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被处绞刑,遗体被悬30分钟,刑前:我是无罪之人2023.11.10

前言

1979年2月,在巴基斯坦的一个法庭上,一个头发斑白,面容憔悴的瘦弱男人沉默地站立着。他就是布托,这位国家的前总统面对着死刑的判决,却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静静地,毅然地站着。法槌落下的那一刻,他的命运也就定了:被判处死刑。

转眼到了4月4日,执行日到了。布托打理了一下自己,尽可能地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些。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去迎接他的最后时刻。

一般来说被判处死刑的人在路上会被唾弃,但布托的情况特别。他走向刑场的路上,四周挤满了来为他送行的群众,他们流着泪,低声诵读经文,仿佛在为他祈福。布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说了一句:“我是无罪的”,然后就这样,被绞刑执行者推下了台。

这样一个场面,使得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行,但布托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他究竟做了些什么?

布拖总统之死

1979年4月4日,这一天对巴基斯坦来说,是沉痛的。布托,这位51岁的前总统,在士兵的严密押送下,步向他生命的终点——绞刑架。通常看到有人走这条路,人们或许会冷眼旁观,有的可能还会抛些脏东西表示鄙视。

但布托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的逮捕引起了民众的极端抗议,甚至有人自焚表达不满。到了他走上绞刑架的那一刻,群众的情绪更是激动,不少人觉得他是被冤枉的。

布托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年,他被孤立在一间小小的牢房里。那些与他同在监狱的犯人们,当知晓他将面临绞刑时,都情不自禁地开始祈祷,嘴里默念《古兰经》,祈求上天的宽恕。而布托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的目光仍旧坚定,没有一丝恐惧。

面对他那似乎是凭空捏造的罪名,布托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愤怒。当执行者将绳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高声宣称自己的清白:“真主啊,我是无辜的。”这不只是反抗,也许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后诀别。

尽管生命已经离他远去,但故事并未结束。有时,历史上确实有些死囚在绞刑后奇迹般存活。因此执行官为了确保布托真的已经去世,规定他的身体必须在绞刑架上悬挂半小时。这样的决定引起了人群的愤怒和抗议,认为这是对已故者的侮辱。许多人留在现场守候,直到宣布时间结束,他们才把布托的遗体带走。

布托的身体被运回家乡安葬,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未能及时赶到绞刑现场的人们。尽管他们早已知晓这个悲剧的结局,但当他们亲眼看到布托被埋葬时,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这位前总统的家人,他的妻子和女儿,因为被软禁,未能及时见他最后一面。至此,布托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但留给人们的疑问却依旧挥之不去:为什么民众会有这样强烈的反应?布托的死,难道仅仅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吗?他真的有罪吗?

能力出众,初登舞台便展露头角

布托这个名字在巴基斯坦如雷贯耳。他出生在1928年的一个信德贵族家庭,从小就沐浴在西方教育的春风中。他不仅在美国的加州大学磨练了自己,还在英国的伦敦基督教会大学深造。

布托不仅学业优秀,还因为他的才华被南安普顿大学邀请做讲师,专门讲国际法呢,成为该校史上的第一个讲师,可见他有多厉害。这位学霸并没有就此满足,在获得高级律师资格证后,1983年,他选择了回到了刚刚起步的祖国巴基斯坦,那时候的巴基斯坦还很年轻,国内的情况与他在国外见识的完全不一样。

布托在卡拉奇开了自己的律所,同时也在法学院里教书,还当了信德高等法院的大状。这样的日子过得其实挺不错,但布托没怎么享受,他看到了巴基斯坦老百姓的苦日子——饿肚子,穿不暖,这让他心疼。他就开始想办法,想着要改变这一切,这个念头也为他后来的人生定下了基调,他要带头改革。

时间跳到1954年,布托成了信德省青年阵线的主席。他那份正直、聪明、能干,让他赢得了不少人的心。他的政治天赋也开始显露头角。到了1957年,他代表巴基斯坦出席联合国大会,那次出席,让他在国内外都火了一把,大家都开始注意到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但那时候的巴基斯坦政坛像是翻江倒海,动荡不安。每个上来的政府都急着招揽人才。阿尤布·汗总统就在这时候看上了布托,把他招进了内阁,让他当了部长。那时候的布托才30岁哩。

跟阿尤布想的一块儿去的布托,干得是风风火火。他们一起推动土地改革,忙着定宪法,搞总统制。对外呢,他们也不含糊,跟苏联搞经济贸易,跟中国建立了铁哥们似的关系。

但好景不长,两人在印巴冲突上的看法南辕北辙,结果,这对政治伙伴最终走上了分道扬镳的路。

不满现状,自立门户

回看历史不少人可能还模糊不清,印巴两国其实一度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直到1947年英属印度崩解,印度和巴基斯坦才分道扬镳,各成一国。

克什米尔地区这块争议的焦点始终悬而未决。1965年,克什米尔的矛盾终于推至高潮,触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挑起战端,对巴基斯坦的城市一阵狂轰滥炸。

战火纷飞之下,两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世界其他国家也不得不插手,联合国更是赶来充当和平裁判员。1966年的头十天,印巴两强被迫握手言和,签下了“塔什干宣言”。

然而布托看这一切,心里清楚:表面上看是握手言和了,但这纸宣言真能算解决了问题么?双方虽然停了火,各回各家,克什米尔的问题却依旧是个未了结的谜。

再说这和平宣言里,压根没提是印度先挑事,先对巴基斯坦动的手。巴基斯坦从这和解中受益了吗?这一点让布托和总统阿尤布·汗的看法大相径庭。

布托对阿尤布·汗的政策越来越失望,觉得这不是真的为人民谋福利,而是一场伪和平的把戏。于是他毅然决然辞职,脱离了阿尤布·汗的政府。

但布托没闲着,他在思索,想着怎么才能真正改变巴基斯坦的命运。就这么着,他成立了巴基斯坦人民党。

阿尤布·汗领导的“军事政府”,日子也不好过,经济颓势,农业落后,民众怨声载道。

布托看准了时机,借着民众的不满开始站出来,大声疾呼反对阿尤布·汗的政府。他号召大家不要再忍受压迫,呼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他坚信国家必须走向社会主义,还强烈要求重新选个总统。

布托提倡的人人平等、经济改革,这些想法都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的。这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布托,纷纷加入人民党的队伍。

坚持改革,与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上世纪60年代,印巴两国的矛盾因克什米尔问题不断升级。布托那会儿在联合国忙得不可开交,试图为巴基斯坦争取国际支持。但除了中国,几乎没国家站在巴基斯坦这边,大多沉默,或者倒向印度。

这时候中国的援手对布托来说,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为两国后来的深厚友谊奠定了基石。布托在外交上总是把中国当作重中之重,他不止一次访问中国。记得1976年5月,他又来到中国。

那时候毛主席身体已经不好了,吃了药本应该休息,但得知布托要来,毛主席还是坚持要见。毛主席那时候,给了布托不少建议,教他如何处理政治问题。毛主席用中国过去的经历告诉布托: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处境相似,都经历过战乱和经济困境。

但中国只用了20年就变天翻地了。毛主席的四字箴言——自力更生,这话给了布托莫大的鼓舞。布托回国后,立马推行土地改革,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争取利益。他想让巴基斯坦人民能自己站起来,不靠别人施舍。

布托不是光说不练,他把自己那一大片,比四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的土地分给了农民,自己种自己的。那一下子巴基斯坦的经济看到了希望。

但是这改革也踩到了一些地主的利益,这些地主们可不乐意,他们不但生气,还在各地搞小动作,引起骚乱。虽然不至于颠覆政权,但经济发展还是受了不少影响。

布托记得毛主席的教诲,决定要稳定国内局势。他开始统一宗教文化,恢复政治秩序,硬是带着巴基斯坦走出了难关。

那时候巴基斯坦手头紧,中国虽然自己也不富裕,却还是借给了巴基斯坦钱,这份大义,布托和巴基斯坦人民都记在心里。

布托当政期间,人民的生活在好转,他没把那些小规模的骚乱放在眼里。1973年,布托还颁布了新宪法,保障了公民权利,禁止了种族和教派歧视。

布托深知军权的重要,阿尤布政变的教训让他记忆犹新。为了抑制反对势力,布托决定要把自己人提拔上来,让他们掌军权,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这时布托选了哈克。这一决定后来证明是大错特错。布托不仅因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还丢了性命。这种结局让人唏嘘不已,毕竟布托曾经是那么有远见的一个政治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9年,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被处绞刑,行刑前:我是一个无罪之人
79年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被处绞刑,遗体悬挂30分钟,曾言:我没有罪
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布托被处绞刑,行刑前演讲:我是一个无罪之人|阿尤布
老布托被“自己人”送上绞刑架
我即将赴死,但我知道我无罪,我的女儿会继承我的衣钵
这个总统一上任,立马让国家四分五裂,两年间国家被“一分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