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古代谥法详解

古代,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其功绩和过错,不仅难以给出定论,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所以,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皆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想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将美言懿语如此堆积,亦为奇葩。

命谥的用字,有特定的规范,不可随意用字,也不可对立谥之字任意解释。从最早的经典文献“逸周书,谥法解”开始历朝历代的谥法著述在百种以上,载录谥字约四百个,每个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义。

详见下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正武忠谥号是古代最高荣誉,哪些文臣武将获得过?
历史上有没有人同时加上文武两个最高谥号?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的一生
古代历史上的谥号:什么人才有资格被追谥?
元朝历史人物——元宁宗懿麟质班(元朝第十位皇帝)
明朝历史人物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