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的荔枝
userphoto

2025.07.01 江苏

关注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倘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

这是荔枝第一次出现在杜甫的诗句里。一介布衣的他肯定见过荔枝,至于吃嘛……想都别想了。按照《长安的荔枝》里的演绎,从五千里外岭南送到长安的新鲜荔枝屈指可数,连杨贵妃都实现不了吃荔枝自由!

实际上,影视剧里的情节看看就行,不能当真。进贡长安的荔枝不止来自岭南,更多的应该来自川蜀。毕竟从四川到长安两千里地,荔枝保鲜的技术问题容易解决。北宋蔡襄《荔枝谱》记载:“贵妃,涪州荔枝,岁命驿致。”东坡亦云:“天宝岁贡,取之涪。盖当时南海与涪州并进也。”作为蜀人的贵妃念及家乡特产,遣人供奉也属于常情。从巴蜀至长安,除却翻越秦岭的陈仓道、褒斜道等,还有翻越巴山的金牛道、米仓道诸道,其中就有因为运荔枝而得名的荔枝道。

翠瓜碧李沈玉,赤梨葡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杜甫《解闷》(十二之十一

甘寒的荔枝固然可以消暑止渴,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消暑止渴,置于井中的瓜李、采之露下的梨萄,也毫不逊色。但是物以稀为贵,荔枝在水果里如茅台一般的尊贵,受赐荔枝者必然非富即贵。张四学士张洎是玄宗的乘龙快婿(宁亲公主驸马),又是故宰相张说之子,官居翰林学士,一时风光无限。

人的穷达是无法共享的。当张翰林春风得意时,杜子美正过着干谒权贵、类似“北漂”的日子,“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期间的屈辱与困顿自然说不尽。

不过长安十年并非全无用处,他得以结识众多才俊。因为献“三大礼赋”,他被集贤院考官崔国辅、于休烈点赞;他与高适、岑参、薛据、储光羲等一众青年才俊登慈恩寺塔,指点江山,高唱大风;他与岑参兄弟共游陂,与郑虔、苏源明等结成饮酒三人组,还有郑驸马、大云寺赞公(后来在秦州竟然又与赞公重逢!)……就是这个张洎,杜甫在凤翔时因为替房辩护得罪差点被肃宗治罪,是他施以援手的。后来任成都尹的裴冕、高适、严武、郭英乂、杜鸿渐都是子美在长安结识的熟人。因为长安深耕细作的人脉,才有后来杜甫在成都的安逸。朋友圈里还有许多潜力股,譬如当初只是个小小永嘉尉的裴虬。

杜甫不是社恐族,也不脱俗,其实他很喜欢交际。他的朋友圈不止文人才子,还有诸多武将。天宝十二载夏,他与郑虔结伴游禁卫军何昌期将军山庄,以至于留恋不舍,“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他还陪过左骠骑大将军李嗣业花下饮酒。有了这层交情,在香积寺大战前,新任左拾遗的他才有胆气跨入李将军的威武军营,为了……借马回羌村探亲。

门下省左拾遗是皇帝的侍从官,级别不高但位置显赫。唐人有端午换服习俗,左拾遗作为皇帝侍从官,可以蒙圣恩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

这里有个冷知识:王维做过右拾遗。李太白去世后,代宗追授诗仙也是左拾遗(翰林学士其实是没有编制的荣誉称号)

左拾遗估计吃不到荔枝,但是可以受赐另外一种高段位的水果——樱桃。中唐时名臣武元衡任御史中丞时也获赐樱桃,还让下属柳宗元上表道谢。后来在成都浣花溪畔,有农夫送杜甫一筐樱桃,子美忍不住回忆起他在京获赐樱桃时的一幕:“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手捧红红的樱桃,昂首挺胸跨出大明宫,引来无数路人羡慕嫉妒的眼神,何其风光!



杜甫第一次实现吃荔枝自由应该在四川。 “蜀中荔枝,泸叙(即戎州)之品为上,涪州次之,合州又次之。”(《方舆胜览》)他离开成都过戎州时,杨刺史自然殷勤招待他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饮着唐代的五粮液,品尝着作为贡品的荔枝,子美的心情大好,宇宙的尽头果然是编制!

有裴冕、高适、严武等几任成都尹的背书,他在成都的日子算是安逸。他的人设并非愤世嫉俗的愤青,也不是枯坐草堂的浮士德般穷酸学究。草堂的桤木、松树、绵竹、桃树等果木乃至瓷碗,都是他从成都府及其邻县各级领导处写信化缘得来的,类似现在众筹。

使君意气凌青霄,忆昨欢娱常见招。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饶。东流江水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愿携王赵两红颜,再骋肌肤如素练。通泉百里近梓州,请公一来开我愁。舞处重看花满面,尊前还有锦缠头。——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王、赵两位美眉真不错,老兄能否再带着她们来这里替我解解闷?消遣归我,破费归你。还有这样的操作?这还是我们敬重的杜夫子吗,散着油腻大叔的画风!李太白酒醉时腆着脸请宁王恩遇,求见主人心爱乐伎也不过如此吧。

这当然不是个例。李梓州处的女乐也不差

白日移歌袖,清霄近笛床。翠眉萦度曲,云鬓俨分行。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生活中的杜甫恣意直率,心无城府,诙谐有趣有时也恼人。

他还喜欢摆长者架子。天宝十三载秋,被大雨困家两月的他去从孙杜济家探望(吃白食)。杜济家宅如荒村,萱草枯黄,竹子无精打采,一股颓废风,可知其家境况。为了招待这位不速之客,杜济淘米、割葵、做饭,忙得一塌糊涂。即使这样,还被杜甫吐槽说他汲水时故意搅得水浑,心眼不正。数年后,严武返京,多情的杜甫送至绵州,绵州刺史杜济自然尽地主之谊,江楼设宴,槛背幽谷,窗开茂林,烛火散远,月彩静高,杜甫也觉得很有面子,对贤孙一顿点赞,场面很是和谐。

正史上记载杜甫“褊躁傲诞”,这倒不是妄言。他醉酒后径直入严武内室,跳到节度使大人床上,瞪着领导大呼“严挺之乃有此儿!”画面委实雷人。他的脾气着实有些大,老友高适没及时上门拜访他,他便在写给第三人的诗里时吐槽一下老友。严武初任成都尹,主动伸来橄榄枝,“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药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滩头把着钓竿,懒眠草沙的老杜回话很直且冲,“老子没空去你那里,还是你出城来看我吧!”严武倒是大度,不以为意,带着元戎小队,主动拜访。严节度使以残暴著称,但是对杜甫确是青眼有加,青城山道士送的乳酒,他也忘不了分杜甫一瓶。

大咧咧的性格,加上名门出身,又有当地一把手加持,杜甫得以结识三教九流、黑白两道,交友面不是一般地广。除却韦偃、曹霸、顾诫奢等文艺圈名流外,他的朋友圈里还有许多颇有争议的人物。在成都时,他曾写诗吹捧过徐知道、花敬定。熟料严武刚离川,徐知道便占据成都叛乱,你说惊吓不惊吓?还有花敬定,杜甫《赠花卿》里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度闻”,但这个花敬定可算是剁手党的祖师爷,他在成都纵容手下抢夺百姓财物,为了夺镯钏,抢匪们直接砍掉美女们手腕,手段残忍至极。杜甫在湖南结交的新朋友苏涣的履历更可谓传奇:盗匪出身,擅用白弩,商旅闻风丧胆,后改邪归正读书,进士及第,简直学霸附体。只是苏学霸的结局有些悲催,因为谋反在广州被诛杀……

虽然有褊躁傲诞的性格缺点,但忠心家国的他总是善心满满。至德二年在凤翔时,侍御史吴郁因为替良民辩护而得罪权贵,被肃宗一顿言语霸凌,场面很是难堪,时任谏官的杜甫因为房事不敢出面,每念此事,总觉得对不住朋友,自责不已,“相看受狼狈,至死难塞责。

得益于朋友们的帮助,杜甫得以在成都建草堂,在梓州做幕客,在夔州办农庄。虽然不在长安,但是他的职场经历并未清零,从河西尉、东宫兵曹到左拾遗,再从京兆功曹到检校工部员外郎,一直升迁。较之其北邻的斛律校书,不知好多少。滞留夔州两年,他时时处处与郡守交往,交结来往官员,朝堂之上的消息第一时间能获取到。

一次酒酣耳热后,杜子美“老夫聊发少年狂”,挥舞金戟而歌。为了秀一下自己的骑术,他翻身上马,从水云之上直下千米,到江边瞿塘石旁。白发老翁恣意驰骋,风驰电掣,煞是惊艳!不幸乐极生悲,突然被马掀翻在地,瞬间成为大型翻车现场。他的人缘蛮好的,众多朋友带着酒食乐伎来探看,清溪摆宴,觥筹交错,丝竹悦耳……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杜甫《解闷》(十二之九)

杜甫在夔州时写的荔枝,带着多少世事的无常。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贵妃生日,于长生殿奏新曲,会南海进荔枝,因名《荔枝香》。十五载六月,贵妃缢于马嵬,才绝,而南方进荔枝至,上使力士祭之。那花萼楼前的盛宴,那含风殿前的彩旗,那些罗袜红蕖的乐女,那些金羁白毛的舞马,瞬间被惊天动地的渔阳鼙鼓惊破,欢庆骤转为悲剧,大唐盛世变为四海刀兵,国事雪崩殃及杜甫这片无辜的雪花,他刚有起色的仕途也被撕裂、被飞扬,没了着落。

翻翻朋友圈,杜甫不免怅然若失。偶像李白有大老板玄宗、杨贵妃的赏识,王维有状元身份加持和公主赏识,他自然无法企及。安史之乱于好友高适倒算是天降的机遇,在哥舒翰兵败后,高适追上惊慌失措的玄宗,一顿纵横家大话输出后,竟然咸鱼翻身飞升为节度使。岑参倒是和杜甫同病相怜,前后两任老板被冤杀,履历基本清零,但是他好歹还有个进士出身。除却身世,杜甫似乎一无所有,无金主、无贵人、无进士、也无好运。

他自己的命运总是惊喜紧接着惊吓,主打一个悲喜交加。天宝十四载十月,他由河西县尉(从九品)授官升右卫率府兵曹(从八品),貌似不错的开端,十一月回奉先探亲,闻知幼子饿死,金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脱口而出!天宝十五载元日,他与苏端、薛复等年轻人乱插繁花,庆贺跨年,心境大好,殊不知安禄山叛军正向长安杀来,一场大变局近在咫尺。他历尽千辛万苦,从敌占区潜逃到凤翔,总算得到左拾遗这个含金量颇高的职位,端阳节还收到赐衣。不想兴奋劲还没过,他突然被外放华州。这剧本一直演到了成都,严武表奏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子美总算享受佩金鱼带、着紫绶的待遇,高高兴兴出川准备去长安上任。熟料想,他前脚刚离开成都,他的贵人严武便猝亡。自己在云安又大病一场,彻底误了上任期,真是衰神附体,霉运爆表!

严武、高适等亡故后,子美在长安的朋友人脉基本消耗殆尽,他依仗的只有亲戚。杜甫老妈是清河裴氏,继母为卢氏,其妻出自弘农杨氏,“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裴氏、韦氏、崔氏、杨氏都是显赫世家。他微信里贴着亲友标签的名字估计滑不完:杜位、杜济、杜佐、杜占、杜观、杜韶、杜鸿渐,貌似数不清的表叔、数不清的舅舅:四舅、十一舅、十七舅、崔二十三舅,白水明府崔十九是其舅、夔州代理刺史崔某也是其舅,临终前欲投奔的郴州刺史崔伟还是其舅……这些数不清的血亲是他最后的人脉资源。天宝十载除夕,不惑之年的他曾在从弟杜位家守岁,椒盘佐酒,林鸦四散,槽马嘶鸣。他晚年初到江陵时,冒雨投奔的也是这个杜位……

虽然贵为权相李林甫之婿,因为世易时移,杜位后来在江陵也混得灰头灰脸。安史之乱后,各方势力重新洗牌,原来的仕途规则大变,贵族世家势弱。曳尾江湖的杜甫邂逅过魏征之后魏佑、长孙无忌之后长孙渐、狄仁杰曾孙狄博济,更有梨园红人李龟年,曾经显赫的王侯宰相之后或者流量明星,都沦落偏州,怎能不令他感慨颇多,触景伤情。

干戈天地满,江湖行路难。而今风光的都是掌握军权的地方实力派,子美晚年流落的荆州、湖南,恰是卫伯玉、辛京杲这些新势力的领地,李之芳、郑审、杜位等老相识都做不了主,有心无力。子美守正怀仁,忧国忧民,其三观与这些地方军阀不免违和,自然不为他们所器重。进退两难的他像极了那骤然运到了关中的岭南荔枝,因水土不服而迅速被上天辜负、为命运抛弃。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杜甫《解闷》(十二首之十)



大历四年(769年),潭州渔市上,一位瘦弱老迈的卖药人很吸人眼球。因为前来探看的人络绎不绝,且过客都是朝廷命官,可知这老者身份的不俗。这位老者自然就是杜甫本尊了。

虚名但蒙寒温问,泛爱不救沟壑辱。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在距长安几千里外的湖南,有虚职却无俸禄,一家子以船为家,又老病缠身,杜甫过得有些悲催。令他欣慰的是,他的诸多亲友并未忘却他,纷纷前来拜访:广州刺史李勉、道州刺史裴虬、韶州刺史韦迢、扬州刺史敬超先、郴州刺史崔伟、还有湖南观察使判官李醺、御史寇锡、苏涣、李醺、张封建、卢岳、卢琚、魏佑、长孙渐、苏……这里面有他的亲戚,有他的同僚,有他四十年前在晋地时结识的朋友,还有他的救命恩人(安史之乱时,他在白水逃难时跌入野草坑,陷入绝地,已经走到十余里外的王独自返回将其救出,并把马让给他骑,并执刀护卫),这些探望和相赠如雪中送炭般,给困境中的他无尽感动和希望。

令他感动的还有他的诗名上升。《河东英灵集》、《国秀集》、《中兴间气集》等唐人编的诗集里没有收录他的作品,令他颇为尴尬。原因也很简单,他生活的玄宗到代宗期间,选诗的标准是婉丽清新、理致雅正,或者高古隐逸,这些与他入世却不达的人设、慷慨沉郁的诗风违和。其誉初起,如洪流未澜,子美其实不乏知音和诗友、拥趸和铁粉。

粉丝们的举动总是那么无私和感人。譬如那位此前未曾谋面的魏十四,他在离开成都前,特意骑马到杜甫草堂留下银子:“有客骑骢马,江边问草堂。远寻留药价,惜别到文场。

晚年的子美又新增几位诗友和知音。“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倘若别后牵挂,能够寄来数行短简,足以告慰我这落魄中人。子美念叨的是裴虬,这位道州刺史常写信于他,信还写得很长。

大历四年初秋,尚书员外郎韦迢过潭州也来看望杜甫。

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地湿愁飞,天炎畏鸢。去留俱失意,把臂共潸然。——韦迢《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

更难得是,这韦刺史在离别后还频频写诗相寄。

北风昨夜雨,江上早来凉。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故人湖外客,白首尚为郎。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韦迢《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

两人当时处境悬殊,韦迢还频频赠诗,这真挚情感、绵绵情谊一定让杜甫泪流满面——“养拙江湖外,朝廷记忆疏。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除却裴、韦两人,杜甫的朋友圈里更多是抱道守正却落魄不堪者。《解闷》十二首诗中,除写荔枝外,其余多为怀念这些难兄难弟之作,他们是郑虔、孟广卿、薛据等。乾元元年(758)六月,子美骤然被遣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时,是孟云卿来送别他。当年冬,在漫天沙尘里,两人邂逅函谷关道上,喜悲交集,一起去朋友家饮酒长谈。“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这些悲欢离合、这些漂泊颠沛、这些江湖风雨、这些坚守执着,这些温暖感动,串起他最后十五年的轨迹,让他的诗厚重若重剑,彪炳千古。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晚唐孟

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云壑布衣骀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杜甫《解闷》

这是《解闷》的收尾诗。劳人害马,将川蜀甚至岭南的荔枝运至长安,只为博美人一笑,抱道布衣老死丘壑却无人搭理,世界就是如此的撕裂和残酷。半个世纪后,他的一位本家心有灵犀,与他旗鼓相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创作不易,喜欢请点个推荐(小心心)以示鼓励呀~


作者:甘棠散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他著作流芳百世,但有关他事迹你又知多少?
杜甫与成都(下)
杜甫与湖南(一)
《旧唐书-杜甫传》读记
诗圣杜甫生平介绍
三峡:杜甫占领的诗歌高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