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门逆袭,他写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userphoto

2023.01.25 江苏

关注

写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赵翼,出身寒门,整个童年时期都笼罩在贫穷的阴影下。

他的父亲赵惟宽是一名私塾里的老师,每日里辛苦授课,但全年的薪水至多不过六十贯,而这一年六十贯钱却要用来养育包括赵翼在内的七个孩子。

他的母亲丁氏为了让儿女不被饿死,“昼夜织作” ,哪怕是到了半夜“十指裂出血”也不敢停下。

为了能在残酷中的环境中活下去,以及活得更好,赵翼自小便主动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南宋 梁楷 泽畔行吟图局部

为了让家里有一个重新兴盛的希望,也为了传授给儿女一份技艺,赵翼的父亲赵惟宽并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在授课的间歇又或者是一家人围绕着干活的时候,赵惟宽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儿女们授课,而其中又以赵翼学得最好。

年幼的赵翼深知父母的操劳,故而也不敢辜负父亲的满心期盼。自三岁时,他便每日学记二十余字,再大一些,就乘着干活间隙开始学习写文章。凭借他的天赋和刻苦,他进步得很快,到了十二岁时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在乡里出了名。到了十四岁时,赵翼便开始修举业,也就是备考科举,以期考中改变命运。

虽然家里的条件差,但赵翼对自己的自我期许非常高,他说自己之后要当“擎天柱的一男子”。

他非常喜欢唐诗宋词,也想成为像李白杜甫那样不世出的人物。在他的畅想里他说自己是“少年意气慕千秋,拟作人间第一流”。

少年意气慕千秋,拟作人间第一流。

岂意壮怀三不朽,终成老物四宜休。

隙驹虚掷分阴过,皮豹徒凭一卷留。

若果轮回有来世,誓从髫龀便勤修。

——赵翼《七十自述 其三十》

只是现实社会似乎并不能理解赵翼的志向,它刻板地运行,在赵翼十五岁那年带走了赵翼操劳成疾的父亲。

现实的困境与理想世界发生了第一次碰撞。

为了养活家人,赵翼只好暂时搁置了自己高远的理想,低声下气地乞求之前雇佣父亲任教的富户接着雇佣他。

任教私塾的四年后,也就是十九岁时,赵翼考上了秀才。这让他小小地满足了一下,恢复了些信心。可惜他在第二年参加乡试时,就又被刷了下来。

乡试不中并不是赵翼在那段时间所经历的最糟糕的事。

在二十二岁那年他面临了更大的危机:他失业了。那个富户不知因何原因在那年未再雇佣赵翼,赵翼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

为了谋生,赵翼无奈之下只好北上,一路上卖文乞食,直到到了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舅刘午岩。可彼时自己的外舅也是寄人篱下,除了住所和一段时间的伙食也没办法给予赵翼更多的帮助。无奈之下,赵翼只好破釜沉舟,冒顶了自己亲戚的北方户籍,参与了那一年的科举考试。

幸运的是,这一次他成功了。兴许是几年的积累让他的应试水平更进一步,又或许是当时北方的科考难度确实比南方低太多。总而言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而后又因为主考官的器重,先后考取了礼部教习、内阁中书的职位。

科场的成功,让赵翼的处境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转折。他不再贫困,甚至有能力将整个家族带上一个新的高峰。他甚至加入了军机处担任章京,并凭借自己的文史和军事两方面的能力有了在战时为乾隆书写、递交诏旨的机会。只是对赵翼来说,这一切来得有些不再真切。

外在的贫困虽然解决了,可是他内心的空洞似乎更加大了。

莫名其妙的,当赵翼在科举后再拿起笔写诗时,他开始相信自己终其一生不能达到李白杜甫那样的成就。他甚至怀疑自己其实本没有考过科举的能力,现在的成就只不过是因为冒顶北籍。正如他自己所说,“虽贪奋飞便,终愧诡遇丑。”

可另一方面,他又相信自己是有那种能力的。他有天赋,他肯下功夫,他在文章和军事方面都有旁人不能及的造诣。

受少年时期的影响,自卑与自傲两种情绪在他心底轮番出现。他发现自己的内心始终无法满足,他需要不断地取得成绩来自我证明。

这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折磨。

在这种复杂心态的推动下,赵翼咬了咬牙,决定用一个真正的、无可置疑的成绩来重新给自己定义:参加科举会试并取得状元,大魁天下。

他要告诉少年时低声乞求的自己,现实的困境已经远去,少年的理想世界确实存在。

乾隆二十六年的那场恩科上,赵翼再次上场。

当时那段时间科考三鼎甲出自军机处颇多,招致外界议论纷纷,所以赵翼军机处章京的身份反成了他夺魁的最大阻力。为了免除自己身份的干扰,赵翼暗下决心,决定在考场上使用自己平日不使用的另外一种书体,扬长避短,改变雄恣不羁的文风为谨严整饬,专门防止被考官认出自己。这确实有些自缚手脚,但由于会试主要考策论,所以多年担任军机处章京的赵翼对夺魁还是很有信心的。

事实也果真如此。考试结束,九位读卷大臣在判卷时都没认出赵翼特意改变风格的卷子,一致在他试卷上粘贴的纸条处画圈,评定为第一,之后殿试卷进呈乾隆,既然六房读卷大臣一致公推为第一,乾隆自然认可。

只是就在赵翼即将夺魁的时候,命运却仿佛故意般与他开了个玩笑。

赵翼通过改变字体、文风躲过了读卷大臣的摈斥,夺得了事实上的魁首。可是乾隆在后来开卷时看到他的姓名和职务后,思量再三,决定违反科举制度论文不论人的传统原则,亲谕诸臣曰:“赵翼文自佳,然江浙多状元,无足异。陕西则本朝尚未有,即与一状元,亦不为过耳”。

就这样,乾隆以陕西自清代以来尚无状元为由钦笔圈定将王杰与赵翼调换了次序,赵翼被易置第三,与状元失之交臂。

可以想见,这件事对赵翼的打击会有多大。面对乾隆的亲笔圣裁他无力反驳,那种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一如当年被迫离开富户府邸北上时。

一时间他又似乎回到了当初少年时,李杜高不可攀,功名与自己无望,自己对当前的困境无能为力。

那段时间里,赵翼陷入了深度内耗。

但也许是不破不立吧,在持续不知多久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诘问中后,赵翼的心态开始逐渐转变。

他开始转换自己思考的角度:

虽然我出身寒微,可我已经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

虽然我并未拿到名义上的状元,可那并非是实力不济,而是命运使然。

虽然我现在的诗歌成就并不如李杜,可那并非是笔力的原因。

他于是想写点什么,最开始是想写自己的感悟。可想到之后自己想干的事,他决定还是从诗写起。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其二》

赵翼轻笑了一下,如果清代也会有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在这首诗里他摒除了自己旧有的古板印象,开始以更客观的眼光评判李杜的成就。

同样的,也开始以更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在走了许多心路后,他决心从过往的人生里走出来。

他对自己重新审视,也重新肯定了自己。
之后余生,他凭《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又以4800多首诗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诗坛性灵派三大家。

既然状元无名,那么我便以言立,来续回那场年少时的美梦:

“少年意气慕千秋,拟作人间第一流。”


作者:聆思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举子才华横溢,考官定其为状元,乾隆看卷后哭笑不得
【人文历史】清代的大诗人赵翼,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
趣历史丨清代科举考试要用什么字体?
清朝科举第一人:状元信手拈来,考官处处为难,偏不让他拿状元
此人是宋朝皇子,隐姓埋名参加科举,一举成了状元,可惜客死他乡
民谚预言·饽饽状元·白云苍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