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花开尽,春已规圆
userphoto

2023.05.14 江苏

关注



“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已规圆”。

这是南宋词人张炎《玉蝴蝶 赋玉绣球花》里的句子,此花,今人唤作木绣球。

唤木绣球是要和草绣球作区别,草绣球是矮矮的无尽夏之类,木绣球是高大的灌木,花开时,远看一棵大树上无数小花攒成圆滚滚的一个大球,初时浅绿,渐转成皎白,映照着浓阴深处的青砖屋檐和雕花木窗,分外古雅。



任淡如摄

和同样青白系的梨花、槐花不同,木绣球另有一种清冷的文艺范,春日走过可园、怡园、留园、沧浪亭诸处,总会记得那些从青绿到皓白的浑圆大雪球,于万紫千红里,自顾自地堆叠在枝头,即使坠地,那个范儿,它也是拿住了的。

明人李渔说天工之巧,到了木绣球便是巅峰,再没有比这更精妙的花木了,又说如果再生两个蹴球的人立在树上,那就更有趣了:
天工之巧,至开绣球一花而止矣。他种之巧,纯用天工,此则诈施人力,似肖尘世所为而为者。剪春罗、剪秋罗诸花亦然。天工于此,似非无意,盖曰:“汝所能者,我亦能之;我所能者,汝实不能为也。”若是,则当再生一二蹴球之人,立于树上,则天工之斗巧者全矣。其不屑为此者,岂以物为肖,而人不足肖乎?

李渔的脑洞啊,真比这如斗的绣球还来得大。



古人见它莹白如玉,又长成个球样,便唤它绣球或玉绣球,有时候也唤它粉团、雪球。这里的“球”字,古籍中常写作“毬”,“毬”是用毛茸茸的布料做成的立体圆(后来“球”“毬”二字通用了),古人觉得“绣毬花”长得像是“绣毬”,故有此名。


任淡如摄

绣毬,木本,皴体,叶青色,微带黑而涩,春月开,花五瓣,百花成朵。团圞如球,其球满树,花有红白二种,宜寄枝,用八仙花体。
——《广群芳谱》

粉团,一名绣球。树皮体皱,叶青而微黑,有大小二种。麻叶小花,一蒂而众花攒聚,圆白如流苏,初青后白,俨然一球,其花边有紫晕者为最。俗以大者为粉团,小者为绣球。闽中有一种红绣球,但与粉团之名不相侔耳。麻球、海桐,俱可接绣球。
——《花镜》

雪毬、玉团俱在三月开。雪毬色白,喜阴,常浇以腴,鲜秀异常,花大如斗,近觉微香。
——《药圃同春》

按绣球有草本、木本。《药圃同春》及《广群芳谱》所载皆是木本。其草本绣球出於闽中,渐及江浙,树高三、四尺。花比木本差小,而扁。初开色微青,大开则纯白,渐变而紫,再变而红,则落矣,书传中多未见载。
——《古今图书集成》


任淡如摄

诗人则对它有更多的称呼,比如,白玉团。

高枝带雨压雕阑,一蒂千花白玉团。
怪杀芳心春历乱,卷帘谁向月中看。
——明 谢榛《绣毬花》

再如,滚绣球。

琢玉英标不染尘,光涵月影愈清新。
青皇宴罢呈馀技,抛向东风展转频。
——宋 杨巽斋《滚绣球》

雪球花。

盈盈初发几枝寒,映户流苏百结团。
正恐东风先扬尽,不愁迟日易消残。
淡姿向晓迷蝴蝶,艳色争春笑牡丹。
惟有三郎儿戏甚,还疑蹋踘绕丛看。
——明 陈鸿 《咏雪球花》

白绣球

疑是飞来蝶作球,绿阴深处白云浮。
枝头遍挂团圆月,掩映疏窗影自幽。
——清 曹凤仪《白绣球》

不过最多的,还是象张炎一样,唤它玉绣球或者绣球。

正是红稀绿暗时,花如圆玉莹无疵。
何人团雪高抛去,冻在枝头春不知。
——宋 顾逢 《玉绣球花》

似乎有奇怪的时代特征,大抵宋元人多唤玉绣球,明清人多唤绣球。

宋以前唤它什么呢?不知。
也许宋以前,没有这种花。它出现在宋以后的宋人笔记和诗词里,可知那时已有栽培,并为宋人所钟爱。


任淡如摄

最早,见于生在南宋初年的周必大的《玉堂杂记》里,他在学士院供职期间记有五十七则随笔,拢归入《玉堂杂记》,其中一则提到学士院的东窗阁下种有绣球等花:
东阁窗下甃小池,久无雨则涸,傍植金沙月桂之属,又有海棠、郁李、玉绣球各一株。
玉堂,便是宫中的学士院。
周密的《武林旧事》里也说:宫中有玉绣球数百株,开花时就如雕花玉屏一般好看。
禁中赏花非一,钟美堂花为极盛。堂前三面,皆以花石为台三层,台后分植玉绣球数百株,俨如镂玉屏。

必大玉堂杂记》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都提到宫中植有玉绣球,或可证玉绣球当时身价非凡——据说玉绣球的原种是琼花,就是因隋炀帝而出名的“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扬州琼花。



宋人和元人颇爱绣球,明人和清人也爱。

我曾于无事时收集与绣球相关的诗词四十余首,宋元人和明清人都写了不少,只是,明人和清人不但绣球写诗词、写笔记、编入植物志,还给它绘小像,此种待遇,乃宋元所无。

明万历五年重九,徐渭为从子十郎君戏作于木瓜桥之花园馆的《墨花卷》中有一枝绣球,枝干瘦硬,两朵绣球斜向右下方挺出,上面写道:
虢姨骑马去朝天,淡扫蛾眉真可怜。不识马头球两串,也如枝上粉团团。

他说这素淡的绣球,正似淡扫蛾眉的虢国夫人,不施脂粉而自倾城,又说这绣球和虢国夫人的坐骑踢胸(球状红缨)生得好相似,也是毛茸茸,粉团团。


上图:明 徐渭《墨花卷》
下图:唐 张萱《虢国夫人春游图》局部

徐渭的绣球委实瘦了些,之后的恽寿平写绣球,便是另一番光景。

清康熙二十四年,恽寿平绘《春花图八开》,为其中的绣球题写道:
屑玉为衣春舞雪,千花成髻晓窥墙。
画上,用墨青淡淡渲染出的两枝绣球,亦工亦写,没有太多精细的刻划,清艳而自在。


清 恽寿平 春花图八开

是年恽寿平五十三岁,已经历了战士、僧人、隐者、画家的种种身份转换,用笔和心境俱已澄静无尘,不同于徐渭的桀骜倔强,他笔下的绣球平淡天真,与世无争。有趣的是,徐渭的绣球是自左上往右下挺出,恽寿平的绣球是自右上朝左下探出,姿势几乎一样,气质却完全不同。

绣球画得最多的,却是金农。

他画过很多绣球图。

其中一幅《墨花图》,他用墨笔画三枝大大的绣球,稍加晕染,旁边还有两枝被枝叶遮掩,右上用漆书写道:
三月尽花放,晴廊笑不休。笑鼠姑香谢,春去难留,眉心眼角、绝少一些愁。老也风流,绿鬓团孪到白头。


清 金农 墨花图

还有一枝,也是用墨笔,画出丰硕团孪的三四朵绣球——旁边用漆书写着大大的“玉玲珑”三字,颇有元人“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的韵致,真似有一团春雪,扑人而来。


清 金农 杂花十二开

另一幅绣球图上,金农写道:
花攒一朵,数了又数,数不尽花房几个。
风枝轻颤,粉初匀红,漾酒鳞鳞,看花难得去年人。
——百二砚田富翁画并自度一曲而书之。


清 金农 杂花图册

金农年轻时,家业还不坏,曾积聚有二百名砚,故他有个号,自称“百二砚田富翁”,后来家业败尽,仕途无望,七十多岁时他借居扬州僧舍,老年回望此生,颇有万紫千红都归阑珊的惆怅。

“看花难得去年人”,所有的“有”,最后都要归到“无”,花如是,人也如是,这是金农的绣球,与徐渭和恽寿平的都不同。

徐渭是一生与命运对抗却无所得,他的绣球倔强而瘦硬。
恽寿平生于明亡之际,逐渐接受了遗民的命运,到老愈显淡然。
金农不象徐渭那般倔强,也不象恽寿平那般淡然,他时时怀念过往,那时他是少年天才,锦衣裘马,但少年终会老,红尘终会归于寂寂。

便似此花开尽,春已规圆。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转载]木本绣球---八仙花
绣球花 | 一团和气春欲尽
木本绣球*
绣球花,一种抱团的美!
【诗词鉴赏】绣球花开 遇见美好,十首绣球花诗词,献给美丽的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