾德,史称南平德仁王或南平侍中。高保勖病死,遗命高继冲继位时,宋朝拜其为节度使。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授检校司空、荆南节度副使。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继任荆南节度使。

高季冲继位之际,正值北宋统一南北之时期。赵匡胤对南方用兵,从荆南开始。他制定的战略是“假道荆南,攻取湖南,一举削平荆湘”。南平方面也明白北宋的企图,但实力有限,难以抵抗。此时,湖南的武平节度使手下大将张文保起兵反叛,其节度使周保权刚继位才11岁,随向宋王求援。正好给宋朝出兵荆南提供了借口。

赵匡胤抓住机遇,出兵湖南,借道江陵。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宋朝大将慕容延钊率领十州之兵来到江陵,高继冲大将李景威说:“约定宋兵从城外经过不可相信,应当严军把守以防不测。”判官孙光宪劝高继冲撤去守卫,“封好府军,以待宋军”,李景威无奈扼喉自杀。

慕容延钊率军到达江陵城外时,高继冲出城在城北15里处迎接,而宋军前锋趁机突入城中。高继冲回城后,看到宋军旌旗兵马布满大街小巷,于是就将印信上交。宋太祖派御厨使郜岳前往安抚,任命枢密承旨王仁瞻为荆南都巡检使,高继冲仍为荆南节度使。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高继冲降宋。

高继冲在归降宋后,同年九月奉宋太祖命率领全族及将吏500余人于十月到达汴京。宋廷改授高继冲为徐州大都督府长史、降封为武宁军(今江苏、安徽一带)节度使、徐宿观察使。镇守徐州近十年,高继冲“委政僚佐,部内亦治”。

开宝中(约公元972年前后),高继冲进献《伤寒论》,后孙奇、林億等人以此为底本汇成宋本《伤寒论》。

高继冲在镇守彭门(今江苏徐州)时,“政事委诸僚佐,然有政德。”颇受百姓称赞。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高继冲死于徐州,时年31岁。百姓请求留葬当地,宋太祖不允,但也给予高规格葬礼。太祖废朝二日,并追赠他为侍中,又派遣宦官护葬,丧葬费用全由官府提供。

五代十国中,南平割据政权存在的时间与中原政权相比是比较长的。从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到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的高继冲归降,历五代君主,并均得善终。

至此,高季兴自梁开平元年镇守荆州,到宋皇朝乾德元年国除,五十七年的南平国历史宣告结束。

(六)高季兴后人中进士辈出

高季兴的荆南国地处南方诸国夹缝之中,又是南方诸国进贡中原、南北贸易的陆上交通枢纽和五代时最大的茶市。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域位置、特殊的环境与国情,造就了高氏家族。

荆南国归顺北宋后,高氏子孙后裔大多被宋廷所用。其中武信王高季兴的几个儿子中,高从翊任右卫将军,高从让任左清道率府率,高从谦任左司御率府率,高从诜任右衙率府率。高季兴有五个女儿,自小偏爱佛道,后都削发为尼,各居一寺:分别在佛华寺、菩提寺、庄严寺、石佛寺、法轮寺。

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中,高保绅为卫尉卿,高保节任司农少卿,高保逊任左监门卫将军,高保衡任归州刺史,高保鹰任峡州刺史,高保寅任内作坊使。而今的江陵县西仍有高王庙、武信王祠(又称土主庙)。

在高氏家族中,高保寅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高保寅曾劝其哥哥高保勖:“真主(宋太祖)出世,天下将大一统。哥哥应该为诸国归顺朝廷起表率作用,不要帮助别人谋取荣华富贵。”

高保寅(公元921--988年),字齐巽。高季兴的孙子,高从诲的儿子,高保勖的弟弟。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以荫授太子舍人,累加检校司空。高保融袭封南平王时,奏署高保寅节院使,赐金紫。

宋朝建立后,高保勖遣高保寅入觐开封府。宋太祖赵匡胤召对便殿,授他为掌书记,遣还。宋军讨伐武陵(湖南)的武平节度使时,路过荆南,高保寅奉牛酒犒军,宋太祖嘉赏,驿召赴阙,授他为将作监,充内作坊使,赐第一区。

荆南归顺大宋后,高保寅知宿州。乾德四年(公元966年),高保寅丁外艰,起复,转少府监。开宝五年(公元972年),高保寅知怀州,历司农卿、卫尉卿,后为西川诸州都巡检使,改光禄卿,历知同州、汝州,改光化军。68岁去世时,宋太祖废朝二日 ,赙钱十万。

高保寅的儿子中,四人高辅政、高辅之、高辅尧、高辅国皆中进士。

高辅政,北宋登进士第,官至秘书丞;高辅之,北宋登进士弟,官至太常丞;高辅国,北宋登进士弟;

高辅尧,咸平二年开封府发解第二人,省试第五人,登进士弟。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真宗咸平元年十月癸丑:“京

府解十一,……以孙暨为第一,(高)辅尧第二,(钱)易第三……”

车吉心主编的《中国状元全传》记载: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己亥科,状元高辅尧,第二名孙暨,第三名钱易。孙暨是太平兴国丁丑科状元、北宋初直宰相吕蒙正的女婿。钱易上书指控考官出的考题有讽刺皇上的意思,后因数百名举人到开封府状告发解官取录不当。

已经公布为第一名的高辅尧是个厚道人,见此情况便主动写状子说自己无德无才,难以担当状元之盛名,请求将钱易改为第一。不久,集贤院长官钱若水等人将重选的结果报宋真宗认可,原先名次较后的开封人孙暨变为第一,高辅尧第二,而钱易则从第二降到了第三。

高辅尧留有诗作,其中《登山顶》诗云:“由径寻山路,登临步步疑。纵高终带险,任达亦须危。况是多防地,那堪独立时。荆榛道栉比,直道拟奚为。”

在中国历史上,一门四进士的人不少,而兄弟四进士的人却少之又少。陕州高氏家族中,高保寅的儿子中有四个进士,更是奇之又奇。这不仅是高季兴家族的光荣,也是陕州的荣耀。

参考资料:

1.《名人璀璨 根在河南》 根在河南编委会

2.《中国皇帝画传 第2卷》 黄尚立主编

3.《中国皇帝全书 馆藏本3》 林鲤主编

4.《二十五史 百衲本第4册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5.《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6.《永乐大典》卷一万八千三百一十一

7.《白话二十五史精编》 陈永汉编著

8.《五代史解读》 白玉林、曾志华、张新科主编

9.《旧五代史4》 (宋)薛居正撰

10.《隋唐五代史 下》 王仲荦著

11.《中国历代帝王》 剑楠、崔永晨编

12.《中国的皇帝 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 时惠荣等编

13.《中国皇帝传》 晏振宇编著

14.《中国皇帝全传上》 紫都、岳明等编著

15.《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 彭勃主编

16.《湖北旧闻录 中》 (清)陈诗原著,姚勇、邱蕤、杨晓兰点校

17.《湖北省湖泊志系列丛书 长湖》 湖北省湖泊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18.《历史名城三门峡》 上官西才编著 200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19.《三门峡通史 下》刘书芳编著 202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20.《名人文化》 许胜高主编 202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21.《十国春秋·荆南二·侍中保勖世家》卷一百一

22.《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

23.《宋史》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 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荆南高氏

24.《中国状元全传》 车吉心主编

25.《宋真宗 宋帝列传》 汪圣铎著

26.《历代鼎甲小传》 蔺德生、赵萍著

(尚柏仁 牛占亚 张红英 朱家昊)

策划:尚柏仁

责编:曹安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平(南平国)
十国春秋卷一百
孙光宪——眉山历史人物(25)
中国朝代大事记——五代十国之南平
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只有三个州的地盘,却延续到北宋初年
黄袍加身,赵匡胤建大宋(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