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过是早生了三十年,沾了些开元盛世的仙气,听说过白居易吗?那才是今天的大诗人!”白居易兴奋地挥动长袍,一边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长廊,一边对着身旁的小和尚眉飞色舞道。
这一幕出现在电影《妖猫传》中,白居易为了完成自己的毕生心血《长恨歌》,发了疯般去寻找杨玉环所有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如痴如醉整整三年,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满怀理想与艺术的狂人。
纵观白居易的一生,前半生的他是被命运眷顾的宠儿,年少成名,春风得意;后半生的他是历经风波仍不忘初心的斗士,放任潇洒,终成无畏。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白居易在乱世中出生。
他家乡河南新郑在他出生不久后就爆发了战争,他那当县令的祖父在他两岁时卒于长安,紧接着他的祖母也去世了。
家中只剩一位当官的父亲独挑大梁,父亲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立下军功,才得以让一家人去往宿州居住,躲避战乱。
出生在官宦家庭,又正逢战乱,母亲对年幼的白居易寄予了极其厚重的期待,她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够位及人臣,重振家门兴旺。
幸好白居易配得上这份沉重的期待。相传,白居易在六、七个月时就能够认识“之”、“无”二字,五、六岁时便能写诗,九岁时就熟悉了声韵。
流传极广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十几岁时参加考试作出的答卷。当时的文坛大佬顾况看到了这首诗,也不禁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白居易因此声名大震。
传 南宋 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 局部
但由于家贫多故,白居易一直跟随着家庭辗转四方,没能参加科举考试。
贞元七年(791年),他回到符离。后白季庚升任襄州别驾,他随父至襄阳。
贞元十年(794年),父亲死于襄阳,白居易回符离,为父守丧。
贞元十四年(798年),其兄白幼文出任饶州浮梁县主簿,他随兄至浮梁,而其家迁往洛阳。
直到27岁,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方才考上进士。当时唐朝的新科进士要骑马戴花、游遍长安,还要去慈恩寺内的大雁塔登高,并将姓名题写在墙壁上,此便是白居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来由。
真是好一位春风得意、潇洒不羁的少年郎啊!
公元806年,白居易与好友元稹一同出游,来到马嵬驿附近,触景生情,他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不禁想到自己那长达几十年的的不幸爱情。
原来,白居易十一岁时在符离就已结识了一位心上人,名叫湘灵,二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但只因湘灵出生于普通人家,与白居易这样的官宦家庭“门不当,互不对”,遭到白居易母亲的多次阻拦,最终二人只能散落天涯。
白居易曾为湘灵作诗《长相思》: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节选)》
这与《长恨歌》中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节选)》
《长恨歌》写于白居易35岁时,当时的他已为自己的爱情抗争多年无果,陷入了与情人再无相见可能的痛苦之中,想到唐玄宗与杨贵妃也同样是有情之人却只能生死相隔,忍不住发出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哀叹。
当时此诗一问世,立即引发了轰动,惊动了朝野上下不说,连民间街坊都对它喜爱非常,纷纷对它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可以称得上是“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无人不识乐天”。
传 南宋 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 局部
当时在位的唐宪宗也因此直接将白居易提拔成了左拾遗,左拾遗这个官职如他的字面意思一般,就是“言国家有遗事,拾而论之”。主要任务就是讽谏皇帝、察纳百官。
正巧,白居易的“偶像”杜甫也曾当过这个官,于是白居易干劲满满,决心竭尽平生才识,力图做到有过失必进谏。
当他看到宦官骄横又奢侈的生活时,他写诗: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秦中吟十首Ÿ轻肥(节选)》
当他借宿农家,却看到宦官掌握禁卫军军权、纵容士兵横行不法时,他写诗: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宿紫阁山北村(节选)》
当他看到贪官污吏鱼肉百姓,乞求“皇恩”时,他写诗:
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秦中吟十首重赋(节选)》
此时的白居易有着极大的政治热情,他写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黑暗的诗歌,久而久之遭到朝中许多官员的记恨,同时他频繁上书谏言,方式过于直接,也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由此,白居易被贬江州,任司马。
就这样,贬谪路上,一位被贬边地的江州司马,一位曾经红遍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头相遇了。你为我奏曲,我为你写诗,成就了传世诗作《琵琶行》。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节选)》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 局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那个壮志凌云的少年天才,在这江边的夜晚,不禁想着:自己和琵琶女大抵是相同的,都同样掌握不住自己的命运,风光一时然后又不得善终。
曾经那个写着“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的白居易开始不见了,他渐渐开始“穷则独善其身”,为了保护自己,隐藏锋芒。
他形容自己,喜怒不再形于色,是非不再牵挂于心。懒得问妻子儿女,他只管喝酒;甚至懒得整理衣冠,醉后就抱琴弹唱。
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咏怀》
史书上记载: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能受得住冷落和寂寞,自我调节到达恬然自处的境界,这也算白居易的处世智慧。
820年的冬天,唐宪宗暴亡,唐穆宗即位,穆宗十分欣赏白居易的才华,49岁的白居易重新被召回朝廷。
传 南宋 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 局部
但此时正值统治者迭代,朝中各种势力明争暗斗,新上任的唐穆宗还无法做到是非明辨,虚心纳谏,年过半百的白居易不愿再参与进勾心斗角之中,遂自请外放,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刺史任内,白居易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为治理杭州的湖水问题作出极大贡献。
在杭州的这段时间,是白居易人生中最为闲适、安心的一段时间,他不再是激进上谏想要拯救天下的大英雄,也不再是被帝王支配、流放的不得志才人,他成为了一位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的地方好官。
又是一年春天,野花开放,浅草新长,白居易漫步西湖边,望着满湖春光,写下《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年少成名、中年流放的白居易,在闲适的晚年开始笃行佛教。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葬于洛阳香山。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由此,曾经的“刺头”白居易,竟成了诗史上,第一位皇帝亲封的“诗仙”。
人的一生固有既定的命运,但人也有能力开创自己的命运。
年少成名时不骄不躁,不沉溺于功名只为民办事;中年被流放后不怨天尤人,在何种处境下都能恬然自处;晚年时独善其行,不忘初心,只为百姓干实事,青史留名。这,就是白居易为自己开创的命运。
作者:迷球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