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好问:命运,不过是脚下的一条长路
userphoto

2023.05.25 江苏

关注
汴京城破,金国的大溃之日来临了。
         
野蛮的蒙古兵从城门冲了进来,开始享受他们的战果。
         
他们进入了金哀宗的宝殿,然后开始嘲笑这个逃跑皇帝的无能。
他们闯进来不及逃走的达官显贵家里,抢走丝绸、陶瓷和主人的性命。
他们持刀踹开百姓的房门,掠夺财物和妇女,出来时刀口便有了几点血渍。
         
而在初期的犒军放纵后,他们更是开始了有组织的屠杀。整座城市作为一颗胜利的果实被挤榨出红色的汁液。
         
大火从汴京百姓的房屋里烧起,猛烈的火光照亮了无数百姓们惊恐的面容。蒙古军的战利品和金民的尸首堆成了两座小山。
         

和无数的百姓一样,此时的元好问蜷缩在汴京的一角,试图以某种方式来反抗命运的安排。

         


金章宗明昌元年,元好问诞生在

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大夫家庭里。

         
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又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于是按照当地传统,在他七个月大的时侯,他就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当过继子了。
         
元格是掖县县令,膝下无子,他对元好问确实是视如己出。尽管其间也因为元格的过分管教和几次搬家有过些不好的事,但跟随元格的那些年是元好问一生里难得的好时光,在那些年里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对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在十六岁之后开始参加科举。
         
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就在元好问十六岁以后结束了。
         
元好问十七岁那年,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家里的条件一落千丈。而元好问也被迫正式开始了他那充满苦难的生活。
         



元好问自幼天资聪颖,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 ,十一岁时,又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更是师从陵川人郝晋卿,达到了博通经史、淹贯百家的水平。


尽管他文化水平很高,但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后却是连考多年不中。究其原因,与金国统治者对汉人的歧视性政策有关。而从元格被罢官那年开始,元好问的科举之路就变得更加艰难,他开始需要在读书的间隙通过工作来补贴家用。
         
二十三岁那年,元好问家里更是发生了一场大变故。
         
那一年蒙古大军突袭元好问的老家忻州,并在忻州城破后大肆屠杀百姓,“屠城十万余众”,活生生将血流成河变成了一个陈述句。祖居在此的元家也不能幸免,元好问的亲哥哥元好古就在此次惨剧中丧生。
         
当时的元好问,由于在距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书而侥幸逃过一劫。

兵祸结束后,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
         

在拖着沉重的行李逃难时,想着自己死去的亡兄、残破的故居,看着一脸疲惫的家人和跟着他们一起逃难的无数人群,元好问突然很想做些什么,但却又无从下手,最后只能一脸迷茫的看着前路。

         



公元1221年,三十二岁的元好问终于获得了进士及第的机会,但因科场纠纷,他被诬为“元氏党人”,他愤然不就。直到三十五岁时,他第二次登第后,才正式就选。
         
当时的大形势是:南宋因北伐失败造成保费翻倍;蒙古国铁木真一统草原做大汗;西夏被统一后的蒙古打得不成样子;金国当时则因为黄河泛滥和外敌打压导致整个国家在走一个很大的下坡路,除了少部分地区还在发展外,其余各地几乎都是灾殃四起——元好问在的地方就是那少部分地区之一。

进士及第后,元好问开始有机会历任一些小官,包括权国史院编修、镇平县令、南阳县令等,这些官职虽然权职不大,但他都干得兢兢业业。
         
作为金廷中的汉人,元好问免不了要受到一些排挤和压制,但他自己却并不以为意,他知道不同民族的隔阂无法轻易消除,但大家同是大金的官员,凡事所虑应以国家而先,尽管此时这个国家的前景并不乐观,他仍然积极写道“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但局势的恶化之快却很明显远超元好问的预料。
         
在元好问因政绩调回汴京后不久,金兵就在凤翔战役中大败,大金显出亡国之势。
         
第二年五月爆发的一场意外气候更是使汴京都发生了饥荒。
         
京城里物价飞涨,一斗米卖到了20两白银。元好问看见饿疯了的百姓,围攻贵族的宅邸,拆了木头烧火,撕下皮革煮食。
         
伴随暴动而来的是瘟疫,仅仅五十天,汴京百姓就死伤过半,而元好问最疼爱的小女儿阿香,也没有幸免,永远地离开了家人。
         
泣血锥心之痛,让元好问也不禁对天长叹: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其三

         


公元1233年,汴京城破,金亡。

         
金亡后,元好问随着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

前往聊城前,元好问曾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他为什么要给出这份名单呢?这54名秀才不会让大金复国,但却有可能在战后让人民的生活更快恢复。

而他自己,却踏上了北渡的路。
北渡的路上元好问不胜悲哀,提笔写道: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元好问《北渡》

写罢,元好问嚎啕大哭。
         
好在元好问毕竟是有盛名的大文人,元军并未杀了他,反而几次三番请他出仕,但都被元好问再三推辞了。
         


数年后,年近半百的元好问总是重新回想起一件事。

那一年,野旷无边的天地里突然传来一声大雁的哀鸣。元好问抬头望去,只见一只身上斜插着箭矢的大雁从天空坠落,砸在地上溅起了一阵灰尘。
         
远处的捕雁人寻迹赶去,想要捡起捕获的猎物。
         
但就在这时,天空却又响起了比刚才死去的大雁还要凄厉数倍的哀鸣,在这惨厉的叫声中另一只大雁收起翅膀从天空坠地,摔死在了第一只大雁的身边。
         
生而同飞,死而同地。
         
那一年不过十六岁的元好问呆立原地,当时他的第一想法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而五十余岁的元好问重新回想起这件事,却品出了新的意义。
         
如果大雁都能在生死之外找到自己的意义,那么我呢?

经历过国破家亡后,元好问喃喃自问。
         
“命运不过是我脚下的一条长路,苦难不过是眼前的一点风霜。我救不了这个国家,但我要将这个国家的历史记录下来。它存在过,辉煌过,它不该被忘却。”

一个声音从心底缓缓回答。元好问接受了这个回答,也试图去践行这个回答。
         
他先是整理了金朝诗人的诗作成《中州集》十卷以作尝试,而后便开始凭一己之力为母国修史。 

60岁时,元好问由秀容往真定,客居总府经历张德辉处,筹备刻刊《中州集》。

61岁时,在“得足痿症,赖医者急救之,反免偏废”的情况下,元好问抱病亲往顺天路万户张柔处,抄录《金实录》(《金实录》于公元1233年汴京城破时被张柔取走保存,公元1261年献给蒙古朝廷)。

66岁时,元好问的《中州集》终得出版。

68岁,因身心交瘁,元好问卒于河北获鹿寓舍,“溘死道边”竟不幸言中。

命运这一条长路,他终于走完了。


作者:聆思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16岁就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的人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不妨读读元好问
元好问:乱世文雄,黄金时代最后一位大诗人,一个文人的家国担当
元好问[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
元好问:北方文雄、诗人鼻祖,一生的颠沛流离成就了《金史》
【人物春秋】元好问:金末元初当过“县长”的大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