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武夷山寻找朱熹

原创 俞益萍 潮头文学

昨日下了一整天的雨,今早停了,天空却仍旧灰蒙蒙的,飘浮着几簇湿云。我和同来的几位福州游客搭上了一条九曲溪的竹筏,此刻心情兴奋不说,还添增了一种漂流江川的挑战和刺激感。筏子荡出江面后,顺流直下长溪。虽说过了洪峰后,水势减了锐气,可是竹筏难免颠簸晃荡,让我们几个竹筏客不时地阵阵大惊小呼,倒也十分开心。就听筏工一阵江号夹带顺口溜的导游词,我们的轻筏如箭一般向前飞驶,将重重山峦与河曲迅速甩在了后面。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絶处,棹歌闲听两三声。”当年弄舟清溪而诗兴大发的朱熹,信笔而成的这首《九曲棹歌》让九曲溪名扬天下。武夷山水不仅以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人,更以它丰厚的历史与人文积淀成为当今文化山水重镇。一行人中我是初来武夷山,其余的则是一家人,相携出游过个周末。他们是武夷常客,言谈之中,看得出对获封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乡山水的自豪之情。而我除了游山玩水之外,也很想借机寻访在此完成了那部卓越的《四书集注》的理学大师朱熹的故居,和他在武夷山留下的人生足迹。

都说“僧道藏修山水,儒门问学人间”,朱熹身为儒学的宋代集大成者,却在武夷山中度过漫长的如僧似隐的岁月,弄舟采茗舞文挥墨,竟感觉不到一点“进退一身关社稷”的光环和庙堂气味。可是另一方面,却又在这里构筑书院网罗门生,将《大学》《中庸》之道置于天地之讲台,融合理学精义于山水,则显示他气魄宏伟的胸襟和研精钩深的用意。难怪钱穆对此发出“出仕则志在邦国,著述则意在千古,而其徜徉山水,俯仰溪云则俨如一隐士。此亦可以窥见朱子性情之一面。”这样敏锐而剀切的议论了。

筏在水中流,人在画中游。我们的竹筏在通过了重重险滩湍流之后,荡入了水流舒缓的江段。山中气候多变,刚才还阴云欲雨的天空此时却云消雾释,水色天光一片澄明。环顾四周,峰岭如馒似笋,倒影如画,丹霞锦崖,神奇雄浑。江上时有微风抚面,沁入肺腑,令人心神飞扬。此刻守立船头的篙女也显出了几分轻松的神态来。一身九曲溪筏女的装束,头戴金黄竹笠,身穿黑裤蓝布衫,显得干净利落。她时而同我们一样回首四顾,看不够家乡的好山水;时而用长篙点戳清波戏水,留下一圈又一圈涟漪,仿佛一串一串高山流水的乐符。“山门峦仙境,仰首云峰苍。踌躇野水际,顿觉尘虑忘。”朱熹当年的这首游江诗所描写的不正是此情此景吗?

有人认为是武夷山成就了朱熹,反而言之,朱熹也成就了武夷山。别的姑且不论,单说轻筏一路顺流而下,两岸望不断摩崖石刻,文人骚客兴会挥洒,蔚然可观。而其中仅仅朱熹的手书岩刻就不下十来处。泛舟留恋之间,无论煮茶垂钓或是谈诗论文,都留下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缘故促使朱熹在武夷山度过了大半的人生岁月,留下深深的历史屐痕和丰富曲折的传说呢?

中午在宋街下了竹排,吃了一碗当地风味鸭汤米粉点饥。接着去武夷精舍参观,还要攀登天游峰。虽然有“不坐竹排等于白来,不登天游等于白游”的当地俗语,可是实在说天游峰怎能与那些天下名山相提并论?总共也不过四百来米的高度,即便与闽北的一些高峰并排站,也只能算是个矮小弟弟。可是正是因为有仙则名,山丘也无须高了。这山水的人文气息如此绵厚隽永,千百年来披裹着一袭缱绻飘逸的书卷烟霞。

行走在去武夷精舍的山路上,一侧是九曲溪潺潺流过,夹带着清晰的篙声和欢笑。而另一侧凤尾竹繁茂如瀑,绿得逼眼。铺就整洁的石径曲折而上,游人迤逦。没多少时辰我便拾阶而上来到了武夷精舍的遗址。这便是当年朱熹所独创的一所宋代民间大学,并且是唯一一所根据朱熹亲撰的《四书集注》为教材的理学书院。朱熹曾在这里前后生活达八年之久,著书立说,倡学传道,一心要将儒学发扬光大。

园内竖立一尊朱子雕像,秋阳下他安然端坐,衣裾袖带飘逸,目光殷切和蔼,手臂挥举之间显示循循善诱之态。他的身后则是书院宽绰的旧址,依山傍水,洞天清幽。千年的书院宅基不知经历了多少改朝换代的风风雨雨,一直到了上世纪文革时期被彻底破了四旧后,便翻修成为解放军专用的干休所,故址的原貌几乎荡然无存。直至九○年代初才重获修复,并严格按照宋代的建筑风格恢复旧貌,如今已是受到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古迹。我走进了书院的大讲堂,面前整齐地置放了几排桌凳。正上方悬挂着“万世宗师”的巨匾,下面是孔子的画像。朱熹的真人大小的塑像站立于授案之后,神态安详地注视着下方的座席。然而课堂里早已空无一人,只剩一对男女游客,凑在雕像旁戏闹似地问了几声夫子安。

可是朱子能听到二十一世纪的喧阗之声吗?时光回溯到八百年前的南宋初年,当时朱熹为了远离市井尘嚣而选择了武夷山水,更是因为他的仗义执言得罪了当朝权贵而遭弹劾,愤而辞归故里。他的一句“无处堪投迹,空山寄一椽”正点明了仕途坎坷及官府腐败,因而无法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无奈选择。朱熹是大儒,素有治国安邦的理想。可是纵观一生仕途,他为官不过七年,立朝才有四十来天,政治上光芒有限。可是东隅所失却收之桑榆,当他回归自然纯净状态而倾心撰述时,他的贡献和成就却石破天惊,光芒照彻了整个历史长空。武夷山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还记得当年外出求学,在那样紧迫匆忙的准备中,我还是将《四书集注》作为仅仅携带的几本书之一塞进了行囊。当时正值隆冬时节,我展卷阅读书中的某段章节,一行醒目的字句映入眼帘,朱子写道:“古之学者,盖理义以养其心,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降登疾徐俯仰以养其血脉。”阖卷四顾,周围一片寒冬景色,冰封雪裹,哪里看到半点的“采色”,而春天的影子更是遥遥无期呢。如今伫立芳草绿树之间,眼前落英缤纷,耳畔溪声鸟语,忽然对这段话语涌出一种顿悟。原来朱子的话语不仅源于生活的实际体验和感受,而且进一步将大自然投射于精神世界,经由儒学精髓的淬炼而转化为更愉悦的审美体验和更深刻的人生感悟。天然去雕饰的山水本色不但帮助我们恢复了清新视野,更重要的是清除我们心理的视觉障碍。

离开武夷精舍后,沿山路攀登,前方不远处坐落着古茶洞。据说朱熹一生好茶,不但自己品茶咏茶还亲手植茶煎焙。我一路寻访,经过“峥嵘深锁”石门坊,又穿越流泉潺潺的岩穴,眼前出现了一片碧绿幽深的谷地。虽然历经千载,沧桑古茶园仍旧满目葱茏,生气盎然。“携籯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朱熹就是在这云霭缭绕的隐屏山下,悠悠九曲之畔,吟诗啸傲,怡然采撷茶获。

毗邻的云窝“水云寮”同样目睹了晚年朱熹在此盘桓沉思的身影和足迹,这也是朱熹的理学前辈二程弟子游酢的归山茅庐。先贤如今都已远去,旧址湮灭无存,唯有摩崖石刻于南宋年间的“水云寮”三个大字,至今清晰可见,见证了时隔三代理学传承的历史性转折。伊洛九曲交汇融合,气势壮观。由此武夷山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搅起一片闪耀的涟漪,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更是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巨澜。

当我在历经了八百多级山阶的艰辛攀登,最终登上了天游峰顶的时候,眼前的一切骤然间变得开阔而疏朗。脚下群峰堆栈奔涌不息,一带碧水蜿蜒东流。周围游客们此刻似乎早已忘记了登山的疲劳,不断传来阵阵轻松的欢呼喧笑,彼此相拥合影。而我也跟着兴致盎然地卡位取景,不但要记录下武夷山符号性的画面,还要将一路的美景尽藏记忆,挥挥手带走我对它的一片眷恋。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 共创美好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游记散文】万发金:《冬日里,一路春意的跋涉》④武夷山漂流
朱子文化知识竞赛
【2010-26】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
朱子文化:涵养社会价值和个人美德的源泉
武夷精舍:“继往圣开来学”的传承高地 戎章榕
【随笔】武夷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