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幻灯哲学 | Slide:ology(一)
最近又有一个杂志的记者采访我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所看过的PPT书里面哪本最好?”,我不加思索地说:“Nancy Duarte的《Slide:ology》。”她很诧异地问我:“为什么呢?”(我估计她预计我会说我的书是最好的)。我马上反问她:“那你为什么不问我哪些书比较一般呢?”她立刻笑着问我:“包老师,您觉得哪些PPT的书比较一般?”我回答她:“除了《Slide:ology》都比较一般”。她沉默了好一会儿默默地回答:“我大概明白您意思了”。
前一阵正好收到博文视点出版社给我寄来的《演说:用幻灯片说服世界》一书,记者的采访让我有个很独特的想法——为什么不做一个书摘,将书中精华浓缩出来,分享给大家呢?
于是,我打算做一次较长篇的连载(预计4-5篇左右吧),结合这本书谈一下对PPT艺术的理解(Nancy很多观点和我观点非常一致)。这其中有2个目的:一是给自己创建的公益读书活动麦穗计划添砖加瓦;二是算是对这几年来大家对我的支持的一种回报吧。
这次连载的博文名称之所以叫《幻灯哲学》是因为这本书的英文名《Slide:ology》,Slide是幻灯片的意思,而ology是学科的意思,所以这个新造出来的词可以叫做“幻灯学”。另外一方面,这本书是PPT界的大家Nancy Duarte所作,阐述了一些她对PPT的真知灼见,语言不多,但很令人值得回味。所以,我更倾向于把它称之为“幻灯哲学”。
有人会问为什么你愿意如此详细解读这本书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这本书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很多观点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有点“偶遇知音”之感) 分享是一种快乐(我比较爱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看到大家的收获,我打心眼里高兴) 推广一下创立的“麦穗计划”(我创建这个公益活动,但着实没想到后来操作难度很大,我一个人力量太过单薄,希望更多人加入其中,真正的协助做一些事情) 让手上并不宽裕的朋友们享受高质量知识(面对知识,众生平等,但必须有人站出来给予这些人知识。在没有商业利益的背景下,我愿意牺牲我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站出来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么Nancy Duarte是何许人也呢?你只要记住两点:一是她是硅谷顶尖幻灯片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个是她老公);二是她是美国前副总统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戈尔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的幕后最大功能,因为戈尔片中全程都是在用幻灯片做有关环保的演讲,全部的PPT都出自Nancy之手。
总之,我看过几乎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中英文的PPT方面的书籍,我个人认为几乎没有基本能超越这本书的功力。对了,这里提醒一句,我不是出版社的托,更不是Nancy的托,她的书卖得再多我都拿不到一分钱,我只是实话实说,请大家务必不要胡乱猜测(这年头人心实在难以揣测,所以多言一句,望诸位看官见谅)。
接下来,我会对全书的12个章节,一一做个介绍。
第一章 树立全新的理念
听过我培训的学员都知道我提倡的一个重要观点:“每一次沟通其实都是一次体验营销”,很多学员都会对这个理念开始有点不解,上完培训就会无比赞同这个观点。其实,PPT只是一个沟通的辅助工具和载体,重要的是“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
如上图所示,演说的使用场景非常多,无论外部还是内部都可能用到演讲,用到演讲就很可能用到PPT,这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公司频繁叫我去培训的很大原因,尤其是我培训的很多是通信运营商,他们几乎每天都和PPT做着“锁死搏斗”,好不悲惨!
演说生态系统是一个新概念,它说明了演说包括三个核心部分:信息、故事、表达。这三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可以很负责的说,现在95%以上的PPT其实还停留在“信息”层面,“故事”和“表达”是缺失的。换言之,就是把PPT当做一个Word使用,贴满字就算交差了。有几个人想过每页PPT之间的“故事线”的?又有几个人想过演讲时候怎么讲这些幻灯片(如何起头?如何过渡?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快速掠过?)?
很多人做PPT时候会问我,我大约做一页PPT多少时间?我只能说1分钟至90分钟不等。因为这牵涉到很多因素,作为我而言,难度不是“美观程度”,而是“逻辑证明”,即一页PPT的观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线是否清晰和到位(可能是由于我工作原因,特别强调这点)。上面这页是Nancy做出的一套30页左右,时长为一小时左右的PPT所需要花费的设计时间。差不多一页一小时!!!
在所有的演讲和PPT设计之前,都需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你了解你的听众吗?”
Nancy提出了7个有助于了解你的观众的问题: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人口统计和心理学资料固然是个良好的开端,但和观众保持沟通意味着你需要从私人层面上对他们有了解。所以,按他们的方式来体会一下他们的生活也未尝不可。) 他们为什么来听演说?(他们想从你的演说中得到什么?为什么要来听演说?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可以做一点情景分析。) 他们担心什么?(每个人心底都有恐惧、忧虑,都有痛处。要让观众明白你理解他们的内心,并提供解决之道。) 你有什么解决之道?(你提供什么样具体的解决之道?你准备怎样让他们过得更好?) 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试着回答“嗯,然后呢?”这个问题,也就是确定观众清楚地知道他们此后要做什么。) 如果他们不认同怎么办?(什么会阻止他们采纳你的建议,并拒绝行动?) 怎样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人们接受信息的偏好各不相同,包罗万象:比如房间的布置,索取资料的方式等等。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需要的信息,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二章 创新为先
作为Nancy这样的专业幻灯片设计师而言,他们做PPT不仅仅需要时间,很多时候需要灵感。这和我们大多数做工作型PPT不太一样。这这个章节,Nancy列举了寻找灵感的一些方法,例如:便利贴。她建议在大家共同探讨问题时候,尽可能不要用电脑,可以用便利贴讨论。
说实话,这个方法大家酌情使用吧,我这个人一直以“实操”为做事准绳,我觉得大多数商务环境下,使用便利贴的会议习惯是较难养成的。一方面是你领导很可能根本不懂这套(其实他也不关心这套,因为文章不是他写,他无所谓你们讨论的形式如何,他只关心讨论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你即使贴了很多想法,但最终还是要变成电子版,形成会议纪要,与其先贴了一墙便利贴然后派人专门写,还不如一遍讨论一遍派人记录。
那有些人要问:“你这样说的意思是Nancy说的观点不对?”你如果有这个问题,说明你真正明白我的意思。我的观点是“一切实用的办法才是好办法,而且办法要因人而异!”Nancy是设计师,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你所在公司的工作方式是一样的吗?
如果用便利贴的方法有点“理想化”的话,那么使用“思维导图”方式列举想法就比较靠谱了!我个人建议采用这种方式。
这里提供给大家五个头脑风暴时候的基本原则:
不要过早筛选创意 想法越夸张越好 先重数量再重质量 记录每个人的想法 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总之,在头脑风暴时候,我在公司内部一直提倡的就是”三多三少“——多说真话,少说套话!多提想法,少做评价!多说办法,少提意义!
第三章 设计图表
图表分类
流程 结构 聚集 发散
流程类图表
结构类图表
聚集类图表
发散类图表
我们在实际设计PPT中,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死板硬套模型图表。其实,我建议把模板当做“元素”看,你可以把这些元素自有的“加减乘除”:
加上一些逻辑箭头 减去一些花哨部分 乘上一些创意元素 除去一些废话文字
从上图就可以看出,同样是套图表素材,不同的视角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多一些加减乘数的思路,你的PPT会更好!
今天先讲到这里。第二篇正在火热赶制中!HOH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ython编程操作office三剑客之PPT篇
还在为PPT烦恼?有了这五个PPT模板网站,做出精美PPT | 头条
Excel之VBA常用功能应用篇:PPT嵌入式应用
【幻灯】老有老的骄傲
职场PPT达人装酷的13条秘诀
如何将幻灯(PPT)转为手机微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