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骂是最低级的教育手段,面对熊孩子,理解、尊重、点亮是关键

文|青儿的书影视界

碰到难缠的孩子,你心里有没有那么一刻认为这个孩子心理有问题?你又是怎样做的呢?你真正理解这个孩子吗?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开始上映的一部法国电影,2005年,该片还获得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声效和最佳配乐两项大奖。豆瓣评分至今高达9.3分。

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位怀才不遇、中年秃顶,身材微胖的马修老师用他独特的教学方式改变一群“问题少年”命运的故事。

从整个故事折射出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沉思:哪有什么“问题少年”?只有教育不得法的家长和老师。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凡事都有奇迹。

从中提炼出三点教育方式:

一、理解而非责骂

二、尊重而非忽视

三、点亮而非强迫

下面就结合心理学理论做简单分析。


一、理解而非责罚


马修工作的学校名字是“池塘之底”,这里有一群别的学校不要,家长们放弃的“问题学生”。

校长执行的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用影片中的语言叫做“反应—行动”,意思是一旦发现学生违反纪律,就会迅速做出反应管教学生。

于是大声呵斥,罚去打扫卫生,关禁闭,暴打是最常见的管教孩子的手段。

可是,孩子们的问题依然存在。撒谎,打架,恶作剧不断,还有一个孩子受不了这样的教育选择了自杀。

这一切状况,在马修来后,逐渐发生了变化。

马修从来不打骂学生,第一天上课,孩子把他的皮包当球传来传去,当校长发现后,他却极力护着孩子,让他们面于责罚。孩子们明显感到,这个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新老师是理解和保护他们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南风效应”。如果说校长采用的暴力管教就像狂躁的北风,越管教,孩子越反抗。那么马修采用的方式就像温和的南风,徐徐吹动,孩子的心很自然的和老师靠近。

另一件事情的处理更是让学生对他备加信任。

学生乐格克只是想跟学校管理杂务的马桑大叔开个玩笑,没想到伤到了马桑大叔。马修不愿意乐格克受到校长的暴力惩罚,又希望乐格克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于是安排乐格克去照顾受伤的马桑作为对其行为的惩罚。

在照顾马桑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了马桑的善良,当看到马桑身体恶化时,孩子问马修:“他会死吗?”

马修安慰他:“我们会治好他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多么大伤害。这种恐惧体验是深刻的。

但是很多家长或老师会希望孩子能自己意识到错误。其实不是,孩子不会预见事情的后果,除非让他们参与进来,亲眼看到。小小心灵被震撼了,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的伤害有多大。

马修的做法很值得家长们学习。他明白孩子需要理解和关注。所以,整个过程没有一点暴力行为,说话十分温和,极尽保护孩子敏感的心灵。他的惩罚方式只是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

很多家长或老师在孩子犯错后,习惯性地教训孩子。教训完就让孩子走了,然后自己收拾烂摊子。

你是他的父母和老师,你有养育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可是没有一遍遍为孩子收拾烂摊子的义务,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烂摊子才是最好的帮助。

孩子和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成人要自己收拾烂摊子。

无论是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苦,还是让孩子自己处理事情、或是让孩子体验自己做事的后果,这些体验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尊重而非忽视


马修既是班主任,又是音乐老师。他发现孩子们喜欢唱歌,于是就把他们组成一个合唱团。

但有两个孩子比较特别,个子高高的、不会唱歌的郭邦和年龄小小的、又不爱讲话的派皮诺。

于是,马修就安排郭邦当乐谱架子,安排派皮诺当助理,帮他递乐谱和指挥棒。

其实他完全可以自己拿乐谱和指挥棒。

他做这样的安排,照顾到了每一个孩子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而不是忽视。

马修的做法很符合心理学的“霍桑效应”。

它表明,当孩子得到外界的积极关注时,往往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得更加出色。

我们的关注,给孩子提供努力表现好的动力;我们的尊重,又给予他自主行动的空间。而我们的忽视却会降低孩子内心的存在感,丧失自信心。

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摔倒后,赶紧跑过去,对孩子说:“不疼不疼,别哭,你是坚强的孩子。”还经常性地炫耀:“ 我家的孩子摔倒了都不用管,自己都会站起来”。

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一个经常被忽视感受的孩子,长大后也会经常忽视他人的感受。表现冷漠,和人相处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大量的学校小霸王,在学校里面经常欺负同学,他们分辨不出这些被他欺负的同学的感受。他会把一个很生气的人当作很正常,他甚至会觉得这样做还挺好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在欺负别人的时候,也经常会表现出:我没觉得把他弄疼,我觉得挺正常的。已经伤害到别人,自己还觉得莫名其妙。

经常忽视他人的感受,别人自然也会和他保持距离,这样的孩子很难融入社群当中。一个不被别人接受的孩子,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逐渐降低。


三、点亮而非强迫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家长和老师表现出严厉的一面,强迫孩子做这个,做那个,甚至在碰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动手打孩子。

若是一味地强迫,甚至打骂孩子,在他幼小的心里只会留下太多痛苦的记忆,反而记不住父母出自好意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强迫,而是点燃孩子内心的一把火。

天赋就是孩子身上的一个火种。

马修发现不爱说话的皮埃尔有着唱歌的天赋,声音宛如天籁。马修喜出望外,决定点燃这颗火种,让他担任独唱,并告诉了皮埃尔的妈妈,让一直为孩子犯愁的妈妈看到了希望。

后来妈妈在马修的指引下,把孩子送进了音乐学院,而音乐也成了皮埃尔一生的事业。

其实,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但不一定有成为天才的土壤。

面对孩子,父母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导师,激发他的兴趣并坚定不移地陪伴他支持他;而不应该是一个教官,强迫他,只懂得给他下命令。

孩子能不能成为你希望的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成为他自己希望的样子。

作为父母和老师,要成为点亮孩子的人生天使,不要成为强迫孩子的枷锁。


那么家长和老师如何做好人生天使,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火呢?


大部分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一个梦想。那些曾经写过的作文“长大后,我要成为xxx”也是发自内心的,可真正长大后,实现当初愿望的又有几个?现实早已湮灭了梦想。

这或许是家长或老师的忽视。因为当孩子和他们谈理想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 就你这点成绩,谈什么理想?”

当孩子有梦想时,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

当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做个榜样,你不需要管教孩子什么,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孩子会看到眼里。明白你是爱他的,他也会跟着你学。

心理学上有个“互悦机制”。说的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喜欢另外一个人的主导因素,就是另一个人是否喜欢自己的那颗真诚的心。

就是说,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

也许你会有疑问,父母跟孩子之间本来就有血缘亲情,用得着这样吗?

就是因为我们跟孩子“太亲热”,把孩子当成了私有物品,而忘记了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的尊重与真诚。

当你真心地爱孩子,孩子也会反馈真诚给你。

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可他小时候,却是公认的坏孩子。在他9岁那年,父亲娶继母进门。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他意料的是,继母走到卡耐基面前,微笑着看着他说:“ 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的,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卡耐基听得心里热乎乎的,几乎掉下泪来。他很快和继母成为很好的朋友,而且因为受到尊重和激励,成为美国杰出的人际关系大师,激励着无数人取得成功。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一个人的成长,他需要一个真诚的环境,需要被无条件地积极认可,需要被接纳,需要被倾听和被理解。”


如果孩子得不到这样的需求时,就会在行为上用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比如皮埃尔的偷窃和逃学行为。

家长应该用好奇、开放的态度找到孩子背后的需求,真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


结语:

理解孩子,孩子会把你当做知心朋友,允许你继续陪伴他心灵的成长。

尊重孩子,孩子会不断增强他的价值感,你能从他眼睛里看到自信的光芒。

点亮孩子,孩子会找到他的人生方向,可以让他看到自己奋斗的希望。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强迫,而是点亮孩子心中的一把火,因为这些由内在驱动的能量可以激发孩子真正的学习动力,发掘孩子的潜能和闪光点,照亮孩子的前程,让孩子以后能走得更远。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放牛班的春天》:不打不骂不惩罚,真的能教好孩子吗?
史上最伟大教育片,看这位老师是如何正确管教孩子,建议家长看看
【写作点亮生活】农民工的孩子,将来还得做农民工吗?
孩子不服管教怎么办?父母切莫大意!教你如何管住家中的小霸王
一个落魄的音乐老师,治好了我对孩子教育的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